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点难点归纳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点难点归纳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点难点归纳
高考中语文考察的内容很全面,其中就包括了对文学常识的考察,文学常识需靠学生日常的积累等。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蔀(b 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6、皂隶:衙门中的差役。

7、识(zh )ì:记着。

二、通假字
1、倾城盍户(通"合",全)
2、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通"志",记着)
三、一词多义
1、以:① 独以近城故(因为)
②竞以新艳相角(用)
2、去:①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动词,距离)
②他日去官(动词,离开)
3、之:① 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助词,凑音节,无实义)
② 远而望之(代词,代这种情形)
③乌纱之横(助词,的)
四、词类活用
1、妆、服:莫不靓妆丽服(名作动,戴着⋯⋯妆饰,穿着⋯衣服)
2、栉:栉比如鳞(名作状,像梳齿一样)
3、丘:檀板丘积(名作状,像山丘一样)
4、云:樽罍云泻(名作状,像云一样)
5、状:无得而状(名作动,形容,描述)
6、下: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
7、觞:最可觞(sh āng客)(名作动,劝人饮酒)
8、吏:吏吴两载(名作动,作官)
五、句式
1、置酒(于)交衢间(省略句)
2、已而明月浮(于)空(省略句)
3、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介词结构后置)
4、有不听曲(于)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主谓倒装)
六、难句翻译
1、衣冠士女,下迨(d à蔀i)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译:上至官绅淑媛,下至下层百姓,没有谁不佩戴着美丽的妆饰,穿着华美的衣服,游客们席地而坐,在去虎丘的大道上摆上酒筵。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译:不久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升起,山石反射光如同白练,一切粗俗的歌声,都停下来,悄无声息。

3、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

译: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原因,想要在堂中供奉韦苏州、白乐天等人,但不久我的病发作了。

4、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山川的兴盛衰废,确实是时运啊!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译:官吏的横暴、衙役的粗俗太严重了。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
一词多义
1、见:①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见面,动词)
②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
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
2、相:①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
②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
③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
作)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
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
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3、迎:①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 人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
③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
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
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
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3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
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 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
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 儿子)
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 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 掌管某事的人)
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 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4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 ,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 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 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 又";通"返" ,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 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
",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
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5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
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
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
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
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
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
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
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 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
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点难点归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