2005 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编制说明报表封面填报说明2005 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年度财务报表按非金融类企业、旅游类企业、(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类企业设计,各类企业统一填报本报表封面。
1、编制单位: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全称。
2、企业负责人: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法人代表。
凡企业正在更换法人代表,但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实际负责人签字盖章。
3、会计机构负责人:指企业内部承担财务会计任务的专职会计机构的负责人。
4、制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报表的会计人员。
5、企业类别:根据外经贸部门批准设置的企业性质填列。
具体包括:(1)中外合资企业,(2)中外合作企业,(3)外资企业。
6、外方投资者国别和地区:根据外方投资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填列。
7、企业形式:按企业是否是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填列。
8、企业状况:按已投产(经营)企业、已批准未投产企业、清算企业和撤销企业填列。
9、组织机构代码: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企业统一法人代码。
10、企业所在地区:按企业工商注册地填列。
11、管理级次:按财政登记的财务隶属关系填列。
12、所属行业:按企业所从事十大行业填列,具体指工业、农业、施工、交通、旅游、商品流通、金融、租赁、房地产、服务业等。
工业企业还应填列所属小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力、煤炭、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医药、建材及其他。
金融企业还应填列所属小行业,分别为银行、证券及保险。
13、企业成立年份:指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成立的具体年份。
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报表(非金融企业类)编制说明一、填报范围本套报表适用于我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并能够编制完整会计报表,从事非金融业务的所有外商投资企业(不含旅游企业)填报。
二、报表组成本套报表包括:1、资产负债表(会外年企01 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会外年企01 表附表1)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会外年企01 表附表2)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会外年企01 表附表3)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会外年企02 表),分部报表(业务分部)(会外年企02 表附表1),分部报表(地区分部)(会外年企02 表附表2)3、现金流量表(会外年通03 表)。
4、财务指标补充资料表(会外年通04 表)。
三、资产负债表(会外年企01 表)1、编制方法(1)表内“年初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上年度会计决算中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结合本年度调整数填列。
(2)表内“年末数”指标以企业年终会计决算或会计期末有关指标填列。
(3)表内“ *合并价差”、“ *少数股东权益” 、“*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仅由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填列。
(4)企业应依据本编制说明要求填列表中各项指标,编制说明中未作解释的内容以目前所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为准。
2、表内有关指标解释(1 )应收出口退税:反映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出口退税率计算出的应收出口商品的应交增值税退税金额。
本科目应根据“应收出口退税” 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2)待转销汇兑损失:反映企业1992年7月1日开始执行原《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时,由于外币业务核算原则发生变化而第一次计算出来并允许分期摊销的汇兑损失至本期末尚未摊销的余额,以及因1994 年1月1日外汇体制改革而一次调整产生并允许分期摊销的汇兑损失中至本期末尚未摊销的余额,应根据“待转销汇兑损益” 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3)应付工资: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工资”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如“应付工资” 期末为借方余额的以“-” 填列。
原在“应付工资” 科目反映的属于应付中方职工的退休养老等项基金、保险福利费用和国家的各项补贴,应转入“应付福利费”科目。
对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名义工资与实得工资收入管理办法的,其名义工资与实发工资之间的差额部分,在“应付工资”科目中单独反映。
(4)应付福利费:核算从“应付工资”科目转入的应付中方职工的退休养老等项基金、保险福利费用和国家的各项补贴,以及非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按净利润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的期末余额。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福利费” 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企业当年发生的福利费用在当期损益中据实列支。
(5)应付利息:反映依据《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18 号)规定,企业对于按期付息、到期偿还本金的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按期计提尚未支付的利息。
(6)实收资本(或股本):反映企业各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总额。
本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已归还投资:反映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本项目应根据“已归还投资” 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8)盈余公积:反映企业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
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反映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反映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反映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储备基金”反映非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经批准用于弥补亏损和增加资本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反映非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企业生产发展和经批准用于增加资本的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 反映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照规定在合作期间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3、本表有关项目之间的关系表内公式:(1)流动资产合计(19行)=货币资金(2行)+短期投资(3行)+应收票据(4 行)+应收股利(5 行)+应收利息(6 行)+应收账款(7行) +其他应收款(8行) +预付账款(9 行)+应收补贴款(10行) +应收出口退税(11 行)+存货(12 行)+待摊费用(13 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14行)+其他流动资产(15行);(2)长期投资合计(26行)=长期股权投资(21行)+长期债权投资(22行)+合并价差(23 行);(3)固定资产净值(30行)=固定资产原价(28行)—累计折旧(29 行);(4)固定资产净额(32行)=固定资产净值(30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1 行);(5)固定资产合计(38行)=固定资产净额(32行)+工程物资(33 行)+在建工程(34 行)+固定资产清理(35 行);(6)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47行)=无形资产(40行)+长期待摊费用(41 行)+其他长期资产(42 行);(7)资产总计(52行)=流动资产合计(19行)+长期投资合计(26 行)+固定资产合计(38 行)+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47 行)+递延税款借项(49 行);(8)流动负债合计(71行)=短期借款(54行)+应付票据(55行)+应付账款(56行)+预收账款(57行)+应付工资(58行)+应付福利费(59行)+应付股利(61行)+应付利息(62行)+应交税金(63 行)+其他应交款(64行)+其他应付款(65行)+预提费用(66行) +预计负债(67行)+递延收益(68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69 行)+其他流动负债(70行);(9)长期负债合计(79行)=长期借款(73行)+应付债券(74 行)+长期应付款(75行)+专项应付款(76行)+其他长期负债(77行);(10)负债合计(82行)=流动负债合计(71行)+长期负债合计(79行)+递延税款贷项(81行);(11)实收资本(或股本)(85行)=中方投资(86行)+外方投资(87 行);(12)实收资本(或股本)净额(89行)=实收资本(或股本)(85 行)-已归还投资(88 行);(13)盈余公积(91行)=法定盈余公积(92行)+法定公益金(93 行)+任意盈余公积(94 行)+储备基金(95 行)+企业发展基金(96 行)+利润归还投资(97 行);(1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小计(101行)=实收资本(或股本)净额(89 行)+资本公积(90 行)+盈余公积(91 行)+未确认的投资损失(98 行)+未分配利润(99 行)+货币换算差额(100 行);(15)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104行)=负债合计(82行)+少数股东权益(83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101 行);(16)资产总计(52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104 行);(17)如果为外商独资企业,贝中方投资(86行)=0;(18)若为非中外合作企业,贝已归还投资(88行)=0,利润归还投资(97行)=0;若为中外合作企业,贝y:已归还投资(88行)》0, 利润归还投资(97行)》0;(19)若为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贝y:法定盈余公积(92行)》0,法定公益金(93行)》0,任意盈余公积(94行)》0,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60行)=0,储备基金(95行)=0,企业发展基金(96行)=0; 若为非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贝法定盈余公积(92行)=0,法定公益金(93 行)= 0,任意盈余公积(94行)= 0,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60 行)》0,储备基金(95行)》0,企业发展基金(96行)》0。
(20)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47行)》0;(21)如果是2005年新成立企业,贝此表年初数为0;(22)其他长期资产(42行)> =其中:待转销汇兑损失(43行);(23)其他长期负债(77行)> =其中:待转销汇兑收益(78行);(24)资产总计(52 行)<= 10000000000 (资产总额过大请确认);(核实性审核公式)(25)除会计差错更正等因素可能导致负数外,其他流动负债(70 行)> =0 ;(核实性审核公式)(26)资产总计(52 行)>= 0 ;27)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剔除资产损失后的金额)(103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101行)四、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会外年企01 表附表1)1 、本表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减变动情况。
2、本表各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五、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会外年企01 表附表2)1 、本表反映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的情况。
2、本表各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