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点击次数:2927 发布日期:2008-5-8 来源:本站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光学系统、光源照明系统和机械装置三部分。

下面分别对它们予以介绍。

一、生物显微镜的光学系统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和光源系统四个主要部件。

其次还包括滤光片、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物镜物镜一般都是在物镜转换器上旋着。

它是显微镜的最主要部件。

显微镜的放大及分辨作用主要由它来担当。

其优劣直接决定了显微镜的主要光学性能。

普通物镜的结构如图10-2-1所示。

为了校正像差和色差(所谓像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形状上的差别,色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颜色上的差别),物镜都由多块透镜组成,而且放大倍数越高,结构越复杂。

普通物镜所观察到的像面总有些弯曲,即靠中间部分清晰,靠边缘部分比较模糊。

要想让边缘清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微调钮。

但是边缘部分清楚后,中间部分又变得模糊了。

这除了不便观察外,更主要地是无法对其进行摄影。

平场物镜可以较好地校正像面弯曲,使视场平坦。

但其结构也相应地复杂些。

现在,多数高倍物镜和油镜内都装有弹簧。

在物镜前端受压时,镜头可以退缩回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镜头,另一方面也不会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压碎。

这种物镜称为弹簧物镜。

1、物镜的分类显微镜的物镜虽然细分起来多达数百种,但是一般可采用下述三种分法:(1)按物镜使用空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系物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空气为介质。

油浸系物镜:简称油镜。

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油类为介质。

(2)按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放大10倍以下;中倍物镜:放大10~25倍:高倍物镜:放大40~80倍;油镜:放大倍数一般为100倍。

(3)按物镜对像差和色差的校正程度不同,可分为:消色差物镜(ACH);复消色差物镜(APO);平场消色差物镜(PLAN ACH);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平场复消色差物镜(PLAN APO)。

这五种物镜的区别主要是消除色差与校正场曲的程度不同。

其性能和复杂程度均是递增的。

即平场复消色差物镜质量最好,但其价格也最高,结构也最复杂。

2.物镜的识别物镜通常都标有表示物镜光学性能和使用条件的一些数字和符号。

如“40/0.65”和“160/0.17”。

此处的40表示它的放大倍数(有的写成40×或40:1);0.65表示它的“数值孔径”(有的写成N.A.0.65或A. 0.65);160表示使用该物镜时,显微镜的机械筒长应为160mm(所谓机械筒长是指取下物镜和目镜以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

显微镜的机械筒长现已统一规定为160mm);0.17表示使用该物镜时,盖玻片的厚度应为0.17mm。

有些低倍物镜,在有、无盖玻片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所以不标0.17 而代之以横线“-”。

有些油镜上标有“油(或oil)”字。

(二)目镜普通目镜的结构如图10-2-2所示。

目镜通常插在镜筒上。

根据需要可以方便地拔插更换。

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后的像作进一步的放大,使人眼能够清楚地观察标本。

它有单目和双目两种工作方式。

廉价显微镜多采用单目形式,使用时,只能用一只眼睛观察。

双目显微镜配有两个相同的目镜,可供两只眼睛同时观察。

一般的目镜是由上下两块或两组透镜组成。

下面的一块大透镜叫场镜,上面的一块小透镜叫接目镜。

两块透镜之间有一个环状光栏,用它来限制视场的大小,只留下成像质量较好的像供观察,通常把它叫做视场光栏。

光栏上一般粘有一个细丝,用来指示特定的观察目标。

当此细丝掉下后,可粘一小段头发或细铜丝代替。

但要注意,其尖端要落在光栏平面内。

否则,观察时,指示不清晰。

目镜可分为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镜、平场补偿目镜、平场广视野目镜和其它特殊目镜等多种。

其中,上下两块透镜的凸透面都朝下的惠更斯目镜在普通显微镜上用得最多。

平场补偿目镜一般标有“p”,国产也有标有“PB”的。

它和平场物镜相配用。

属于高档目镜。

(三)聚光镜聚光镜又叫集光器,一般安装在镜台下面。

它由手旋螺丝固定,安装方便。

通常,它由聚光镜和可变光栏两个部件组成。

有的聚光镜的下方还安装有一个放置滤光片的圆环形架子。

聚光镜的作用一是将光源来的光线会聚到标本上,以便观察。

二是使照明光线获得一个与物镜数值孔径相适应的孔径角,以保证物镜充分地被利用。

普通聚光镜的结构如图10-2-3所示。

可变光栏又叫光圈或虹彩光栏,装在聚光镜的下方,由十几块金属薄片组成。

中央通光孔为圆形,移动可变光栏的把手,可以任意调节通光孔的大小。

改变聚光镜的孔径角,以配合物镜的数值孔径。

聚光器的主要参数是数值孔径。

但它的数值孔径是可变的,受光栏孔的大小控制。

光孔开大,数值孔径增大,反之则减小。

聚光镜外壳上所标的是数值孔径的最大值。

整个聚光镜安装在支承架上。

支承架是由滑板连接,利用齿轮齿条,作高低升降够动。

聚光镜的光轴应和显微镜物镜的轴重合。

当发现偏差时,可调节聚光器支承架两侧的中心调节螺钉,使二者重合。

除了上述普通的聚光镜外,还有暗视场聚光镜、相衬聚光镜、偏光聚光镜等多种不同用途的聚光镜。

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

有的显微镜在镜座部分还有一个聚光镜,此聚光镜仅仅起普通的会聚光线的作用。

(三)其它1、滤光片有些显微镜配有不同波长的滤光片供选用。

显微镜所用的滤光片通常为几个毫米厚的有色玻璃片。

滤光片可以滤出与其本身颜色相同颜色的光。

使用不同的滤光片,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不同颜色的照明光线,使观察效果更佳。

滤光片常被放置在聚光镜最下方的圆环内,也有的放置在底座上。

2、载玻片和盖玻片顾名思义,载玻片是用来承载样本的,盖玻片是用来复盖样本的。

即,通常观察标本时,标本被夹在两块玻璃片之间,下面的一块叫载玻片,上面的叫盖玻片。

二者一般是用长方形的透明玻璃片制成,只是薄厚有所区别。

标准盖玻片的厚度为0.17mm;载玻片的厚度则为1.1mm。

即厚的一块为载玻片,薄的一块为盖玻片。

二者的长、宽相同,通常为45mm×26mm。

厚的一块为载玻片,薄的一块为盖玻片。

二者的长、宽相同,通常为45mm×26mm。

二、光源照明系统光源照明系统用来供给照亮标本用的光线。

显微镜所用的光源有自然光和电光源两种。

对采用自然光的显微镜,其光源系统只有一个反射镜。

反射镜又叫反光镜。

它安装在聚光器下面的镜臂上。

反射镜有两个反射面: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凹面。

可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任意转动。

它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室内光线的方向(凹面镜也有一定的聚光作用),使光线射向聚光镜。

现代显微镜多使用电光源进行照明。

其光源系统由光源灯电路、光源灯、透镜、反射镜,聚光镜等组成。

整个光源照明系统安装在灯座内。

光源灯一般使用钨灯或卤钨灯。

灯的功率从十几瓦到数十瓦不等。

光源灯所使用的电压通常为12V 以下的低电压,并要求电压可调,以改变光线的亮度。

在光源灯的电路部分通常都设有光亮调节器。

通过调节光亮调节器,可以很方便地改变投照在标本上光的亮度。

光源灯的电路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但通常都是采用改变变压器初级线圈电压的方法来进行调压的。

常用的改变变压器初级线圈电压的方法有:改变变压器初级所串联的电阻分档来改变变压器的初级电压;用单结晶体管或双向二极管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来改变变压器的初级电压等。

具体电路这里不再介绍。

三、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是为光学系统服务的。

只有精密、灵活、准确的机械装置与良好的光学系统密切配合,才能使显微镜发挥出良好性能。

图10-2-4为一种普通双目显微镜和一种双目显微镜的结构。

从图中可知,一般显微镜的机械装置由下列部件组成:(一)镜座与镜臂1、镜座镜座又叫底座,是整个显微镜的基座。

用以支撑整个镜体。

镜座下面通常装有四个支撑橡胶脚,以使仪器稳定放在工作台上。

简易显微镜的镜座多呈马蹄形,用铸铁制造。

电光源显微镜的镜座多为方形,其内部装有电光源系统。

即照明灯、聚光镜、反光镜及光源灯电路等均装在其镜座内。

底座侧面装有电源开关和光源亮度调节钮,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亮度。

底座后面通常装有电源插座及保险(丝)管。

也有的将保险管装在底部的。

2、镜臂呈弓形,立于镜座的上端。

对直筒显微镜来说,用它来支撑整个光学系统的大部分机械零件。

其下有一个倾斜关节,用以倾斜镜筒。

对斜筒显微镜来说,镜臂是固定的,主要用它来支撑镜筒、载物台等其他光学元件。

(二)镜筒镜筒又叫目镜头,是金属制的圆筒。

其上端可插目镜。

单目显微镜镜筒的下端连接物镜,双目及三目显微镜的下端为连接头,被手旋螺钉固定在镜臂上。

需要时,旋动手旋螺钉,可以方便地将镜筒从镜臂上取下来。

1、单目镜筒单目镜筒又有直筒和斜筒之分。

双目和三目镜筒则都是斜筒式的。

直筒显微镜因使用不太方便,目前使用量较少。

单目斜筒是在镜筒内安装一个反射棱镜,标本通过物镜到达镜筒的光线被棱镜以45度角反射进入目镜。

斜筒式可作360度旋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双目镜筒双目镜筒由左右两个镜筒组成。

镜筒的下部装有一套复杂的反射棱镜机构。

如图10-2-5所示。

来自物镜的光线经半五角棱镜两次反射后,折转45度进入分光棱镜。

分光棱镜由两块直角棱镜胶合而成。

胶合面上镀有分光膜。

当光到达分光膜时,有一半反射,进入下棱镜,另一半光透过分光膜,进入上棱镜。

光线被上下两个棱镜(即直角棱镜及空间棱镜)反射后进入两个目镜中成像。

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目镜画成上下形式。

实际使用的光路是将半五角镜以后的所有部件转动90度,将两目镜变成左右形式。

为了适应不同人的观察,复合棱镜两侧的反射棱镜的间距通常都设计为可调的。

目的是为了适应瞳距不同的人使用。

调节范围通常在55mm~75mm之间。

双目镜筒一般设计成可伸缩调节方式。

这是为了适应视力不同的人使用。

调节范围通常在500度近视和远视之间。

3、三目镜筒三目镜筒是为摄影显微配置的。

它是在双目镜筒的上方又增加一个镜筒。

在此镜筒上可加配照相机。

这样既可以观察,又可以摄影。

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安装有一个可推拉的棱镜。

推入时供平时观察用,拉出时光线全部进入摄影镜筒供照相用。

还有一种是既可观察又可同时摄影的三目镜筒。

它的光线20%~30%供观察用,70%~80%供摄影用。

在摄影时,可用摄影目镜进行调焦,当看到清晰的物像时,再摄影,便可摄出清晰的照片。

(三)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装于镜筒下端,用来安装和转换物镜。

按安装物镜的孔数不同,可分为两孔式、三孔式、四孔式等几种。

以三、四孔具多。

按定位方式的不同,物镜转换器可分为外定位式和内定位式两种。

但无论哪种方式,其基本结构都是由上下两块凸面朝下的圆盘组成。

上面一块固定在镜筒的下端,称为固定盘。

下面一块可以绕其中心的大头螺钉旋转,称为转动盘。

物镜就分别安装在转动盘的几个对称的螺丝口上。

外定位式的转换器,其定位弹簧安装在外面;内定位式的转换器,其定位弹簧片安装在固定盘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