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良河西学校于永华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脉络,能够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2 、体会渔夫的智慧勇敢与魔鬼的凶恶狡猾。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孩子们,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芝麻开门。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阿拉丁的神灯》。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渔夫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渔夫的故事》。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快速地默读课文,和同桌一起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2、注意课文中难读的生字。

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注意课文中难读的生字,并能简要地概括课文。

三、深入赏析,品“魔鬼的凶恶狡猾”与“渔夫的勇敢智慧”同学们,你们来想一想,通过刚刚的读课文,魔鬼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渔夫呢?(预设:凶恶狡猾的魔鬼勇敢机智的渔夫)孩子们,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的呢?人物的语言、外貌是的呀,作者通过魔鬼和渔夫之间的语言描写,表达了魔鬼和渔夫那鲜明的形象。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渔夫和魔鬼的话,看看是从哪一些地方,体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的,用横线从课文中画出魔鬼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渔夫的话。

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预设一A: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B:一听所罗门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谁想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抓住“立刻凶恶”,明白魔鬼的狡猾。

预设二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抓住“无恶不作”感悟魔鬼的凶恶。

通过外貌描写感悟魔鬼的凶恶。

感悟渔夫的“智慧、勇敢”孩子们,刚刚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下去看了看,看大家大部分划的都是这几处。

(出示全部)没划好的同学赶紧动笔,把这些句子都划起来。

接下来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些句子,等下我们比赛读读。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你不是说你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大海里去。

”“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A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呢?”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魔鬼那庞大的身体吧。

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师:孩子们,如果是你,你看到这样一个凶恶的魔鬼,你还不害怕?那渔夫呢?(感悟渔夫的勇敢)渔夫难道不相信魔鬼会钻进胆瓶里吗?那他为什么要明知顾问呢?(感悟渔夫的智慧)B “我没有亲眼所见,绝对不相信。

”抓“绝不”,感受渔夫装的逼真。

C “告诉我吧,魔鬼,你计划怎样死?”师: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渔夫?(智慧、勇敢。

)师:孩子们,其实在勇敢与智慧的渔夫的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

出示“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学生单读)师:是的呀,孩子们,这么一个贫穷的渔夫,居然战胜了凶恶的魔鬼。

正是他的心里有样一个信念。

(学生齐读)师:是的呀,孩子们,这么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渔夫,居然战胜了无恶不作的魔鬼。

正是他的心里有样一个信念。

(学生齐读)口语交际:当渔夫的妻子看到渔夫两手空空的回到家后,他将如何给自己的妻子讲解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呢?四、拓展阅读,了解民间文学孩子们,像这样歌颂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资料袋,《渔夫的故事》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请默读有关《一千零一夜》的简介。

(学生默读)师:这里有一个地方需要大家去了解,《一千零一夜》是一本民间故事集。

通过课前的预习,结合刚刚学过的课文,大家对“民间故事”又有哪一些了解。

(口头流传,情节夸张,歌颂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孩子们,《渔夫的故事》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都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那咱们中国的民间故事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情节呢?《东郭先生和狼》五、布置作业阅读《一千零一夜》,找出歌颂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小故事。

板书:渔夫--诚实、机智、勇敢、善良魔鬼--凶恶、愚蠢、狡猾教学反思:《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

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

”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

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的主题。

《渔夫的故事》说课一、说教材《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二是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

三是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二、说目标《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

《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

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为本文教学的技能目标。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爱表演的心理特点,提出“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又会怎样跟渔夫们讲魔鬼的事?”等极具想像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像,以达到本文教学的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课文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外貌和心理描写,来刻画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

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自己读悟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评价分析人物”、“创设情境,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

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四、说设计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三、深入赏析,品“魔鬼的凶恶狡猾”与“渔夫的勇敢智慧”四、拓展阅读,了解民间文学五、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