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大型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一通三防”工作水平,防止煤矿瓦斯、煤尘、火灾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家煤炭工业产业政策》、《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省煤炭企业办矿标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2条“一通三防”工作必须坚持讲求实际、尊重科学、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技术管理和安全监管,不断巩固和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高效、文明生产。
第3条本规定适用于山西和顺隆华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公司)下属各矿。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4条各矿必须设立总工程师负责的“一通三防”管理机构。
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生产能力6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应当设立专职通风副总工程师。
第5条各矿必须建立健全“一通三防”岗位责任制。
矿长是“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负责“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其他副职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一通三防”工作负责。
第6条公司各矿应当建立健全以下“一通三防”管理制度:(一)“一通三防”责任制。
(二)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1、矿井通风管理;2、局部通风管理;3、通风设施管理;4、巷道贯通管理;5、盲巷管理;6、测风管理;(三)矿井瓦斯管理制度。
1、瓦斯检查制度;2、矿井排放瓦斯管理制度;3、瓦斯超限管理制度;(四)矿井瓦斯抽放管理制度(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井下临时瓦斯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技术规范、瓦斯抽采日常管理、瓦斯抽采技术资料)。
(五)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制度。
(六)矿井隔爆设施管理制度。
(七)矿井防灭火管理制度(井下自然发火预防、井下灭火、火区管理、火区启封)。
(八)矿井通风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九)通防设施工程质量管理验收制度。
(十)井下爆破管理制度。
(十一)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十二)“一通三防”知识培训管理制度第7条公司各矿必须制定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知识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第8条公司各矿必须按规定足额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其中用于“一通三防”方面的费用不应低于提取总额的50%。
总工程师负责“一通三防”安全费用的安排和使用,必须保证通风设备、仪器仪表、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火灾防治、综合防尘、防突以及通风系统改造等方面的基本投入。
第9条公司各矿必须坚持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隐患排查治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一通三防”工作水平。
第三章矿井通风第一节通风系统第10条公司各生产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其中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井下爆破材料库、采区变电所、充电室必须实行独立通风,其回风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必须按规定设计和施工专用回风巷。
建设矿井必须优先施工通风工程,优先形成全负压机械通风系统。
第11条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
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它巷道。
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采掘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区。
无煤柱开采沿空送巷和沿空留巷时,应采取防止从巷道的两帮和顶部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
矿井在同一煤层、同翼、同一采区相邻正在开采的采煤工作面沿空送巷时,采掘工作面严禁同时作业。
第12条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1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
采区专用回风巷内不得运输物料、安设电气设备,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区域,专用回风巷不得行人。
第13条串联通风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煤层时,严禁任何2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第14条矿井开拓或准备采区时,必须根据该处全风压供风量和瓦斯涌出量编制通风设计。
第15条工作面顺槽之间不得随意施工联络巷,确需施工的,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公司审批。
第16条采用架线电机车运输的巷道,其架线必须处于全风压通风的进风侧,架线终端距回风口大于200米。
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严禁使用架线式电机车。
第17条以下安全措施必须报公司批准:1、矿井开拓新水平和准备新采区,在未构成通风系统之前的串联通风安全措施;2、改变采区以上通风系统时的安全措施。
第二节通风设施第18条公司各矿必须构筑可靠的控制风流的风门、风桥、密闭、风窗等通风设施,严禁擅自拆除通风设施或者改变通风设施的状态。
1.使用的风门应使用如下规格, 风门规格:宽×高:0.8 m×1.2m、1.7 m×1.7m、1.7 m×2.4m。
2.永久设施砌筑标准:(1)墙体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厚度不小于0.5m,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
(2)墙体平整(1m内凹凸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对缝和空缝。
(3)墙体周边掏槽(岩巷已见实帮实底、锚喷及砌碹巷道完好的除外),上下要砌在顶底坚实的硬顶、硬帮上,要与煤岩接实;有伪顶或软岩时,要挑顶或起底,四周要有不少于0.1m的裙边。
(4)设施周围5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5)有水通过风门时,应设水沟,底部设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过墙体的电缆孔、管路孔要封堵严密不漏风;风筒穿过风门墙体时必须在墙上安设与胶质风筒等径的硬质风筒。
(6)密闭内有水的设反水池或反水管;自然发火煤层的采空区密闭要设观测孔、措施孔,孔口封堵严密。
(7)已采区密闭在工作面回撤后,应遵守以下规定:①在5天内完成封闭。
②有条件或有矿震危险的区域,应将两密闭间巷道(不小于15m)用粉煤灰固化材料充填,不具备充填条件的,封闭时应先施工5m沙袋墙后,再施工永久闭。
③停采线应预埋注浆管路和监测束管,并向停采线高位施工注浆孔和束管监测孔。
④对停采线高位大量多次灌浆(有粉煤灰系统的应用粉煤灰浆液),注浆流经的地点要采取可靠的疏水措施。
(8)永久密闭距巷道口不得超过5m,超过3m以上的要在距巷道口2m左右设置栅栏,警标、说明牌和检查牌(进回风巷道之间的挡风墙除外)。
栅栏孔规格不得大于200×200mm,确保牢固可靠。
密闭距全风压通风巷道口小于3m时,可不设栅栏。
(9)永久风门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风门应在同一地点安装两道,并有开关闭锁装置。
主要进回风道之间风门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突出区域的所有风门,应同时安装反向风门。
两道风门的距离,应能保证行车或行人时不同打开。
行人风门、人工推车风门不小于5m,电机车运输风门不小于一列车长度。
②风门门扇要用不少于3cm厚的木板或其它材料制成,木板接茬的位置要采用错口接法并穿带。
如用双层木板,中间要用坚固防水材料,其总厚度不应小于4cm。
③门框要包边,沿口有衬垫,门扇与门框接触的位置要保持严密以减少漏风。
门框要有3—5度的倾角,门扇与门框不得歪扭。
所有风门必须能自动关闭。
④风门底部的水沟处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缆孔应封堵严实。
⑤风门前后5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和淤泥。
3.临时设施砌筑标准:(包括临时风门、临时密闭)(1)墙体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厚度不小于0.5m,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
(2)墙体平整(1m内凹凸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对缝和空缝。
(3)临时设施设在顶、帮良好处,见硬底、硬帮与煤岩体接实。
(4)设施周围5m内支护良好,无片帮、冒顶,无杂物、积水、淤泥。
(5)临时密闭不漏风,密闭前要设栅栏、警标和检查牌;密闭距全风压通风巷道口小于3m时,可不设栅栏。
(6)临时风门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风门应在同一地点安装两道,并有闭锁开关装置。
两道风门的距离,应能保证行车或行人时不同打开。
行人风门、人工推车风门不小于5m,电机车运输风门不小于一列车长度。
②通车风门要能自动开关,通行电车不能自动开关的风门要设专人负责开关。
③风门门扇要用不少于3cm厚的木板或其它材料制成,木板接茬的位置要采用错口接法并穿带。
如用双层木板,中间要用坚固防水材料,其总厚度不应小于4cm。
④门框要要包边,沿口有衬垫,门扇与门框接触的位置要保持严密以减少漏风。
门框要有3°—5°的倾角,门扇与门框不得歪扭。
行人风门能自动关闭。
⑤风门底部的水沟处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缆孔应封堵严实。
⑥风门前后5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和淤泥。
(6)因处理事故或临时调风,临时性密闭墙体可用木板鱼鳞式搭接,四周接触严密,并用水泥抹面,但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4.调节风窗(1)调节风窗是在风门(闭墙)上部或其它部位设置专用四边形或能调节断面大小且可固定的风窗,用以增减巷道风阻调节风量的通风设施。
(2)其砌筑质量应符合永久风门质量要求。
(3)设施周围5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4)调节风窗断面的大小应根据配风计划或生产需要的风量来确定。
(5)因处理事故或临时调风,临时性调节风窗可用木板鱼鳞式搭接,并用水泥抹面,但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5.风桥①永久性风桥设置在主要进、回风巷道交岔口。
②风桥上、下巷均应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或砌碴。
桥面平整不漏风(手触感觉不到漏风为准)。
③支护或砌喷后,每端都要超出交岔4m以上。
④风桥上巷的断面不小于原巷断面的五分之四,坡度要小于30度,桥而要成流线型。
⑤风桥两帮接口严密,四周见实帮、实底,并要充填捣实。
⑥风桥前后内巷道支护良好。
⑦风桥的上下巷均不得设置风门或调节风窗。
⑧若用上行或下行绕道代替风桥时,上巷底板与下巷顶板的距离不得小于3m。
特殊情况要制定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⑨风桥前后各5m范围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6. 测风站(1)应设在平直的巷道中,其前后各10m范围内,断面无变化、无障碍物、拐弯、风流分支和汇合点等。
(2)测风站断面要规整,呈固定型断面,长度不小于4m。
(3)测风站内应悬挂测风记录牌板,记录牌板记明测风站的巷道断面积、平均风速、风量、空气温度、大气压力、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日期以及测定人等项目。
7. 密闭墙砌筑前,应将通往密闭墙以内的所有管线及轨道拆开;留有措施孔的密闭墙在安全工程实施完毕后,将措施孔封堵严实。
8.井下通风设施均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要及时进行修复。
9.井下巷道不得使用风布帘控制风流(不包括巷道顶帮及回风隅角处理积聚瓦斯),如特殊地点需要时应由矿总工程师批准。
并有专人看管,防止损坏造成风流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