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应用题的解答素来就是学生最头疼的题目,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对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学生无从下手。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比整数、小数应用题有了扩展,数量关系抽象复杂。
其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这两类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继而稍复杂的分百应用题更是学生解答分百应用题的难中之难,学习成绩不理想,使学生丧失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纠其原因,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中“分率句”的理解不到位、不够透彻,缺乏足够的训练,对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形成了障碍,在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前设立“基础训练”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样训练到位,就可以为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抓住两种意义的教学,为学习分数应用题扫清思维障碍。
“分数的意义”是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起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依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都是根据这个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或方程的。
因此,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强化分数意义:所谓“分数”就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个概念中有三个知识点:①、单位“ 1,把要平均分的任何事物看做一个整体,用单位“俵示,又称整体“1。
②、平均分,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③表示平均分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才叫分数。
因此,要强化分数意义的教学。
重点训练学生说清分数意义这个概念中的三个重点。
以“说”促“思”为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例:说出下面每句话中分数表示的意义1、五( 1)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3/5表示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 5份,其中的 3份是男生。
)2、实际比计划超产 1/ 4。
(1/4表示把计划产量看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超产的是这样的 1份。
)3、一台电视机降价 1/5。
(1/5表示把电视机原价看做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降低的价钱占其中的 1份。
)(二)强化分数乘法意义:学好分数乘法意义,对学好分数应用题至关重要。
1、沟通整数乘法意义与分数乘法意义的联系:例:一桶油 100千克, 2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的 2倍是多少 ?)一桶油 100千克, 1.5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1.5倍是多少 ?)一桶油 100千克, 1/ 2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1/2是多少 ?应注意当倍数不满1时100X2=200 (千克)。
(就是求100X1.5=150 (千克)。
(就是求100X1/2=50 (千克)。
就是求100100的100的倍”字略去。
即把 100千克平均分成 2份表示这样的1份。
)一桶油100千克,3/4桶油重多少千克?列式:100X3/4=75 (千克)。
就是求 是多少 ?即把 1 00千克平均分成 4份表示这样的 3份。
) 这样就沟通了求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之间的联系,其实质是一样的, 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完成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向分数乘法意义的过 渡。
100的 3/4 2、加强分数乘法意义的训练: 例: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30X1/4 (表示 30的1/4是多少。
) 6米X3/5 (表示 6米的3/5是多少米。
) AX5/6 (表示 A 的5/6是多少。
) 学生说意义,以 “说”促“思”为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在训练过程中,作为教师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为学生创设情景,消除学生对 压力,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能有 的机会,通过充分地 “说”促进学生的 “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找等量关系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思考问题是一种思维活动,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有特定的方向、方法,是按一定的 规律进行的,对于学生掌握思维策略来书,是要有一定的步骤、顺序的,这就是思维的有 序性。
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要理解题意,通过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 各种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那么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准确地分析理解分 率句,找准等量关系。
从审分率句到找准等量关系的思维过程有几步,都是学生用 言”的形式进行,如何将内在的思维过程外显呢?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呢?我在教学中是 这样训练的: 1、细审分率句,明确单位 “1。
” 根据分数的意义,学生能够清楚地对所给的分率句作出分析,确定单位 2、画批。
把分率句中的单位 “1用”“===”标出,对应的数量用 “ ,”重点字词用着重点标出。
如:种柳树的棵数是植树总棵数的 3/4。
学生画批的过程是深入审题的过程,是分析思考的过程,是思维外化的过程,是形成 能力的过程。
3、 画线段图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曾说过: 种方法来表达事物是十分有意的。
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到解法。
例如:种柳树的棵数是植树总棵数的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分三步: ( 1)画出单位 “1的”量,标出单位 “ 1 ,”把它平均分成 4份。
( 2)画出对应的量和与之对应的分率,并标出。
( 3 )(可以有或没有,只是对分率句的理解)标出问题。
4、 找、写等量关系。
寻找等量关系要紧紧地联系学生的实际,首先让学生明确是部总关系还是比较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的分率句学生理解很困 难,找等量关系存在困难,那么训练找、写等量关系非常重要。
1。
” 说”的 “说” 内部语 “没有任何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印入脑海的了,因此用这”对于解答分析分数应用题,画线段图是最直观、最有效 形象化,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从而找 3/4。
(2)寻找分率对应量的训练 例:看了一本书的 1/3 。
全书的( 1/3 )和(已看的页数)相对应。
全书的( 1- 1/3 )和(剩下的页数)相对应。
全书的(1-1/3 2)和(剩下的页数比已看的多的页数)相对应。
透彻理解分率句的意义,找出相对应的量与率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突破口。
( 3)训练写等量关系式: 例:实际用电比原计划节约了1/9。
等量关系式:原计划 21/9=节约的;原计划x ( 1- 1/9)=实际用电等等。
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掌握了等量关系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这样就可以正确列 式计算,还可顺利地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将分数乘除法的解题思路归结在一起。
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运用了这种方法分析解题思路,它运用了对应、转化和代数的数 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从算术解法向代数解法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量关系式来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终身受用的基本思想方法,也 完成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向除法应用题的过渡。
同时也完成了分数基本应用题向复合应用题 的过渡。
三、 变换单位 “ 1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对 “1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是关键的一环。
尤其是对单位“1”变化规律的掌握,不仅直接关系到解题效果,而且对发展儿童的智力,起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例:五( 1 )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1 )女生人数为单位 ( 2)男生人数为单位 ( 3)全班人数为单位 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全班的 通过单位 “1”的选择、 自觉选择最佳解法的能力。
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 的重要手段。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经常做一些上述性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发 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运用联想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 的思维方法。
思维能够揭示现象的本质及现象间的多种内在联系。
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多方 面的。
在对学生进行对理解的训练时,使学生在对分率句的直接关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 联想得出对分率句的间接关系的理解,透过条件的语言陈述运用联想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如:见到 “甲数是乙数的 4/5 ”这句话时,马上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和 4/5相对应的量。
继续联想,还可以想到:如果已知乙数,求甲数可以列出下式:乙数 >4/5=甲数;如果已知甲数,求乙数可以列出下式:甲数詔/5=乙数;还可以想到:甲数比乙数少1/5,如果已知乙数,求甲数比乙数少多少?可以列出算式:乙数 2( 1-4/5)= 甲数比乙数少的数:还可以想到:甲、乙两个数的和是乙数的9/5,如果已知乙数,求甲、乙两个数的和,可以列出算式:乙数 X (1+4/5)=甲、乙两个数的和 ……1)寻找单位 “1的”训练 例:在下面的句子中,用横线画出单位 “1的”量。
看了一本书的 1/3 ; 一批青菜,其中 1/4是白菜。
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 水结冰体积膨胀 1/11。
a 、 b 、c 、d 、1/5。
4/5。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9。
变化,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联系,4/5。
5/4,4/9,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1/4。
女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5/9,男培养学生多思习惯,和可以看出:联想在解答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往往以联想为中介,以已知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为基础,有因导果或执果导因的思考来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们对解答分数应用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掌握了对分率句的分析思维方法,在解答应用题时,根据所给的条件问题就能有的放失地解决问题。
还能够通过联想找到有间接关系的等量关系,为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