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中国的农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中国的农业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重,许多地方形成了农业生
办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态的恶性循环;人均占有资
发展生产
源量少
【练习】
1.下列哪些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 改造而取得的 ①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大城市郊区农业的重 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③ 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④修筑梯 田和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
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
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
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
施
民生产积极性高
施尚有不足之处
劳动力 资源
人有产口利多于,精劳耕动 细力作资,源提丰高富单,农农多数村业,量劳技人很动术均少力的土素推地质广、低提水,高资不。源利人相于口对
市场 市场需求量大,推动农业 受经济条件限制,动物性食 需求量 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品的消费偏低
农业自 然资源 的利用
大部分地区能够因地制宜,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的压力过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
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D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 读图,分析回答。
2.图中ab为( B )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乳畜业、园艺业
冷藏、保鲜技术 科技
扩大市场影响 的范围
温室、灌溉、修筑梯田、培育良种、
劳动力 开发农业机械…… 政策 地价、单位面积产值、工业基础等
六.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气 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光 大风、寒潮、暴雨、冰雹、旱
候 照条件优越,且夏季全国普遍 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受季风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
河套平原 灌溉农业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河谷农业
云贵高原
坝子农业
绿洲农业:水源 灌溉农业:水源 河谷农业:热量 坝子农业:地形、土壤
【练习】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水源、光照充足 B.B地区农业发展绿洲农业,但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C.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 D.与D地相比,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练习】读图回答1~2题。
2.E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这些灾害产生无关
的因素是 A.气候温暖
B.暴雨频繁 A
C.地质复杂
D.植被破坏
总结: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水产业 东部: 种植业
林业
北部旱地农业 南部水田农业(秦岭、淮河为界)
西部: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随堂训练
社会经济
自 然 条
农业区位 因素
农 业 技
件
术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比自 较然 稳因 定素
☆农业区位因素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化
气候: 热量、水分、光照、昼夜温差、雨热配合、气象灾害 地形 山区的“立体农业”
土壤 红壤、黑土
水源 干旱地区农业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发社 展会 变经 化济 较因 快素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吉林
南蔗北甜
甜菜 甘蔗
四川 云南
广西
福 建
广东
台 湾
油料作物:
花生:沙质土壤、排水好 山东产量最大
油菜:水热丰富的亚热带 气候 长江流域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黑龙江
南迁北移
辽宁 黄淮海平原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油料作物
胡麻
大豆
大 豆 芝麻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畜 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发达
中国水产养殖带
黄渤海出口水产品养殖带 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养殖带 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养殖带
四、林业
三大林区
胡杨林
三北防护 林分界线
②西南林区:山高谷深,垂直 分异显著.
①东北林区: 我 国最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林区:人 工林区.
影响这些特特色色农农业业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
绿洲农业
中国地理概况
第6讲 中国的农业
我国农业格局: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为何“东耕西牧”、 “南稻北麦”?
中国地形
中国气候
一、中国种植业
1、自然条件要求: 地形: 地形平坦 土壤:深厚肥沃 气候: 适宜的光照、热量、水分 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2、分布: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丘陵、盆地地区
种植业南北差异的原因?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机械化程度高,但热量 不足、复种指数低
松嫩 三江 平原 平原
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基础好、自然 条件优越,但人均 耕地少
商品粮基地
水稻种植业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混合农业
商品粮基地图示记忆
思考
华北平原为什么没有成为商品粮基地?
土 农垦历史悠久,土壤肥沃,耕 可耕荒地后备资源不足,主要
壤 地质量好
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垦殖费
用较高
生 种类繁多,有利于农作物或牲 有些动植物缺乏保护和合理开 物 畜品种的优化、改良,有利于 发利用
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国家政 全力保障和推动农业的发 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农业
策和措 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农 产业政策的制订、贯彻、实
水分 气候差异
热量
耕地类型差异 耕作制度差异
耕作方式
北方:旱地
秦岭—淮河: 南北方分界线
南方:水田
耕作制度: 指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3.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冬小麦、春小麦 玉米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茶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练习】 图示我国为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 读图回答各题。
(1)①、②、③代表 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2)M省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二、中国的畜牧业
(1)人口密集 (2)水资源紧缺 (3)三大自然灾害:旱涝、沙尘暴和土壤盐碱化
棉花
光照充足、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黄河、长江中下 游地区和南疆
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南疆
江汉平原
黄淮平原
商品棉基地
糖料作物:
甜菜:喜温凉,耐盐碱、 干旱,生长期较短
甘蔗:喜高温,需水量 大,生长期长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谢谢观看! 2020
A.内外流域分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D.200mm等降水量线
• 读图,分析回答。
3.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C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
D.灌溉农业
五、农业区位分析
气候(热量、 水分、光照)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运输
农产品消费状况 政策
高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 影响强烈,降水的季节变化和
成熟及产量提高
年际变化大
水 总量大,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 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有余,
资 第六位,地下水资源丰富
北方不足;径流季节变化和年
源
际变化都大
土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山地多,干旱地区广,耕地、
地 农业用地绝对数量较大
林地所占面积比例小
分布:北方半干旱、干旱地 区和青藏高原
有利 条件
牧区畜牧 业
降水少、 天然草场 广阔
农耕区畜 牧业
秸秆、饲 料丰富
生产 放牧
饲养
方式 (游牧为主)(圈养为主)
分布 四大牧区
广大 农耕区
产品
皮、毛、 肉、蛋、 肉、奶 奶、禽
三、中国的水产业
• 优越的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我国海域广阔、陆上河湖众多(2000万公顷) 社会经济 人口众多、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条件: 捕捞、养殖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