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退火低碳钢在拉伸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和断裂2.弹性表征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3.应力应变硬化指数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性能指标,反应金属抵抗均匀苏醒变形的能力4.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产生的屈服现象是其开始产生宏观塑性变形的一种标志5. σs 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断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记作σs6. σ0.2 屈服强度7.断裂类型: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解理断裂、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8.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9.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断口形貌:①韧性断裂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中低碳钢断口形貌呈杯锥状,有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②脆性断裂断口平齐而光亮,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有人字纹花样10.沿晶断裂断口形貌:沿晶断裂冰糖状11.常见力学行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第二章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Tmax与σmax的比值2.相对关系压缩试验α=2,扭转试验α=0.83(1)渗碳层的硬度分布---- HK或-显微HV(2)淬火钢-----HRC(3)灰铸铁-----HB(4)鉴别钢中的隐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显微HV或者HK(5)仪表小黄铜齿轮-----HV(6)龙门刨床导轨-----HS(肖氏硬度)或HL(里氏硬度)(7)渗氮层-----HV(8)高速钢刀具-----HRC(9)退火态低碳钢-----HB(10)硬质合金----- HRA第三章1.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用Ak表示2.冲击吸收功摆锤冲击试样前后的势能差3.低温脆性实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会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
原因: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增加的结果4. 韧脆转变温度转变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第四章1.断裂韧度(K IC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与组织有关)2.应力场强度因子(K I)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弱程度的力学度量(与本身有关)3.断裂韧度(G IC)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是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量4.K IC的测量标准三点弯曲试样,紧凑拉伸试样,F形拉伸试样和圆形紧凑拉伸试样5.影响K IC的因素1材料成分、组织对其影响:化学成分;基体相结构和晶粒大小;杂质及第二相;显微组织;2外界因素:温度和应变速率。
第五章1.疲劳分类①按应力状态: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拉压疲劳和复合疲劳②按环境和接触情况:大气疲劳,腐蚀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接触疲劳③按断裂寿命和应力高低: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2.疲劳特点疲劳是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具有寿命的断裂;疲劳是脆性断裂;疲劳对缺陷十分敏感3.疲劳极限试样可以经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疲劳断裂是的最大应力,记作σ-1(对称循环,r=-1)(光滑试样)4.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Δ Kth)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开始疲劳扩展的能力(含裂纹体)5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⑴表面状态的影响①应力集中程度越大,越容易在缺口处产生裂纹,疲劳强度月底②表面粗糙度越低,材料疲劳极限越高⑵残余应力及表面强化的影响①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残余拉应力降低疲劳强度②表面强化使机件表面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同时提高表面强度和硬度,共同提高疲劳强度⑶材料成分及组织影响①通过加入合金元素,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改善钢的强韧性来提高疲劳强度②通过细化晶粒可提高疲劳极限③钢铁在冶炼和轧制过程中的非金属夹杂会降低疲劳极限6.过载损伤界测出不同过载应力水平和相应的开始降低疲劳寿命的应力循环周次,得到不同的试验点,连接各点便得到过载损伤界7.循环硬化若金属材料在恒定应变范围循环作用下,随循环周次增加其应力不断增加,即为循环硬化8.循环软化若在循环过程中,应力逐渐减小则为循环软化9.低周疲劳金属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为102~105次的疲劳断裂称为低周疲劳10.疲劳金属在机件或构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第六章1.氢脆由于氢和应力的共同作用而导致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现象2.氢致延滞断裂这种由于氢的作用而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3.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在苛性碱溶液中的碱脆和在含有硝酸根离子介质中的硝脆;奥氏体不锈钢在含有氯离子介质中的氯脆;铜合金在氨气介质中的氨脆;高强度铝合金在潮湿空气、蒸馏水介质中的脆裂现象4. σscc 材料不发生应力腐蚀的临界应力(光滑试样)5.K Iscc 试样在特定化学介质中不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最大应力场强度因子称为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含裂纹体)6.发生应力腐蚀的条件①应力②化学物质③金属材料第七章1.磨损机件表面相接触并相对运动时,表面和组件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流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即为磨损2.磨损分类按磨损机理进行分类,类型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冲蚀,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3.改善磨粒磨损耐磨性的措施对于以切削作用为主要机理的磨粒磨损应增加材料硬度;根据机件服役条件,合理选择耐磨材料;采用渗碳、渗氮共渗化学热处理;经常注意机件防尘和清洗第八章1. 金属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的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2.蠕变极限金属材料在高温长时间载荷作用下塑性变形抗力指标3.持久强度极限在给定温度下和规定时间内试样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4.应力松弛金属在恒定高温的承载状态下总应变(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保持不变,而应力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的现象第一章1.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间隙或置换固溶体,形成各类强化相,形成非金属夹杂物,游离态2.钢的强化方式主要有固溶强化,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和位错强化3.碳化物和氮化物与纯金属相比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和脆性特点,并具有的熔点高4.非金属夹杂物主要包括氧化物(性脆而易断),碳化物(高塑性),硅酸盐5.钢的分类按用途分类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6.机器零件用钢包括调质钢(低碳钢淬火高温回火),弹簧钢(中碳钢淬火中温回火)和滚动轴承钢(高碳钢淬火低温回火)7.优质碳素结构钢,如45号钢表示含碳量是0.45%,08钢表示含碳量0.08%碳素工具钢,如T8表示含碳量0.8%合金结构钢,如35SiMn,w(c)=0.35%,w(Si)=1.1~1.4%,w(Mn)=1.1~1.4%8.强碳化物元素,Zr,Ti,Ta,Nb,V第二章1.碳素工程结构钢大部分以热轧成品供货2.Q235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焊接性良好,适用于受力不大而韧性要求高的工程构件3.Q345 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低温韧性以及焊接性4.控轧是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结合,将加入微量合金元素的低合金高强钢加热到高温进行轧制,目的是细化晶粒组织,提高热轧钢的强韧性第三章1.调质钢用途用于各类轴类零件,连杆,高强度螺栓等多种应力负荷下工作,受力比较复杂的情况2.调质钢的合金化①含碳量在0.3-0.5,属于中碳②主加元素,提高淬透性(Si Mn Cr Ni B)③辅加元素,细化晶粒(Mo V W Ti Al)3.40,45号钢适用于尺寸较小,负荷较轻的零件;40Cr加入Cr的作用是增加淬透性,强度有所提高,对塑性韧性影响不大4.调质钢的热处理状态预备热处理正火or退火or正火+高温回火,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5.弹簧钢的成形及热处理热成型弹簧大型弹簧热成形后+淬火、回火冷成形弹簧小型弹簧冷变形或热处理强化+冷成形+低温回火6.弹簧钢中Si-Mn应用最广,50CrV与其相比,热敏感性低,不易脱碳耐回火温度高,对缺口不敏感,典型弹簧钢,65,65Mn,60Si2Mn,50CrV A7.轴承钢热处理两个环节球化退火和淬火+回火8.常见滚动轴承钢的牌号GCr9,GCr15,GCr15SiMn9.表面强化态钢包括渗碳钢,渗氮钢,低淬透性钢(感应加热淬火钢)10.20CrMnTi渗碳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淬透性高,由于含Ti,过热敏感性小第四章1.刃具钢种类碳素刃具钢,合金刃具钢和高速钢2.碳素工具钢含碳量0.65-1.35,属高碳钢,含碳量越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越高,塑性韧性下降3.碳素工具钢T7-T13,锻造、热处理缺点是淬透性差4.碳素工具钢在加热过程中有过热敏感性,晶粒容易长大,超过最佳淬火温度,其强度和塑性都明显下降5.低合金刃具钢含碳量0.75-1.5,加入的合金元素为Cr Mn Si W V加入Cr提高耐磨性,增加淬透性,加入Si增加淬透性,提高回火稳定性6.典型低合金刃具钢CrWMn,CrW5,W,Cr06,Cr2,9SiCr,9Mn2V7.高速钢中碳含量0.7-1.65(质量分数)加入W Mo V Cr Co形成合金碳化物,提高硬度耐磨性和红硬性8.高速钢热处理包括球化退火(预先热处理)和淬火+回火(最终热处理)9.高钒高速钢为了提高耐磨性,高钴高速钢为了提高红硬性10典型高速钢W18Cr4V,W6Mo5Cr4V2,W6Mo5Cr4V2Al11.二次硬化采用高的温度淬火,然后进行多次高温回火后,达到二次硬化的目的12.红硬性指材料在经过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所能保持其强度的能力13.冷作模具钢牌号Cr12 Cr12Mo1Vi 9Mn2V14.热作模具钢牌号5CrMnMo 5CrNiMo 3Cr2W8V15.二次硬化的机理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16.CrWMn 用于工作温度不高,制造要求变形小的细而长的形式复杂的切削工具,如,板牙,拉刀,长丝锥,长绞刀,也可以做量具17量具钢的特点高硬度和高耐磨性,高的尺寸稳定性,足够的韧性,一定的抗腐蚀性第五章1.按钢的组织结构特点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2.提高钢耐腐性的途径形成稳定的保护膜,添加Cr;提高固溶体电极电位或形成稳定钝化区,获得单相组织,如单相奥氏体;机械保护措施或覆盖层,如电镀,喷漆等3. 不锈钢的腐蚀类型均匀腐蚀、晶间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破裂4.铁素体不锈钢Cr13型0Cr13 0Cr13Al(耐热钢);Cr16-19型Cr17 Cr17Ti;Cr25-30型Cr28 Cr25(耐酸刚)(高Cr含量使脆性变大)5..奥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高,而且塑性高,易于加工,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韧性和低温韧性,无磁性,具有优异的耐酸性抗氧化性应用最广泛的耐酸刚6.马氏体不锈钢①1Cr13 2Cr13(机械结构件)②9Cr18(手术工具)③1Cr17Ni2(高强度耐蚀件)7.提高钢的抗氧化性的途径①通过提高钢中Cr、Al、Si抗氧化性元素,来防止FeO形成或提高其形成温度②加入Cr、Al、Si形成致密氧化膜③在抗氧化钢中加入Ni,形成奥氏体改善工艺性能,提高热强性④控制含碳量在0.1-0.28.钢的热强性表示金属在高温和载荷长时作用下抵抗蠕变和断裂的能力,即高温强度9.蠕变极限在一定温度下,规定时间内试样产生一定蠕变变形量的最大应力10.持久强度表示在规定温度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11.提高热强性的途径①增加Cr,Mo等元素含量的固溶强化②降低S,P杂质元素含量③用B,Ti,Zr进行晶界强化④通过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弥散强化后三章1.铸铁分类碳形式分为白口铸铁、麻口铸铁、灰口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