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会展swot分析 结合

济南会展swot分析 结合

济南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泉城济南,位于沿海地区,是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教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副省级城市,山东省省会,集“山泉河湖城”于一体,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成功举办亚洲杯、全运会、国际园博会、中国艺术节等国际国内盛会。

济南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交汇点,是国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枢,也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济南举办,标志着这项世界最高文化盛会创办一个多世纪后首次走进亚洲。

(一)优势(Strength) 分析济南市同国内很多城市相比,其全国第三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优势和泉城的优势,是其加快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基本的两种比较优势。

济南市要努力将这两种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1.政治环境济南是全省政治中心。

即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

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由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投资环境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城市竞争力。

2.经济环境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3.人文环境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

即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具有国家十大软件基地之一的济南软件园、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和浪潮集团。

4.旅游文化资源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

济南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

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

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5.交通基础设施治安环境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环渤海湾南北承接户宁、京津两大都市圈,东西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区域中心城市。

全省铁路、公路、航空枢纽,通讯设施完善,可直接与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0多个城市传递信息。

“平安济南”建设为本城居民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了安全的居住和投资创业环境。

6.自然生态环境“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

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

在气候方面,济南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均气温14.3℃,1月最冷,平均气温-1.9℃,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全年大部分时间适宜出游。

(二)劣势(weskness)分析1.城市会展业发展方向定位不明确,展会是经济的“晴雨表”,现代展会要求各举办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结构特点、地理位置、城市优势等因素来确定会展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济南市虽然展会数量较多,但行业集中度低,盲目办展、重复办展等现象较为严重。

2.会展旅游底子薄,缺乏品牌展会。

济南会展旅游虽起步较早(1987),但由于早期无专业展馆、管理.混乱等原因,其发展落后于全国。

在《2004 年中国会.展经济年度报告》中提出的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中,没有明确提及青岛、济南等山东会展城市,这说明我们的会展业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国的知名度有待提高。

并且知名度比较高的展会(如糖酒会、信博会)所占比率低,城市品牌展会少。

3.专业化的大型会展公司数量较少。

目前,济南市的专业性展览公司主要有济南华展展览有限公司、山东丞华展览有限公司等几家。

虽近年来发展不错,但是仍不能从整体上改变济南会展公司数量少.档次低的现实。

总体来看,现有的会展公司中90% 以上是民营企业,专业水平低,仍无力承接全国性的大型展会。

2002 年信博会期间,由于缺少高水平的本地专业展览公司,一些高水平特装展位的设计施工就不得不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专业展览公司来做,降低了自身的利润空间。

4.旅游业相关企业的配合不够。

在旅游企业中,饭店业与会展业的结合较好,它们能够根据展会活动进行积极调整,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一些高星级酒店能够独自承办会议活动。

但是,济南的旅行社“小、散、乱”的现状仍没有彻底改变,要么由于自身规模太小没有与会展企业合作的能力,要么缺乏创新理念根本就没有与其合作的想法。

一些旅游景区也没有意识到加入会展旅游产业链的积极作用,不能够抓住举办展览的有利时机展开营销活动,争取与举办者合作。

5.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会展管理人才。

在国内外一些会展旅游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有专门的会展组织人员(P rofessional C onference O rganizer P C O )来负责展会的具体运作(三)机遇(Opportunity) 分析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快速工业化阶段,经济平稳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宏观调控作用增强。

1.发展的政策机遇。

国务院关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中,把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和东营都列为山东沿海经济开放区。

根据日韩产业转移以及山东半岛各个城市发展的特点,省政府已经确定山东半岛现代制造业基地将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和机械、电子信息及家电、纺织服装、化工和医药、食品五大优势产业群。

2.发展的时间机遇。

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

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3.发展的产业机遇。

全球制造中心东移。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发达地区制造业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的结果,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着第四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香港制造业转移,第二次是台湾制造业转移,第三次是日韩制造业转移,现在是第四次即欧美制造业转移。

而这次转移最主要的承接地就是长三角城市圈。

长三角各个城市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新的制造业中心、激活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被动局面: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最低端;抑制了承接地自身的技术进步,和转出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各城市在争夺产业转移时由于过度竞争而产生了大量的内耗。

4.发展的区位机遇。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

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

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

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

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济南市正处于建设当中,正是引入城市经营做法的好时机。

5.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发展机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旅游者日益注重在旅游活动中积累文化知识,追求文化享受。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地。

当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

2003年,山东省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第六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生态省”的建设必然为山东省旅游发展奠定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优势。

世界会展中心逐步向亚洲转移,有关国外专家预测21世纪的前二、三十年内中国将成为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展览中心。

济南现有两处大型展馆——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和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济南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顺应潮流加快会展旅游的发展。

(四)威胁(Threat) 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系统不完善,法规制度不健全,制约着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增长。

城市经营做法还不成熟,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2.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

城市化率还不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

3.在长三角和京津唐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经济洼地”的可能。

面对全球制造中心东移的好机会。

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差距显著。

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

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

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著的影响力优势。

4.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等多项职能,给济南老城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水平较低。

5.山东旅游发展面临“南北夹击”的挑战。

临近山东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旅游外汇总收入远大于山东省,而且,江苏、浙江两省增长速度也大于山东省。

国际饭店、旅行社集团从沿海开放城市向中西部地区拓展的网络化布局,对山东省旅游业产生极大的冲击。

(五)济南市会展业发展战略1.SO——优化服务,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把会展业作为扩大内需、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优化发展环境,搞好“四个创新”,一是创新考评体系,优化考评要素,切实发挥引导资金促进和导向作用;二是创新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和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探索研究大型会展活动的指导协调新模式,既要积极招展引会,也要严把准入关;三是创新服务水平,发挥会展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优化我市会展业公共服务环境。

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加强市会展业协会的规范化建设,指导市会展行业协会认真履行“服务、代表、自律、协调”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既要配合政府加强会展行业的协调和监管,又要协调各方关系,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通过健全行业规则、评优认证、人才培训等制度,开展会展评奖、考察交流等活动,促进我市会展业整体水平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