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店卫生管理档案

酒店卫生管理档案

卫生管理档案卫生管理档案目录(一)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监督记录卡人员架构表,包含卫生管理人员,服务员分工情况。

(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制度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五病”调离制度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布草清洗和保管岗位责任制消毒剂和消毒产品采购、索证制度卫生管理人员职责桑拿浴室和沐足场所卫生制度旅业客房卫生间清洗消毒岗位责任制(二)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新发证单位由监督员提供速测监督意见书。

已发证单位提供疾控出具的检测报告(每年一次);(三)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四)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六)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七)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购买票据承诺书(八)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卫生管理人员职责一、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实施企业内部的卫生管理制度。

二、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卫生许可证》期满的换发证工作。

三、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五病”的从业人员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办理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

四、ﻩ协助卫生监督员实施卫生监督、监测。

五、对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办理申报手续。

六、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卫生管理、检验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七、发现因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造成食源性疾患或危害健康事故的,应妥善处理,并报告及时卫生监督机构。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八、为了保证食品、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领取健康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九、从业人员工作在穿戴清洁的工作服,进入食品操作间须戴发帽,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内。

处理直接入口食品前应洗手消毒并戴口罩。

十、ﻩ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五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性和勤换工作服。

工作时不得戴手饰,不得涂指甲油。

工作前后、饭前便后须用肥皂洗手、消毒。

十一、工作时不许吸烟、喝酒、吃零食,不在工作岗位上用餐。

十二、ﻩ自觉遵守卫生制度,执行卫生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职责。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一、旅店业、淤泥场所、浴沐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等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人事本职工作。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从业人员应当按规定参加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并有培训记录。

三、ﻩ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

四、从业人员应优质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五、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

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五病”调离制度六、ﻩ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七、新参加公共场所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八、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九、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情况必须全程监护,了解病情状况;十、ﻩ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通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十一、ﻩ建立健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档案;十二、ﻩ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单位对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十三、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消毒间或区,配备必要的清洗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并保证能正常运转。

十四、指定专人按操作规范对公共用品用具进行清洗、和保洁工作。

十五、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十六、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拖鞋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十七、清洗消毒应按堆积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十八、清洗消毒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及公共用品,应当完好无损,必须做好消毒记录,保证一客一用一消毒。

十九、清洗饮具、盆桶、拖鞋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 防止交叉污染。

二十、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

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及时放入保洁柜内。

二十一、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二十二、清洁客房、卫生间的工具应分开,面盆、浴缸、坐便器、地面、台面等清洁用抹布或清洗刷应分开存放,标志明显。

二十三、卫生间内面盆、浴缸、坐便器应每客一消毒,长住客人每日一消毒。

二十四、补充杯具、食具应小注意手部卫生,防止污染。

二十五、保存时间较长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必须再次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供客人使用。

二十六、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建立出入登记制度,不得存放其它物品或有杂物。

消毒剂和消毒产品采购、索证制度二十七、建立消毒剂和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设立专人负责并造册登记,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

二十八、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毛巾、经营活动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

二十九、采购消毒剂和消毒产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应当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

三十、ﻩ不得使用经营下列消毒剂和消毒产品:(一) 无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备案凭证或卫生许可批件的;(二)产品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的。

旅业卫生制度三十一、门前整洁美观,周围环境整洁美观,墙壁、地面、天花板、灯具清洁无尘,玻璃明净。

及时清理垃圾。

三十二、要加强通风排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新风口设在室外, 不得阻塞新风口。

卫生间单独排气,通风良好。

三十三、床上用品清洁,一客一换一消毒,住客的要一周一换。

保持床上用品清洁卫生,无污物、碎发。

三十四、每日清洗和消毒三缸并保持清洁,三缸有对应清洁工具, 分开存放。

三十五、浴室内其卫生间应及时清扫、消毒,做到无积水,无异味。

三十六、设专用洗消间,公用茶具要做到每日清洗和消毒,表面光洁、无水渍、无异味。

三十七、布草车污、洁分开。

布草房布局合理,分类存放,整齐、清洁。

三十八、供顾客使用的化妆品应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

三十九、客房内提供顾客的定型包装食品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桑拿浴室和沐足所卫生制度四十、ﻩ门前整洁美观、室内定期粉刷,墙壁、地面、灯具清洁无尘,玻璃明净,桑拿明净,桑拿浴室应有休息室、更衣室、浴室、洗手间和消毒等房间。

更衣室、休息室必须有保暖、换气设备, 地面要防渗、防滑。

四十一、在经营场所的大堂、休息室、主要通道眼外设置禁烟标志。

四十二、要加强通风排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新风口设在室外,不得阻塞新风口。

四十三、浴池水浊度不得超过 30 度。

要按时换水,消毒和清洗浴池。

四十四、供顾客使用的毛巾、浴巾、拖鞋和修脚工具等必须做到每客用后清洗消毒。

四十五、公用茶具要做到一客一洗一消毒。

四十六、浴室内卫生应及时清扫、消毒,做到无积尘无异味。

四十七、浴池应设禁止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就浴的标志。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一、所有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经营场所显眼处。

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期卫生监督部门复核换证,逾期 3 个月未复核换证,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二、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

三、ﻩ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及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四、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应接受、支持和配合行政管理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五、ﻩ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六、ﻩ凡设空调的场所必须有足够的新风供给,新风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空源,空调过滤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或更换,卫生间应有有效的自然通风管井或独立机械排气装置。

七、公共用具消毒必须设有专用的洗消间和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

杯具等公用具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消毒三过水四保洁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八、场内禁止吸烟,并应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影剧院、音乐厅应设吸烟室,并配备排气装置和空气清新装置。

九、ﻩ公共卫生间不应设座厕,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卡拉OK场所应使用话筒消毒网十、所有冰粒机都必须安装带消毒的滤水器,以保证冰粒达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应急预案为了做好本单位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确保发生一旦发生群体性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减轻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一、预案适用范围本单位范围内发生的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

二、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一)组织架构单位成立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小组组长:XX组员:XX、XX、XX(二) 应急处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当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后,应急处理组成员应立即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负责突发事故的简单应急救助,保护事故现场、做出紧急避险措施、控制现场局势及保护客人等工作,及时向上级负责人和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突发事件和现场情况。

三、事故处理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时,管理人员及员工应镇静、不慌乱、及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协助卫生监督员和医疗抢救人员做好事故处理和伤员抢救工作。

根据情况主要完成下例任务:1、暂停导致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作业(点),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尽量把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2、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助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危害的人员。

3、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事故地点进行现场录像、照相、勘验、提取与事故相关的证据, 并陈述当时现场情况,协助卫生监督员尽快查明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