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造和美共生的阳光校园

营造和美共生的阳光校园

营造“和美”共生的阳光校园——马鞍山实验学校2013年目标管理汇报材料播下情感的种子,收获爱的大树;洒下知识的甘露,汇聚智慧的海洋。

马鞍山实验学校以“共享阳光、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塑造“宽容大气阳光共进”的校风,培养“积极进取,彰显个性”的学生为目标,以“校园文化节”为载体,努力培养“大雅、品行雅正; 大才、才学广博;大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以智慧启迪智慧, 以健康培育健康,以心灵赢得心灵, 用人格塑造人格,完善人格,涵养性情,丰富心灵,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倡“阳光”精神,唱响“幸福”的主旋律我们注意做到三个“一”:建立一种机制,实施一个策略,重视一种效应。

一种机制是“文化、感化、强化、制度化”的“四化”机制。

用理念去改变人,用真情去感动人,用力量去塑造人,用制度去规范人。

一个策略是“引领、提倡、鼓励、表彰”风气形成四步法。

一个效应是蝴蝶效应。

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种细线拴小石头的心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希望所有教师用“阳光”精神,唱响“幸福”的主旋律,发现优点、发掘价值、发挥功用,培育健康生命,享受快乐学习,奠基幸福人生,让积极向上之风劲吹。

加入我校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体工作。

二、重“常规”,彰显以“精”为主的细管理1、以学校发展目标为指导,在实践中完善学校办学思想。

(1)物化表现: 环境营造上充分体现“情景——氛围——熏陶”的外显形式。

(2)内化表现: 仪式教育上十分注重“震撼——生动——荡涤”的心灵引导。

(3)行为表现: 学生活动上特别看重“等待——宽容——过程”的行为习惯。

(4)思想表现: 体验思考上尤其倡导“智慧——温馨——感悟”的价值取向。

(加入发展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情况)2、带头管理,深化管理细则,用心成就自我。

我校在办学思想的统领下,在学校原有发展的平台上,坚守常规底线,在发展目标的引领下,辐射带动其他工作,形成浑然一体的局面,已逐渐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的措施:我校重点表现为教师、学生和学校的三个“关注”:关注教师超常发展:在机制上注重职称、聘任、以岗定薪;体制上实现教师专业提升、骨干序列、班主任培训及保障等制度落实。

关注学生常态发展:全面发展以课程实施、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小时锻炼等来实现;个性发展以艺体特长培养与训练为载体。

关注学校正常发展:加大校园安全建设、塑造校园文化、提升教学质量。

(加入德育安全管理、后勤服务工作、教务处课题工作、教师目标管理)三、亲“过程”,形成以“净美雅”为目标的儒雅校园和美是一股生长的气息,更是一种氛围的渲染。

我校的“和美”学风带动着学校的教育,树立养成和善的品性、美言美行的目标,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身体发展特点,结合不同学科的不同学习方式,选择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切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幸福和睦,最终形成了充盈着和美氛围的校园气象。

1、四雅工程。

( 1)、营造“四雅”形成的环境。

每周三下午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思维训练课程。

除了参与上述艺术课程,学校还举办了国学经典班、科技制作班、英语特色阅读班、硬笔书法班、小播音员班、小主持人班、篮球集训队、田径集训队、乒乓球集训队等,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项目。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观,强调教师自身人文修养的提升以及“以爱育人”的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和行为。

( 2)、活动促素养形成。

我校学生成长的淬炼过程是:从“发现、欣赏”到“尊重、成就”的意识统一的历程;从规范“行为习惯”到培养“责任意识”的实践艰难的历程;从强化“学习行为”到训练“学习状态”的实施调整的历程。

(加入德育处活动)2、校园文化节。

学校的校园文化节成功举办了读书节、风筝节、艺术节、教学节、感恩节、科技节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展示阵地。

描述校园文化节的具体效果,每段的语言不宜长我校每年的艺术节、创造节是学生们展示艺术才能的重要阵地,学生合唱、舞蹈、舞蹈,展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美好局面。

我校《》集体舞一等奖。

(加入德育处工作措施和相关荣誉)学校的真心德育充分彰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以“四雅”教育来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基于体、赖于德、依于仁、至于道”四个方面,最终落脚于“培育健康生命、享受快乐学习、奠基幸福人生”。

四、强“发展”,科学管理,提升教师内涵发展。

1、完善质量保障体系(1)每周值周校长、主任负责制;(2)分管领导负责制的年级组管理机制改革。

2、完善过程评价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3)、重教师教学质量的视导制度与每周工作公告制度的实施:(4)行政听随堂课的情况公示;(5)值周校长在教师例会通报每周工作完成情况。

2、带领教师,强化服务意识,彰显无声育人。

(1)课堂研讨,促进成长。

教师献课,精彩纷呈。

各教研组教师按照计划有序进行献课活动,活动之前,教师精心准备,课件制作、课堂设计、预设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都体现教师的用心,课堂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年轻教师,课堂成长。

在2012-2013学年度的教学节,学校进行了教师全员课堂研讨活动,组织学校学科引领人、教研组长、校委会成员等对课堂展示课,研讨课进行听课、评课,借以促进他们的成长。

课堂大赛,彰显个性。

教导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进行了全校教师的赛课比赛,全体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为评委和听课的教师展示了充满现代化理念的课堂设计。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2)专题活动,带动成长。

我校教师发展的历练措施是:培训教研组长:大力培训、锻炼筛选、放手实践;强迫成长规划:骨干先行、青年跟进、个性完善;磨练专业素养:引领教研、磨课提升、总结风格;搭建发展路径:完善的名师工程。

(加入教务处对名师和教研组长的考核与管理)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学校都会进行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工作会,会上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对以前的工作进行了梳理,找出教研、教学、学生、教师群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3)阳光例话每周例会的“阳光例话”,通过理论与自身教学实践的结合而成的讲座既有新意又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为我校教师提供了锻炼与提升自我的机会。

单周二和四分别开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课堂优化”的专题讲座。

(4)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利用双周二的时间对老师进行OA系统、世界大学城、领信教育平台的操作培训,建立教师个人空间,建立教学资源库,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5)同步课堂、网上教研、直录播教室。

(加入这几项工作的装备和具体应用内容)五、带动学校,推进项目制度,创建学校特色。

学校实行项目制工作由各项目的负责人带动有相同研究意向的教师形成项目组,大家集体申报,集体研究、集体实践的特色工作。

以“聚焦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能”和“关注孩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主题,分为语文、数学和艺体综合三个学科近20余个小项目。

有关于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如:四、五年级规范作业项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项目;还有校园文化特色方面的,如:书香校园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创建等。

这些项目都集中了我们大家的智慧,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研究与工作的兴趣,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1、风雅马鞍,书香飞扬创设环境,让读书有兴趣;引领阅读,让读书有魅力;开展活动,让读书有快乐。

开发阅读教程,让读书有依托。

我们的读书课以诵读中华优秀经典为载体,进行深入的传统美德教育打造书香校园。

今年暑假我们集中教师力量,积极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经过认真的筛选、校对、刊印,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已编印成册,供学生在读书课使用。

本教材内容按《唐诗》、《宋词》、《国学》等三大阅读板块编排,根据学生阅读年龄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增加阅读字数、难度和深度,通过背一背、读一读、讲一讲、练一练,使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习中国文化精髓、传承中国文化经典,如今校园内经典诵读已蔚然成风。

确立读书节,让学生尽情阅读、分享快乐。

我们把每年的10月份确立为“校园读书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书签制作、读书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赛、优秀读后感评比等。

读书节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教师”、“读书小状元”“书香家庭”,通过专刊在校园张榜公布并进行表彰大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觉阅读。

每月一次读书主题班队活动已形成常规。

每月第四周主题班队活动为“好书伴我成长”,各班可自选课外阅读知识竞答、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形式汇报展示读书成果。

在活动中,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需要,展现学生丰富的人生自我。

2、幸福马鞍,多彩社团我校从教师的真实需求及兴趣爱好出发,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初步拟定组建10个教师社团。

有以健身为宗旨乒乓球、羽毛球社团;有以健心、陶冶性情为宗旨的“心灵氧吧”、“翰墨飘香”书画队、“天籁之音”合唱队;有以健美为宗旨的“群舞魅飞”舞蹈队;有以爱好为宗旨的“花草世界”队。

教师自主申报一个社团,多报不限。

每个社团由自荐或推荐的办法选出社长和副社长。

为了确保社团的参与性、长期性和有效性,学校规定了每个社团最少人数,并根据社团活动情况以及人数等给予活动经费。

教师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达到“以社会友、以社汇集、以社慧智、以社惠泽”的目的。

3、新型马鞍,走上信息化高速道我校信息化与教学融合落实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利用一体机和班班通平台,实现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的即时运用。

二是利用校讯通和QQ平台,进行学校日常管理和家校联系。

三是利用校园网,实现学校形成性管理及活动展示,教师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交流。

四是利用教育局提供的平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

五是利用直录播教室开展专递课堂和网上课堂,实现无间隙教学交流。

使用效能体验1. 快速便捷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大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 教学资源共享,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又提高了教师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3. 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办公无字化,资源的充分共享运用,有利于节省学校人力和物质资源。

补充信息化工作的要点。

我们追求的是一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充满人间温情的,是可以看到笑脸,听到笑声的,是可以偷闲和浪漫的,理想的管理应该是要求不苛求,宽容不纵容。

发展是在不断的经过“火花的闪现、梳理后的呈现、实施过程的展现、完善总结后的提炼”而形成。

学校办学思想凝聚着自己的学习、实践,更体现着教师们的实施、完善,更饱含着领导的点拨、引领。

很多时候并没有惊人的过程和喜人的经典。

更多的是激发教师“潜心育人”,唤醒教师“静心思教”,从而凸显学校“内涵发展”。

为了目标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