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复议法》讲座PPT

《行政复议法》讲座PPT


行政复议法
第三 节 行政复议的参加人与复议机关
• 3 第三人=其他利害关系人
• 第三人是指应该参加到复议中,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复议而被复议 机关通知参加复议的人
• 1) 申请人型第三人
• 2) 被申请人型第三人
• 3) 证人型第三人
• 4 复议机关 =被申请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与复议机关的确定
• 3 附带申请复议的抽象行政行为
•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并且可以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 先具体,后抽象
• 附带的审查的范围----规章以下的文件(除国务院的规定以外的各种 规定)
行政复议法
第三 节 行政复议的参加人与复议机关
• 一、行政复议参加人(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10,12,13,14,15) • 1 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相对人+相关人 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法律上的 利害关系。 包括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
类型 被申 请人 县级以上政府的部门 县级以下政府 复议机关 同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 上一级政府 只能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
备注 国安机关除外
行政公署
海关、金融、国税、外汇 国安
地税、工商、质检、药检、国土
条块管辖
条条 管辖
自我管辖
全国垂直领导机关
省以下垂直领导机关
省、部级单位 政府的派出机关
同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
结果标准
行政复议法
第二 节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 2 列举式规定
1 行政处罚 3行政许可 肯定式列举 5侵犯经营自主权 2 行政强制措施 4 行政确认 6行政合同
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
9 行政给付
8不履行保护职责
10 其他
1 内部行为
否定式列举
2 行政调解
3 行政仲裁
行政复议法
第二 节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概括+列举)
• 二、《行政复议法》对复议范围的规定
的概括规定
职权标准
1 概括式规定----是由统一的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范围作出原则性
具有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行为 (1)审查具体行政行为,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行为标准
(2)既审查合法性,又审查合理性 当事人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派出机构
行政复议法
内容:
一、 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
二 、行政复议的范围
三 、行政复议的参加人和复议机关
四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五 、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发展介绍
• 1 、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公布的《行政复议条例》, 标志着我国统一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 • 2、1999年10月1日《行政复议法》的实施,又标志着我 国统一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建立 • 3、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公布并将于2007年8月1日施 行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复议 制度
行政复议法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
•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 1 合法 (形式—主体、依据、程序)-----要有明确授权,无法律就
无行政。 (法无授权皆禁止;法无禁止皆自由)
• 2 公平(实质)----指行政行为要合理,(1 种类裁量权;2幅度裁
量权;3 程度裁量权)同等情况同等处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考虑 相关因素,不考虑无关因素;比例原则
原机关自己 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
不符可起诉或由国务院终裁
行政公署、区公所、街办
特 殊 情 形
部门的派出机构 (三 所)
被授权的组织 共同名义的行为 数省部级单位共同
设立该机构的部门或同级人 民政府
管理该组织的 机关 共同上级行政机关 数单位共同为复议机关
• 3 公开(材料、过程、结果)-----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公众参与;
利益回避
• 4 及时 • 5 便民 • 6 复议不停止执行、不调节、一级性、准司法
行政复议法
第二 节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 一、行政复议范围(1,2,3,6,7,8)
• 又称复议机关受案范围,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 受理行政争议案件范围。
2 中央行政机关
1)、国务院的组成
2)地方行政机关
双重领导(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垂直领导(包括中央垂直领导和省以下垂直领导)
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皆具行政主体资格 行政公署是省、自治区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相当于地市 一级政府。行政公署是没有同级人大的,但与其同级的地市政府是 有人大的
行政复议法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
• 一 行政复议的概念
• 行政复议:指的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 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 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 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和制度。
• • • • 特点: 首先,行政复议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争议); 其次,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内部 ) ; 再次,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救济法律制度(依申请) 。
行政法是关于“两个人(官和民)”和“一件事情(行政行为)”的关系

工商
工商
卷烟厂
许 可
税务 环保 卫生 违法
处 罚
税务 环保 卫生
卷烟厂
相对人 私权利 行政 纠纷
行政相对人
许可机关 申请人
处罚机关 公权力
复议机关 被申请人 原告 法 院 被告
行政复议
解决办法 行政诉讼
补充内容:行政主体
1 行政主体资格
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先天)和被授权组织(后天) 。 行政机关不一定是行政主体。要享有职权并行使职权
举例:
某区公安分局办公大楼失火,与业主签订租 赁合同。双方之间是民事租赁合同法律关系, 发生争议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该公安分局要建一个新大楼,要获得规 划局的许可,这时双方之间是行政关系。公安 分局此时处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规划局是行 政主体的地位。公安分局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 议,处于申请人的地位;提起行政诉讼的话, 处于原告的地位。
确定标准
(1)公民死亡
资格转移
近亲属
(2) 组织终止
继承权利的组织
行政复议法
第三 节 行政复议的参加人与复议机关
• 2 被申请人=行政主体
• 谁做出权力,谁就是被申请人。 • 1) 独立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 • 2) 共同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 3)派出机关 • 4)行政机关被撤销---继续行使权力的机关 • 5)被授权组织 • 6)派出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