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项目工作总结报告11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项目工作总结报告11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总结报告学校名称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4340专业名称(代码)化学制药技术(530303)专业负责人全光洙学校举办单位延边州教育局学校所在地吉林省延吉市爱丹路220号教育部财政部制二○一三年十月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总结报告2011年12月,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立项建设专业。

二年来,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全体教师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启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7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012年度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30号)精神为准绳,以深化专业内涵改革为核心,以《提升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方案》和《提升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依据,紧紧对接延边州支柱性产业—制药产业,全面开展专业建设工作。

通过二年的努力,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基本上完成了各项建设内容,特别是在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彰显了专业特设,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果,却是提高了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服务延边州制药产业发展的能力。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简介1.建设目标通过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使化学制药专业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培养方式、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将得到有效的深化和提高,直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高技能型人才。

2.主要内容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包括校企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3.立项时间:2011年12月4.资金安排项目资金预算投入总额3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00万元;其中校企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7 万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148万元,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投入68万元,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投入41万元,现代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投入11万元,中高职衔接投入10万元,实训实习耗材补贴15万元,实际到位300万元。

(表1)表1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情况表(单位:万元)资金分类预算资金资金到位到位率(%)项目总资金300 300 100%其中:中央财政支持300 300 100%5.资金变更情况由于建设方案撰写时间仓促,按照边建设边提升的原则,对教育部财政部提交的《提升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方案》中的资金预算进行部分调整进行建设,尽可能利用好中央补助资金,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进展与管理1.推进校企合作2012年与州内两家制药企业(华康药业有限公司和瑞隆药业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为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教师企业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创建了平台。

同时成立由两家企业专家和校内相关教师组成的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了“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制药企业不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调整了部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了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局面。

2.强化实践育人以原有的实训设备为基础建设完成药物制剂实训室、药物检验实训室、多媒体教学中心。

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增加与制药企业生产相关的实训设备、制药企业检验相关的实训设备,基本建设成与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工作环境相类似的实训室。

完善了设备采购、设备验收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并完善了《实验实训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实训操作规程》,编写了《药品质量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化学实验技术基础综合实训》、《微生物实验》、《药物制剂综合实训》、《有机化学综合实验》等5个实验实训大纲和指导书。

3.转变培养模式建立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由企业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功能,共同制定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的开发,实现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教学内容对接,导向岗位课程将与岗位技能资格考试课程对接。

教师的考核办法主要以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能力为核心,通过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院的教学改革真正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与有关企业行业合作开发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校本教材,与相关企业联合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室,进而现实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教学与企业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应用软件、音像资料等信息技术,不断充实教学资源。

初步完成校级精品课程一门,初步形成“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

把《药剂学》等11门课程确定为重点建设课程,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成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并开发以典型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组织专题调研和论证,完成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完成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新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完成本专业《药剂学》等11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

4.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期,为建设优秀教师团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院制定了《延边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办法》、《延边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等,在教师教学、社会实践、教育科研、双师素质、育人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开展“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活动,指定专人跟踪每一课堂,开展说课,上课等观摩教学;开展了行为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工作系统化课程开发、项目化教学的培训;举办了《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派教师参加国家级顶岗实习,派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考察和学习。

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教学方法、对兄弟院校的考察和学习等途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骨干教师2名、6名教师被评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

5.探索系统培养制定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延龙图区域一体化进程,州教育局牵头已建立延龙图职教集团,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以我院高职优势带动延边8个县市14所公办中职学校及民办职业学校。

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学院就业办建立用人单位信息系统、学生就业跟踪信息系统,由原来的跟踪服务两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延长至五年;建立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教务部门定期召开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企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对学生的满意度,以便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高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

专业建设网络数据平台刚建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第三方评价的数字信息反馈系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7.项目管理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建设以来,全体教师以《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基本目标,层层实施项目管理,明确任务、清晰责任、重点突出、不断创新,确保了项目的科学进行。

(1)健全组织机构、抓好项目管理。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院长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分工责任制,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设立项目建设办公室,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指导、落实建设内容,检查项目实施的情况,读到项目建设质量。

(2)建章立制,抓规范管理。

制定了《延边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延边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设备管理办法》,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行为,严格效果考核,保证项目建设能够规范、有序进行。

(3)强化预算,抓资金管理。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抓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以及学院出台的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和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为依据,规范资金管理、资金使用、设备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程序。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专项资金支付,纳入学院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并设单独账簿进行核算,保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多渠道筹措经费,做到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在不影响中央财政资金使用的前提下,合理调整部分建设项目。

强化业务指导,规范资金使用范围,严格审核支出凭证,定期汇总,定期公布,定期分析,有力地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完成情况我院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国家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项目自立项以来,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吉林省教育厅等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我院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国家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按照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专业建设项目完成64%。

通过两年的建设,专业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师资队伍得到大幅优化,提升了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服务延边州制药产业发展能力。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按照校企合作的思路开展专业建设,先后州内两家制药企业(敦化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瑞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延边正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设了人才培养基地,二年来,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达到4人次,为合作企业技术咨询服务项目2个,实现了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合作“双赢”(表2)表2企业合作成果建设内容单位原有数量现有数量增量增长率(%)合作企业数个 3 6 3 100合作企业接收实习教师人次/年 2 4 2 100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个0 2 2 -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企业行业,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和企业人员合作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共同评价。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 课程体系建设借鉴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制药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职业标准和制药企业岗位标准,构建了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 教学内容改革在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下,系统改革课程内容,编写了11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了优质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取得了显著成绩。

初步完成院级精品课程1门,编写校本实训教材3本,专业课校本教材2本(表3、表4、表5)表3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完成情况建设内容单位原有基础建设目标实际完成完成率(%)院级精品课程门- 1 1 50校本实训教材本- 1 2 200 校本专业课教材本- - 1 100表4实训教材建设完成情况序号教材名称使用范围主编建设内容建设效果1 药物制剂综合实训校内李明熙专家咨询;特设校本教材资料收集整理;教学内容编写框架;完成课程教材纲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