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问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问题及答案

一、上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鸦片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两个答案: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2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1、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经济上,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变为他人的原料产地和市场,被列强掠夺。

但是同时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等,中国被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政治上,从中央集权沦为别人的代理政府,成了人家的看家狗。

文化上,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被冲击的七零八碎。

国学衰落,西学盛行。

思想上,大量先进的和具有开创性的人类思想的结晶被引进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思维和眼界。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的斗争和极端思想的盛行。

2、结合近代历史史实,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

实行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拥有十多亿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我国的社会经济性质和具体国情,决定了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2.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自力更生,主要依靠本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去奋斗,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学习和吸收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与好的经验。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正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又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才能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两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

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去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农民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封建地主阶级领导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和农民的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由此看来,战争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图强。

由军事到思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深入探索,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是中国近代反抗帝国主义第一次伟大的胜利,洗刷了中国百年来受奴役,压迫的耻辱,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承担巨大的牺牲,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种: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5、如何认识弱国反抗强国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6、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原因:表现:(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

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二章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第一种:意义:首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

其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抗击了外国武装干涉,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

此外太平天国还主张对外开放,表示愿意与各国友好交往,发展正当的外交、外贸关系;赞成发展资本主义,表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思想深处是有接受资本主义的要求的,尽管这种思想倾向很微弱,还不可能左右当时的历史进程。

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失败原因:第一,因为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国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第二,太平天国领导未能制定一套适合时宜的政策、策略和革命纲领,不能形成革命的大联合。

第三,太平天国领袖在军事策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去消灭清王朝的有生军事力量,最后反而被清军各个击破。

第四,建立政权后,领导集团的腐败日益严重。

如确立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大兴土木,追求腐朽生活方式;任人唯亲,滥封王爵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