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宠儿》文学分析——女性主义
《宠儿》文学分析——女性主义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 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的黑人女作家,她主要关注 “种族”和“女性”这两大 主题,从女性的角度细致地 剖析黑人女性所受到的种族 和性别的双重压迫,给予黑 人女性极大的关怀和帮助。 “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够 进入那些非黑人和非女性所 不能进入的情感与感受的广 阔领域。”在《宠儿》中, 作者用残酷的故事阐释了夹 缝中生存的美国黑人女性独 特的自我意识并以此探求黑 人女性的出路,展现了她作 为女性主义者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形象 作为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在《宠儿》中为我们讲述了塞丝 杀婴的故事,她塑造的不再是温良淑德的“家庭天使”,而 是在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下奋力抗争的“恶女人”,深刻地 体现了主人公的女性解放意识,也表达了作家自己的女性主 义立场。 相比较而言,祖母贝比・萨格斯是一个极为传统的美国黑人 女性,她也有着所有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她曾说过:“在 这个国家里,没有一座房子不是从地板到房梁都塞满了黑人 死鬼的悲伤。”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默默隐忍的女性,在“林 间空地”进行“布道”时,号召她的黑人同胞们热爱自己的 肉体,“比眼睛比脚更热爱。比呼吸自由空气的肺更热爱。 比你保存生命的子宫和你创造生命的私处更热爱,现在听我 说,爱你的心。因为这才是价值所在”。这种对身体的热爱 是对身体本能的爱抚和赞颂,是对黑人女性自身顽强生命力 的认知和感叹,更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角度二:小说主题
小说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黑奴们在奴隶制下所 遭受的种种非人的待遇,而且深刻地揭露了这 些黑奴们在精神上所遭受的摧残与伤害,这些 伤害阻碍了他们寻求个人价值和个人身份确认。 然而在作者看来,女性主义者还应献身于黑人 的民族事业,维护民族的整体性。所以小说不 单单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 压迫,而是从独特的角度写女性经验,在抨击 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 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 ——主题 升华
摘要:《宠儿》是美国20 世纪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莫 里森的惊世之作,它以赤裸 裸、血淋淋的母爱震撼着世 界。作者用这个令人颤栗的 故事来阐释在男权主义和种 族主义夹缝中生存的美国黑 人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本 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文本中人物母性形象 的重塑、男性形象的缺失以 及一系列女性人物意识的觉 醒与演变解读作家的女性意 识,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 《宠儿》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