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技能_PPT幻灯片

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技能_PPT幻灯片


2、练习曲线的三种不同形式
3、练习进程的特点:
(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成绩的提高常常是先快后慢,但有时也会出 现先慢后快的情况。 先快后慢的原因: 最初的新鲜感;开始的动作是比较简单的, 所以学起来容易,后来难度越来越大等。 先慢后快的原因: 开始没兴趣,逐渐培养起兴趣;以前从来没 接触过,以后随着熟悉而使技能提高等。
(1)学习热情下降 (2)身体疲劳 (3)旧的动作技能的限制 其中旧的技能限制的作用可能最大。当人们学 会了某种技能后,会按照比较固定的技能模式去完 成任务,这种模式可以带来一定的工作效率。 多次使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很难再提高工 作效率,同时,模式的结构比较稳定,很难改变。 因而出现了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可以排除:如运动员可以打破自己的 记录。
(六)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
1、确定练习目标 目标是影响练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 素。 确定目标的作用: 使练习者具有强烈的动机和激情。 使人对练习的结果产生积极的期待。 为检查和校正练习的结果提供依据。
2、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 习
整体练习:把技能当作一个整体 来掌握,着眼于动作间的关系,采 用从始至终的办法来练习。
(2)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在练习过程中,成绩达到一 定程度时,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实验1:布瑞安(1897)研究练习对收 发电报的作用。发现在收电报技能上,练 习15-28天之间,成绩停顿不前。
实验2:弗兰克斯(1982)研究练习对 追踪物体作用,每天练习105次,共10天, 发现前4天,进步明显;5、6、7三天学习 没有提高,第7天后,成绩进一步提高。
分解练习:又叫做局部练习,把 某种技能分解成若干部分,通过练 习局部、个别动作,逐渐达到对整 个技能的把握。
3、选用不同练习方式的标准。
(1)技能是否容易分解: 容易分解则采用分解练习较好,如射击, 学习排球;否则采用整体练习较好,如打字、 游泳等。 (2)技能的繁简程度: 简单,则整体学习,如打字;复杂,则采 用分解练习,如编织。 另外,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因人而异。 即使采用部分练习也有分解程度的不同。如有 时只是把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大的动作单元,而 不是孤立的动作。并且随着练习的进行,动作 单元越来越大。
反馈:使动作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没 有反馈的重复是机械的,只能引起疲劳。
作用:促使动作不断熟练,加快动作的 完成,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并使动作间建立更 完善的协调。
(五)练习曲线
1、含义:是一种图解形式,用来表 示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和学习效率的关 系。
三种: a.练习次数和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b.练习次数和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c.练习次数和完成动作的错误次数
简单反应时间
对单一的刺激物作出确定反应所需要的 最短时间。
复杂反应时间
又叫选择反应时间。是根据不同刺激, 在各种可能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 应所需要的最短的时间。
五、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基本特征
1、速度 2、准确性 3、灵活性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认知、定向阶段 2、模仿、联系阶段 3、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三)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特征
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整个系 统转向自动化。
2、动作反馈从外反馈转向内反馈。 外反馈:由视觉、听觉等感知外部信息 提供的反馈。如钉钉子,看到的钉子位 置、方向提供外反馈。 内反馈:由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反馈、 是动作的自然结果。钉钉子时,轻重感、 方向感等提供内反馈。
协调化的两种表现: (1)连续性的协调:动作执行时间 上的协调。如走路每一步之间相互协调。 (2)同时性的协调:动作在空间上 的协调。走路时,手和脚的动作要协调, 驾驶汽车时,手、眼、脚的协调。 许多技能既需要连续性协调,也需 要同时性协调。如走路,跳绳等。
(四)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练习:在反馈作用下,反复多次进行一 种动作。
(3)练习进程不均匀
练习的效果并不是稳步上升的。有时成 绩进步较快,有时较慢,有时出现停顿,有 时甚至下降。
干扰等因素有关。
(4)练习中存在个体差异
练习者准备的程度,对练习的态度,个 性特征,性别等都对会影响练习的效果。
4、高原现象出现的可能的原因:
3、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加
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别动作的精确性 (2)各动作之间的转换 动作的稳定性常表现在形成了一套稳 定的动作模式,一套技能风格。如书法的 不同流派,武术的不同风格等。 灵活性:经过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进 行练习,掌握应付各种情境的动作系统后, 技能变得灵活。
4、逐步建立起协调化的动作模式
活动
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 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系统。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区别: • 不同的经验范畴 • 概括的水平不同 • 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不同步 联系: • 知识是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制约技能掌
握的难易、快慢、灵活性等 • 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与巩固。
四、动作技能的分析
(一)连贯——断续维度 (二)封闭——开放维度 (三)精细——粗壮维度 (四)工具性——非工具性
动作的反应时间
1796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 长和他的助手一起观测星体通过子 午线的时间,二人的观测值相差 0.8秒。25年后,德国天文学家贝 塞尔研究了这一误差,并弄清这一 误差的原因是在观测时对刺激的反 应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 荷兰生理学家唐得斯发展了这些研究, 安排了几种刺激,其中对每一种刺激都 要引起不同的预定的反应。他认为,从 复杂反应的反应时间减去简单反应的反 应时间就可以测出这一心理活动的心理 活动时间。此外,德国生理学家缪勒和 赫尔姆霍茨,对蛙肌等动物肌肉神经兴 奋的传导速度进行了研究。
二、技能的特性
(一)习得性 (二)操作性 (三)科学性
三、技能的结构或类型
(一)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也叫动作技能, 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 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 显动作方式。
(二)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也称为认知技 能或心智技能,是人脑借助 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 智力活动方式。
动作
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 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