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儿童医院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吉林市卫生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院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医疗服务理念,增强我院核心竞争力,塑造吉林市儿童医院的品牌形象,经院领导班子研究现制定《吉林市儿童医院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十六字方针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院内涵建设为动力,以医院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管理能力,挖掘内在潜力,加快医院建设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内涵建设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我院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医院发展实际、反映医院精神的文化体系。
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的和谐统一,医院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组织机构为切实开展此项活动,吉林市儿童医院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一)开展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金宝国吉林市儿童医院院长副组长:鲍怀东吉林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松南吉林市儿童医院业务副院长李萍吉林市儿童医院纪检委书记刁玉霞吉林市儿童医院业务副院长张文涛吉林市儿童医院院长助理(二)开展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任由鲍怀东书记兼任。
办公室成员:高宏伟吉林市儿童医院医务科科长毕艳娟吉林市儿童医院党办主任江萍吉林市儿童医院办公室主任李胜君吉林市儿童医院科教科科长张亚梅吉林市儿童医院人事科科长高政伟吉林市儿童医院财务科科长王连会吉林市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四、重点建设内容(一)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进一步促进医院文化发展医院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信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和推动力;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医院文化建设工作措施:1、突出“一个核心”。
开展医院精神大讨论和价值理念征集活动,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医院核心价值观,确定医院的院训、院歌、院徽和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医院文化建设规划。
2、形成“一个体系”。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实施机构,引进先进医院文化,整合医院文化资源,制定文化建设规划,举办文化活动,构建时代特色浓、个性特色强、符合医院实际、适应现代医院制度要求的特色文化体系。
3、实现“一个目标”。
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形成强势医院文化,提升医院竞争优势,塑造良好医院形象,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4、做到“两个争创”。
坚持把学习、改革、创新作为医院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医院、学习型团队,大力开展争创“医德医风”标兵和技术能手活动。
5、抓住“三个重点”。
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努力提供温馨、便捷、舒适、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重点抓好医院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
6、做到“三个统一”。
总结我院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挖掘医院文化底蕴,统一和规范以医院精神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医院环境建设为核心的医院内涵、以员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举止工程。
7、实现“四个提升”。
定期组织医院管理者和医院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医院文化建设的专业知识。
积极总结和推广医院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用丰富鲜活的案例启发、引导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的执行力、竞争力、凝聚力和形象力。
(二)以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基础,优化队伍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医院以继续医学教育和“三基训练”为基础,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专科进修、专业短期培训为手段,有目的培养科研创新型骨干人才,逐步形成科系梯队化。
通过三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各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1、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院所有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全员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
培训内容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三基知识以及急症处置、重症患者抢救、临床技能的提高。
要在自我训练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技术比武的频度和力度。
实现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的长期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2、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本科生、研究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到2015年引进研究生12名,本科生28名,完成医院各科系的梯队建设。
3、聘请院外专家坐诊,讲学,指导手术及其他业务,尽快提升我院年轻队伍的技术业务水平。
4、制定政策及奖惩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在职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5、选送思想品质好、业务基础强、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去上一级的医院进修学习。
6、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
(三)大力加强专科特色建设,全力打造具有专科特色的儿童综合性医院。
我院现有市级重点专科两个(新生儿重点专科、小儿外科重点专科)、市级特色专科一个(小儿哮喘特色专科),新成立了儿童PICU病房、神经康复科病房及传染科,已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今后三年从科研科教角度将继续完善重点学科的建设,推动医院二级分科进一步完善、设立科研课题,充实儿童综合医院内涵。
1、在未来三年,新生儿科继续开展新生儿疾病细化管理及高精尖技术的使用,使我院新生儿科成为吉林地区新生儿疾病科、教研及诊断治疗中心,达国内先进水平。
2、小儿外科是市级重点专科,技术服务已经基本达到规范要求,人员素质整体提高,通过2012年医院设备全面投入,给儿外科带来的全面发展契机,今后三年将完善许多重大项目如肾盂积水、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肿瘤等标志性手术,积极开展微创治疗,跟上国际国内发展步伐,树立在吉林地区儿科领域龙头地位。
另一方面2013年医生将定专业分组分科系收治病人。
在现有两个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病人分科系收治,逐步形成普外组、泌尿组、新生儿组、骨科组及微创组等,为进一步二级分科打下基础。
根据现在医院良好环境和经济实力,我们有能力外科一年度过瓶颈期,二年收入翻翻,三年再建一个外科系疗区。
3、小儿哮喘专科是市级特色专科,小儿呼吸、哮喘发病率逐年增高,我院率先开展小儿哮喘的规范化管理、新引进婴幼儿肺功能仪,目前达省内先进水平。
在未来三年,哮喘专科将进行人才专科化的培养,形成小儿哮喘治疗的专业团队,成为市级重点专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小儿神经康复科的建立填补了吉林地区小儿神经康复治疗的空白,极大的满足了吉林地区康复患儿治疗的需求。
目前,康复科专科人员配备基本合理。
在未来三年内,康复科将进一步扩大规模,逐步开展新项目,门诊及住院患儿日均达200人,床位100张,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成为市级重点专科。
5、加快五官科学科建设,提升整体水平,提升优势学科,在未来三年为扩大科系发展领域,计划成立五官科疗区。
进一步完善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的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计划逐步引进40赫兹相关电位、声阻抗测试仪、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刀、非接触式眼压计、手术显微镜、角膜曲率计等仪器设备,开展小儿鼾症手术、外耳手术、上睑下垂以及斜视手术等。
预计五官科在2013年完成手术200例,每年递增50%,至2015年完成手术400例,在保证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逐年递增住院患者数。
6、保健科在三年内努力实现科系健全,实现儿童“健康甄别、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五大环节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小儿在每个成长阶段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
7、医技科室在原有业务基础上,继续拓展服务项目,如:利用CT对全身骨骼进行三维重建、全身多器官的增强扫描,数字胃肠、血管照影等诊断技术;同流式细胞仪的应用;利用彩超诊断仪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等;为临床提供最准确的诊断结果,巩固儿科辅助检查的领先地位。
8、感染性疾病特别是重症传染病的救治工作是一个难点,我院今年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疗区,配有精良的专业人员队伍及一流的设备。
今后三年,我们将依托吉大一院感染性疾病科,进一步开展重症传染病的治疗工作,将感染性疾病科做强做大,满足吉林地区患儿的需求。
9、现开设的PICU,现有4张床位。
我们预计三年内建成规模,人员配备合理,设备先进,急重症的救治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集团内开展双向转诊业务,我院现配有急救车、转运呼吸机、转运保温箱及转运人员队伍,将陆续开展三级转运工作。
(四)以科学化管理为手段,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内涵发展。
1、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临床医疗规章制度,重点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
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2)落实医疗质量安全,实行院、科、个人三级负责制和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问责制度。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暂行办法》和《吉林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吉林省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有关规定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报告、告诫谈话和责任追究。
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妥善调处医疗纠纷。
2、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1)加强病历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规范病历书写行为,提高病历质量,尤其要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
组织开展医院青年医师病历书写点评和竞赛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病历质量评估。
(2)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
提高急诊科能力,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
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管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学、合理、规范救治。
(3)加强围手术期和手术分级管理。
根据医院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制定手术分级目录,并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严禁超范围手术。
贯彻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
规范麻醉工作程序,及时处理各种麻醉意外。
(4)加强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医院参加吉林省、市实验室生物安全、室内、室间质量控制,要求全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