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苏州园林

13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3、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特点,正确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苏州园林的美,品味语言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曾写过这样深情的诗句:“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是啊,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人们总是容易惊叹它的鬼斧神工。

其实,在世界上还有许多用人类的智慧构建的景致,它们巧夺天工,堪称人间仙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去畅游美丽的苏州园林。

第一步,速读课文,感受内容。

你们读一读课文,七嘴八舌的说一说从苏州园林里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呢?很简单,这是一篇说明文,这是一篇说明苏州园林特点的文章,这是一篇说明所有苏州园林特点的文章,这是一篇教我们如何去看园林设计的文章,这是用一个比喻贯穿全文的文章等等都可以。

这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需要同学们高度的概括,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全文来谈感受,实现了我们所说的整体理解。

第二,提取信息,凸现文意。

提取全文的关键信息来凸现这篇文章的意思,那就很简单。

请同学们提取课文每段的中心句,把他们在课本上画下来,再读一读。

九个句子连起来读就是微型的苏州园林,就是这篇文章的文意。

文意一下就把握了。

第三步,合作探究,美点赏析。

选一个点深深的进去。

哪一个点呢?——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塘。

它的总分结构,它的语言的表现力,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它和其他段落的关系都可以。

这篇文章的语言也足够我们品味。

我们可以从表达效果的角度来品味课文的语言。

你看“大多数引用活水。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呢?写出了苏州园林有一种生气,他不是死水。

像这样的话都可以品。

很多字句都可以品。

这是内部的品味,还有外部的,和其他段落的关系。

它和其他段落是并列的。

作者的行文安排上是有主有次。

这样的课不仅是整体的美感,细节也下了功夫。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各小组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1、生字生词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认识生字生词,并在小组间进行相互检查。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初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3、品味精彩语言通过生生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品味文中的精美语句,感受语言的美。

三、美景欣赏,加深感悟1、播放多媒体图片,使学生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体会,养成健康的价值观。

四、课外延伸,巩固效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想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学习探究苏州园林自然之趣的设计特色。

3.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把学生带入美丽如画的苏州园林,观赏宛如一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

鉴赏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设计美,用漆的色调美。

在欣赏中体会苏州园林的特点。

2.学习探究苏州园林自然之趣的设计特色。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是处处体现为一种自然之趣,通过让同学们小组探究的方式,比较分析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在设计上的独到之处,从而体会苏州园林在设计上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匠心独运之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欣赏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在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苏州之美在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州园林,和作者叶圣陶一同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景吧。

请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苏州园林图片。

边欣赏边思考,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观赏苏州园林的感受。

二、概括美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观赏苏州园林后的感受。

学生七嘴八舌。

美,像是一幅画,等等。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感受非常的准确。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你们共同的感受表达出来。

这句话是?学生答:“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教师:这就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

三、分析美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的这副完美图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回答。

这副完美图画最大的特点是:要求自然之趣。

四、探究美1.为了使苏州园林成为追求自然之趣的完美图画,不出现欠美伤美的败笔,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在哪些方面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的进行了精心设计呢?学生思考回答。

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构图,门窗的设计,建筑色彩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

2.下面请同学们分成七个探究学习小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探究分析,每一幅图画中蕴藏的设计匠心,体会其中的自然之趣。

具体要求:确定探究主题;朗读相关片段描写;听划关键语句;讨论设计者的设计用心,和其中如何体现出的自然之趣;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分小组探究学习。

(注意要给各小组留出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

)第二课时一、交流美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文本中去,让我们随着各小组同学一起探究苏州园林美的真谛,即自然之趣。

下面请各小组同学代表发言。

不用依据课文写作顺序,你们小组研究的是拿一个方面就说哪一个方面,自由发言。

各小组自由发言。

1.亭台轩榭的自然之美。

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的自然之美体现在: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而且在设计上故意避免对称的这种安排。

因而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形成美术画特色而不是图案画。

教师追问:对称建筑布局不美么?故宫博物院就在对称布局中体现出恢弘气势,这不也是一中美么?学生回答。

对称的建筑布局也是美的,但人工雕琢的痕迹很明显,在美中是一种方正图案之美。

但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目标是自然之趣,目的让人有回归自然的真实感,因而有意模仿自然,突出自然之美。

2. 假山池沼的配合之美。

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的配合之美体现在:(1)假山堆叠艺术美。

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因为它们将假山堆叠成自然的重峦叠嶂,为了增加其自然真实感还配合着栽种有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教师追问:你们说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不一样么?学生思考回答。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例如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就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独创的一项艺术活动产品,给人回归自然的美的享受;“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假山的堆叠没有一定的技术是不行的,但仅有技术的产品不一定能具有艺术性,不一定带给人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其生平多阅历,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和布局,所以假山的堆叠不仅有技术更能体现艺术,这才是自然之趣得以体现的真正原因。

(2)池沼布置配合美。

池沼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水里种荷花养鱼,又是入画一景;池沼与园林的整体灵活布局,或为中心,或为河道,一切均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桥梁安排决不雷同,避免对称,取其自然;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布置几块玲珑石头,种些花草,因而从各个角度看均为一幅完美图画。

3.花草树木的映衬之美。

(1)树高低变化之美,花草季节互补之美,无不体现自然的乐趣;(2)树木花草的修剪也取法自然,决不留人工的痕迹。

4. 近景远景的层次之美。

设计者巧妙运用花墙、廊子、镜子,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

花墙和廊子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

教师追问:在增加园林景致深度时,匠师们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教师继续追问: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增加园林景致的深度呢?看苏州园林图片,注意墙壁上的漏窗和廊子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使游者几经转折,目不暇接,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漏窗和廊子,使苏州园林的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5. 角落的构图,门窗的设计,用漆的色调之协调美。

(1)角落的图画美。

阶砌旁、白墙上栽些花草使游览者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2)门窗的图案美。

图案设计和雕镂简朴而别具匠心,成为摄影家的最爱。

(3)建筑色彩美。

用漆多用天然漆为了突出自然之色,墙壁、屋瓦、方砖等都为自然本色,颜色与草木配合协调,映衬花草的明艳。

二、总结美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

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

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总结出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给我们修建出取法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

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自然之趣是其美的实质。

三、学习美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在文中运用到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具体的给我们说明了苏州园林各个方面的美,请你从文中任选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批划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四、总结教后反思:“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同时也使我们获得了一些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我们园林欣赏水平,那就是欣赏园林时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