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入境检验检疫考试复习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考试复习篇

复习总结
1、检疫处理:是指卫生处理和检疫除害处理的总和(定义);
检疫处理是指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出入境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及其其他检疫对象采取的消除疫情风险或潜在的危害,防止人类传染病传播、动植物病虫害传入传出的措施。

2、检疫处理的主体是:除害处理;
3、卫生处理包括:隔离、留验、就地诊验等医学措施,以及消毒、除鼠、除虫等卫生措施。

4、检疫传染病是指:《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黄热病以及国务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对上述三种检疫传染病的潜伏期也有明确的说明:鼠疫的潜伏期为六天,霍乱的潜伏期为五天,黄热病的潜伏期为六天。

5、染疫人和染疫嫌疑人:
染疫人:正在患检疫传染病的人,或者经卫生检疫机关初步诊断,认为已经感染检疫传染病患者或者已经处以检疫传染病潜伏期的人;
染疫嫌疑人:指接触过检疫传染病的感染环境,并且肯呢个传播检疫传染病的人。

6、对于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或染疫交通工具的处理措施:
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对来自动植物疫区的交通工具实施现场检疫,经检疫发现有病虫害的,必须连同货物作熏蒸、消毒、或其他除害处理。

发现有运载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必须做封存或销毁处理。

检疫合格后由检疫机关出具《运输工具检疫证书》方可放行。

(P46)
7、实施卫生处理的指征包括:
①、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鼠疫、霍乱、黄热病);
②、被检疫传染病污染的(鼠疫、霍乱、黄热病);
③、来自病媒传染区或发现病媒昆虫的
④、其他强制要求实施卫生处理的;
⑤、发现鼠患、鼠征的。

8、《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和人员管理办法》(181号令),通读、掌握。

(P51)
9、检疫处理申请单位和人员资质分类:
出入境检疫处理按照实施方式和技术要求分为:
A类:熏蒸(出入境船舶熏蒸、疫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的熏蒸);
B类:熏蒸(A类熏蒸除外);
C类:消毒处理(熏蒸方式除外);
D类:药物及器械除虫灭鼠(熏蒸方式除外);
E类:热处理;
F类:辐照处理;
G类:除上述类别外,采取冷处理、微波处理、除污处理等方式实施的出入境检疫处理。

9、181号令对处理单位要求(职责):
例如: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开展处理控制和处理效果评价,保证检疫处理效果,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法规。

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在《核准证书》核准范围内,根据出入境检疫检疫处管理通知书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实施检疫处理;检疫处理单位应当建立检疫处理业务档案,真是完整地记录其检疫处理业务;检疫处理单位应当每年的一月底向其所在地直属检疫检疫局上交一份年度检疫处理情况工作报告。

10、181号令流程监控和单证管理:(P52、P72)
11、未履行职责所承担的责任(处罚)
例如:检疫处理人员未按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由检疫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P54)
12、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标志识别:例如:
其中从第四个起以此是(必须戴防护手套、必须戴防毒面具、必须穿戴防护鞋、必须穿防护鞋、必须戴防护眼镜)。

13、意外事故处理:鉴别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例如: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害或死亡30人以上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
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

意外事故应急:发生意外事故时,依据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处理。

①、立即撤离工作现场,限制人员进入。

②、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发生源,实施减毒、消防灭火、防爆减爆。

③、对于密闭的工作场所,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及有人员监督的前提下,进入现场将受伤人员救出,打开关闭的门窗及通风设备,保持作业场所通风对流,消除事故危害因素。

④、保护事故现场,封存发生事故的药械、材料及相关物品。

等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

14、消毒与灭菌的定义、不同。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源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15、如何区分: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疫源地消毒。

例如:终末消毒:是指传染病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生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等进行的消毒。

随时消毒:及时杀灭或消除由传染源排除的病源微生物。

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如传染病病房,患户、被传染病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场所进行消毒。

16、消毒的方法:物理、化学、生物、辐射(紫外线、微波)、热力。

17、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18、常用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naocl)、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氢)、醛类消毒剂(甲醛)、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醇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其他类别。

19、航空器主要用什么消毒剂?种类?主要成分?
航天器主要使用季胺盐类消毒剂,主要有:洁尔灭(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 溴化苄烷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

20、卡灵顿杀虫剂A罐主要成分为:2%右旋苯谜菊酯。

21、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除虫剂的不同之处?
有机磷类:杀菌谱广、作用方式多样、易分解、抗性发展缓慢。

氨基甲酸酯类:速效性好,多数品种毒性底、增效作用多样。

拟除虫菊酯类: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容易产生抗性。

22、化学杀虫剂作用虫体的方式有:触杀、熏杀、胃毒、内吸。

23、防虫方法:物理、化学、生物。

24、虫口密度和虫害防治指标:密度下降率=(灭前密度-灭后密度)/灭前密度x100%。

25、溴敌隆分类、使用范围:溴敌隆属于第二代慢性杀鼠剂,属于高毒杀鼠剂,对家栖鼠和农、牧、林业害鼠,特别是抗药性的鼠,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6、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散装货物灭鼠要求:
1、中度以上鼠患出入境交通工具,有鼠迹的集装箱及货物,应用熏蒸法灭鼠。

2、鼠患轻度的交通工具,无密闭条件的出入境货物,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采用毒饵或器械灭鼠。

3、出入境环境口岸的灭鼠,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可才用毒饵或器械灭鼠。

27、国境口岸灭鼠指标:粉剂法<3%,鼠夹法<1%。

28、灭鼠效果用灭鼠率衡量,何为灭鼠率?
灭鼠率=(灭前密度-灭后密度)/灭前密度x100%
29、实施毒饵灭鼠操作人员注意事项:
灭鼠投饵可以采取晚上布放,白天收掉,以免误伤儿童及禽、兽;也可用毒饵盒的方法,毒饵盒可就地取材,因时因鼠而异。

毒饵盒的置放一般不超过5天,若5天以上无鼠入内,应更动地点。

灭家鼠时,每户放毒饵盒一、两个即可,但应地点合适,使用之初勤检查,及时补充新鲜毒饵。

鼠密度下降后,每月检查一次,以保证安全。

30、器械灭鼠布放要求:
(1)捕鼠器的开口平行于墙壁并紧贴墙根。

(2)老鼠笼应固定,防止移动偏离墙壁。

(3)粘鼠板不在湿区使用,遇到水则丧失粘性。

(4)粘鼠板应配备有防尘罩,必须无灰尘和垃圾的堆积。

(5)老鼠盒有大有小,根据老鼠大小来确定合适的老鼠盒。

(6)老鼠笼和粘鼠板,交叉使用可提高效果。

(7)在建筑物内部周边,建议每间隔 6-10 米设置捕鼠器。

(8)在所有门的内外两侧3米范围内应设置捕鼠器。

(9)老鼠笼、捕鼠盒、粘鼠板墙壁上方50CM处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31、毒饵灭鼠投放方式:
1、按洞投饵;
2、按鼠迹投饵;
3、等距投放;
4、匀放饵。

灭鼠效果评价:灭鼠率=(灭前密度-灭后密度)/灭前密度x100%
32、辐照处理的定义:利用离子化能照射有害生物,使之不能完成正常生活史或不育从而防止有害生物传播扩散或将其杀灭。

30、辐照处理对有害生物的影响包括:
1、灭杀:
2、阻止发育:
3、阻止繁育:
4、失活或灭活:
36、热处理的定义:热处理是一种全新的检疫除害方法,它具有安全、高效、快捷、低耗的特点,包括蒸汽处理,热空气处理,温汤处理。

37、热处理的种类:蒸汽热处理、干热处理、热水浸泡处理。

38、木质包装热处理要求、评价:
1、热处理的中心温度为56℃,时间为30min以上。

2、窑内烘干、化学加压渗透、和其他处理方法,只要达到热处理要求,就可视为热处理。

39、植物检疫处理的基本原则:
1、处理所造成的损失最小;
2、能彻底杀灭或灭活有害生物;
3、处理方法安全,可靠,低残留,污染小、无中毒发生;
4、对处理物品影响最小;
5、处理方法环保,卫生。

6、处理方法多样、可选择;
7、遵守影响处理效果的相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