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目标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国家级高职示范专业。
2、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院的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职业能力的生产第一线操作、技术和管理的实用型人才。
4、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
(1)能够熟练操作普通机床,达到中级技工水平;
(2)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3)熟悉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设计简单的工艺装备和专用机床;
(4)熟悉机床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变流调速技术、微机和单片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能够维修简单的机电设备。
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文凭。
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5、培养计划及可行性论证
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我院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我院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我院师资、图书资料、实验室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6、教材建设规划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
我系自编了一批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7、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1)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2)与国家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选送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通过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
(4)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队伍普遍成为“双师型”教师;
(5)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尤其是请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科研指导;
(6)加强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7)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8、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
现有电工电子实验室、机床电气控制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变流技术实验室及自控实验室、金相实验室、机械拆装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测绘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及接口实验室、PLC与EDA
实验室、CAD实验室、工程检测及控制实验室、公差测量实验室。
9、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规划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既要使高职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机电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而实习、实训设施的状况决定着操作技能的培养。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金工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钻、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新建数控机床实训中心配置车、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电子装配实训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既能进行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连接、检测实训,又能进行机床维修电工的培训考核。
(2)校外基地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厂矿的联系。
山东拖拉机厂、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济宁机床厂、济宁车轮厂、济宁防爆电机厂、济宁轴承厂、济宁丝杠厂、济宁开关厂、大象集团、山东电讯工厂、济宁数控设备厂等十余家单位均为我系校外实训基地。
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高职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
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