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及防治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及防治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及防治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各种工程设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以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南水水库供水工程为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并对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标签: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
1地质环境条件
1.1工程概况
韶关市南水水库供水工程的任务是供水,通过引水和输水管道等工程,将南水水库的水资源引到韶关市区,提供韶关市区的生活和生产等用水。

供水范围为整个韶关市区以及沿线的乳源县部分村镇。

该工程包括输水管线工程、一个新建水厂和扩建水厂。

1.2地形地貌
供水管线基本沿G323线铺设,原道路修筑时主要考虑沿坡脚布置,另外新建水厂和扩建水厂位于山丘上,大部分地区属于冲积平原和低丘及丘间沟谷,部分地段紧挨乳源河(南水河),评估区跨越冲积平原、河流阶地、低丘和丘间沟谷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对工程建设影响中等。

1.3气象、水文
评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季以吹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吹西北风为主。

天气炎热潮湿,雨量充足。

乳源河及武江流域,评估区内水系较发育。

尤其是线路前半段基本沿乳源河展布,乳源河由西向东流,在龙归镇附近折向东南,最后流入北江。

在乳源河一段,有较多的小河沟汇入乳源河中。

1.4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资料结合本次项目组搜集的資料,本区内岩土体按其工程地质特性可总体划分为以下五类;①第四系(Q);②砂岩;③泥岩;④页岩;⑤灰岩。

1.5地质构造和区域地壳稳定性
①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单元),粤北—粤东拗陷纬向构造带(二级单元),粤北拗陷(三级单元)的北部,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区域地质构造相对发育,可分为褶皱和断裂两类。

②区域地壳经过早期剧烈的构造运动,自喜玛拉雅运动以来,构造明显减弱。

根据区域构造形迹和应力场分析,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1.6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类型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松散层孔隙水分布在区内地表浅层,含水层主要为填土层、风化后的残坡积层以及第四系冲积层。

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上述含水介质的孔隙之中,人工填土层呈松散状,渗透性较好。

基岩裂隙水可分为层状碎屑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层状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有泥盆系桂头群、帽子峰组砂岩、石炭系测水组、三叠系良口组、侏罗系金鸡组砂岩、砾岩、页岩等碎屑岩。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层主要为石炭系岩孟公坳组、石磴子组、壶天群灰岩及上泥盆统天子岭组灰岩。

1.7岩土体分类
根据区内的土质类型,岩石类型和岩土类型的组合特征,将区内主要岩土体划分为粘性土多层土体、层状碎屑岩和层状碳酸盐岩三大类。

粘性土多层土体分为填土、冲积层、坡残积层三种。

层状碎屑岩分为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弱风化岩三种。

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根据工可报告,供水工程主要包括管线工程和水厂建设工程,其中管线沿G323线铺设,采用DN1800-2000的钢管进行输水,管线长度共36.672km,埋入地下2-3m,采用明开挖方式铺设。

水厂建设包括近期要扩建的西河二水厂和远期再建设的二狮岭水厂,均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土石方开挖平整后的地面基本上属于岩质地基,承载力较高。

综合分析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的特征,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为滑坡或崩塌和地面沉降二种;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滑坡或崩塌、地面沉降和岩溶地面塌陷三种。

2.1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滑坡或崩塌,工程建设引发滑坡或崩塌的地段主要有埋管时临时基坑(槽)时开挖边坡发生滑坡或崩塌,另外新建水厂建设不存在基坑开挖,但场地平整时存在一些开挖边坡。

(2)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所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二方面含义:①造成地基的总沉降量过大,超出结构设计的规范值要求过大造成结构损害破坏等;②地面的不均匀沉降
引起基础的拉裂、错位而引起结构的损害破坏等。

第四系松散残积土层。

用地范围内第四系残积层厚度较大,且厚度变化大,以致在填土或其它地面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压缩沉降,而且不同部位的压缩量会有差异,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

填方土体。

新近填土处于松散欠固结状态,在上部荷载和自重的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压缩固结,从而产生沉降,降雨淋滤加快这一进程。

地基土的总沉降量与填土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填土层厚度越大,总沉降量也越大,填土层厚度差异越大,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也越明显,因此,工程建设中的填方土体也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一个较重要原因。

2.2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2.1滑坡或崩塌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滑坡或崩塌地质灾害包括原管线基槽开挖边坡滑坡或崩塌、新建水厂削坡边坡滑坡或崩塌、自然山体斜坡滑坡或崩塌,对于乳源河岸坡此处不予以讨论。

管线基槽开挖边坡滑坡或崩塌;新建水厂削坡边坡滑坡或崩塌;山体斜坡滑坡或崩塌。

2.2.2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管线和水厂修筑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受灾对象为建构筑物本身。

发生地面沉降后,管线和水厂建构筑物可能会发生沉降及至变形开裂,影响其安全使用。

根据前述,综合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小。

2.3岩溶地面塌陷
根据现场调查和钻孔揭露,管线经过地段局部有碳酸盐岩分布,主要为石磴子组和天子岭组灰岩,埋深为4.0~9.1m。

灰岩深灰色,微晶结构,岩芯多呈柱状及短柱状,岩质坚硬。

钻孔见到灰岩岩溶发育。

工程建设有可能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滑坡(崩塌)防治措施
针对边坡现状及潜在的地质灾害危害情况,采取的防治措施如下:
(1)对于削坡边坡,设计采取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支护,如削缓边坡坡度、设置挡土墙或格构梁(砌石格构)等;并做好边坡的截、排水工作,设置截、排水沟等水工设施(如设置有挡土墙,则还要在坡脚挡土墙内设置泄水孔)使水流
汇至坡脚排水沟排走;
(2)对削坡边坡和自然山体边坡的坡面进行(绿化)防护,减小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3)基槽开挖时,宜选择合适的坡比,并在完成管线铺设后及时回填;
(4)加强边坡地质调查工作,尽可能详细地了解边坡体的构成、岩土层的变化及土力学性质,以便作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5)加强对边坡的安全监测工作,建立预警系统,以预防和减少滑坡地質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2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评估区的地面沉降主要是由场地内的填土和第四系残积土层的压缩固结引起的,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场地填土前应先进行场地清理,包括清除地表杂草及清淤等;
(2)对残积土厚和填土厚度大的地段,可采用强夯等方式加固处理;
(3)对于局部填土土质差的区域,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或其它方式进行加固处理;
(4)对基础承载力和沉降要求较高的建筑物采用桩基础进行承重;
(5)尽可能查清同一建筑区的压缩性较大的土层厚度变化情况,采取合适的设计方案,以减小差异沉降;
(6)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3.3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对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在工程建设之前使用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加密加深勘测,以查明岩溶的发育情况如分布、规模、形态等,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规模及影响范围,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

(2)设计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采用桩基础,应在施工前先进行施工勘察以便于确定桩长桩径和组合类型等,桩基宜采用大直径墩基或嵌岩桩,桩底应嵌入中—微风化层内一定深度,桩底溶洞应处理或保证桩底下伏溶洞顶板达到一定厚度。

必要时进行设计变更。

在钻冲孔桩施工时应进行超前钻探,查明岩溶情
况,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泥浆进行监测,并制定应急预案,预防地面塌陷。

(3)对地下探明的溶洞和土洞,可采用注浆、灌填砂石、混凝土等方法进行处理。

(4)禁止抽取地下水或少抽取地下水。

(5)桩基础施工时应加强对地面等的监测,并作好相应措施,以减小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4结束语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在工程建设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段青梅,原聪明.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及防治[J].自然灾害学报,2006,(02).
[2]刘慧芝.地质灾害常见类型与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2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