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冬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作者通过理论以及实际的结合,阐述了在冬季如何更好的进行建筑施工,还有施工的技术管理措施,以此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进展。
关键词:冬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做好准备是季房屋建筑施工成功的保证
首先,要注意提前收集施工地冬期气温变化的资料。
由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准备和防范,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提前收集当地冬期的气象资料,了解当地的气温变化、持续时间、最低温度以及最大风、雪等资料,还要了解施工过程中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准备好冬季施工的材料。
二工程进度对工程进展的影响
在工程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编制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作为冬期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是冬季施工的主要措施。
冬期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冬期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施工材料进场计划;劳动力计划;热源、设备计划和部署;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冬期安全生产的要点;施工工序及进度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
三工程的关键在于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3.1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冬期施工由于在负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期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学习有关冬期施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方法。
3.2 进行冬期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的目的是防止施工操作人员违反冬期施工规律,造成操作不当,人为的造成质量事故。
施工前技术交底的重点是:
1)原材料的使用方法。
2)原材料的加热或保护。
3)原材料的测温或成品的测温。
4)成品的保护或养护工作。
3.3 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及材料的配合比。
在冬期施工中各种原材料需要进行复试的必须进行复试,以防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工程中。
四要充分加强质量管理
4.1 砌筑工程冬施期间的砌筑工程主要是采用抗冻砂浆法施工。
1)防冻剂的掺量应根据当时气温和实验配合比实施。
2)当室外大气温低于-10℃及施工工需要时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应优先加热水,当满足不了热工计算的温度时,再进行砂子加热,但要注意水温不得超过80°,砂子温度不得超过40°,水泥不可加热。
3)砌筑砂浆使用温度,当气温在-10℃以内,在-10~20℃时,为+10℃。
搅拌好得砂浆要注意运输、存放、使用时的温度损失,最好随用随
拌。
4)操作工应按照“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缝应控制在10mm 以内,砖砌体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必须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5)砖上冰、霜、雪要清除,一般不得浇水,冬施工砌筑工程不可采用无熟料水泥,不得使用自灰砂浆或粘土砂浆,砂子要清除冰块。
6)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砌筑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
4.2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
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
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作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一般不应低于2度,温度过低,则容易造成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使混凝土在很短时间内降至冰点温度而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
作好试块的留置工作。
根据规范冬期施工试块留置不少于2组(六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加强成品的养护。
新拌混凝土是由水泥浆与砂石混合而成,而水泥浆是水泥颗粒
在水中的悬浮体。
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水因结冻而膨胀,当混凝土解冻后,膨胀出来的体积不能复原,便成为混凝土中的毛细孔隙,科学研究表明,新拌混凝土受冻后,毛细孔隙的体积要增加9%,其中粗大孔的孔隙体积大量增加。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受过冻的水泥浆体,其形貌犹如豆腐渣,因此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都降底了。
水是混凝土发生冻害的罪魁祸首。
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含于混凝土内部的水份就冻结成冰,水结冻后体积增加约9%,对混凝土
的质量将产生不良影响。
混凝土经搅拌振捣成型以后,逐渐从塑形状态向刚性状态转化。
以终凝为界, 终凝以前的阶段成为新拌混凝土,终凝以后的阶段称为硬化混凝土。
不同阶段的混凝土; 其受冻机制、破坏特征和防治措施都是不同的。
因此,要想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冬季施工质量,首先要编写合理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措施,施工当中要从原材料、混凝土搅拌站、运输、混凝土入模、保温养护等一一抓起,各项有专人负责, 落实到实处。
五技术措施
5.1 保温加热法(称为正温养护工艺)
具体作法是:
( 1)原材料预先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振捣后仍然有一定的正温度,在浇筑好的构件周围用保温材料包裹起来,必要时还要进行人工加热,使混凝土在正温条件下逐渐硬化。
( 2)原材料预先加热,加热水最方便,温度易于控制,水的热容量又大,加热水可以将较多的热量带进混凝土内,而加热石子是不经济的,所以,当施工期的日平均气温高于- 5℃时,只加热水即可满足要求。
( 3)水泥遇到80℃以上的热水会发生假凝或形成团块,所以当水温大于60℃时,就要改变投料顺序,使水先与集料预热然后投入水泥正式搅拌。
5.2 掺用防冻剂法(称为负温养护工艺)
( 1)混凝土配合比,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的低流动性混凝土甚至干硬性混凝土,这样可提高早期正温养护的强度,又可减少可冻水。
( 2)在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如:氯化纳、氯化钙,即有降低冰点作用,又有早强效果。
掺入量表1(占用水量%)
5.3 综合蓄热法( 称为综合养护工艺):
采用综合蓄热法必须以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为主,并优先选用
复合外加剂,达到早强、抗冻并保证验收强度,根据我们近几年的施工经验,可采用tat配方: (水泥重量的%)
(1)配方1(简称防冻1号):硫酸纳2%、三乙醇胺0.03%、木钙0.2%,本配方防冻效果好,后期强度高。
(2)配方2(简称防冻2号):硫代硫酸纳2%、三乙醇胺0.03%、木钙0.2%。
(3)配方3(简称防冻3号):氯化钙0.5%、三乙醇胺0.03%、木钙0.2%。
(4)配方4(简称防冻4号):氯化钙%l、亚销酸纳1%、木钙0.2%、三乙醇胺0.03%, 本配方防冻效果好、低温强度增长较快。
(5)配方5(简称防冻5号):尿素2%、三乙醇胺0.03%、u、n、f- 2型0.3%,本配方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强度无损失。
以上配方, 操作方法简单, 比买市场上现有的防冻剂经济多,
而且防冻效果好。
即经济又实用,是我们公司近几年一直采用的配
方。
六质量控制
6.l原材料控制
(1)砂、石堆的表面要用帆布覆盖,以免混入冰雪。
(2)搅拌混凝土要在暖棚内进行。
当石子为负温时,为了避免石子表面形成水膜,在投料时应先使石子与热水预热1~ 2min,然后再将其他材料投入搅拌,当拌合物中掺入外加剂时,搅拌时间比常规延长50% 。
(3)所用水泥宜选用标号为32.5 r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快硬硅酸盐水泥,因为上述水泥,强度发展快,可以节约养护费用和加快工程进度。
6.2原材料加热及混凝土出罐温度的控制
(1)水加热在60℃-80℃之间;
(2)石子加热在20℃-40℃之间;
(3)出罐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
6.3外加剂采用统一集中配料
(1)纯度控制:检查纯度及其他性能与来料说明书是否相符;
(2)浓度控制:用比重计或其他手段检查。
(3)掺量控制:检查计量设备是否准确。
6.4混凝土的脱模强度
混凝土脱模前要推算出强度,并通知实验室进行强度验算,达到40kg/cm2后方准拆除保温层。
6.5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当采用正温养护工艺或综合养护工艺时,混凝土在浇筑完毕时的温度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但不应低于下表的要求。
见表1,厚大体积的构件温度可略低些, 这是因为较大构件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散失,构件会发热升温的缘故。
当采用负温养护工艺时,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
6.6混凝土施工养护
在冬季施工中,应提倡采用塑料薄膜养护, 也就是混凝土浇筑后直接铺上塑料薄膜, 再在其上覆盖草垫或锯末等保温层, 其好处有:
(1)防止混凝土中水的蒸发,起着潮湿养护作用;
(2)防止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外来水掺入到混凝土表面上。
(3)防风并能透过阳光
七结束语
冬期施工气温较低, 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较多, 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应的冬期安全施工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尤其是高空作业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施工。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