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练习题一、选择题1.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完全正确,但还是不能观察到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典型形态,下列对此现象可能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细胞没有分散开重叠在一起B.未找到适合观察的分裂期细胞C.所选材料中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内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答案】A2.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答案】B3.菠菜叶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却不宜作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主要原因是()A.叶片不易研磨,还原糖不宜释放B.在研磨时,糖类易被破坏C.叶片中叶绿素颜色太深,会掩盖发生的颜色反应D.叶片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答案】C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三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min,立即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min,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答案】D5.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得出结论。
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A.未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答案】A 6. 某学生研究温度和pH 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下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 为8B .当pH 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C .随pH 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D .当pH 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A 7.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 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钟罩内CO 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 2浓度下降从DE 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 点开始的B .BC 段较AB 段CO 2浓度增加缓慢,原因是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C .FG 段CO 2浓度下降不明显,原因是气孔关闭,叶片对CO 2的吸收减少D .H 点CO 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答案】A8. 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 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光强大于0.1mmol 光子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B .光强小于0.5mmol 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C .光强大于0.7mmol 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CO 2浓度D .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答案】B 9.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s m 2·s m 2·s m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答案】C10.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受糖类分解代谢的制约C.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答案】B11.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激素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12.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B.患糖尿病的动物C.切除垂体的动物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答案】D1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①在兔饱食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有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答案】B14.科学家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C.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和外壳中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答案】C15.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A.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00个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D.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答案】B16.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技术和原理不相符合的是()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都与细胞分裂有关【答案】C17.【答案】B18.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方法不包括()A.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B.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D.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答案】C二、非选择题19.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
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园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组。
(2)A组花盆中,B组花盆中。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条件下培养。
(4)6周后处理10天,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
结果预测与分析:。
【答案】⑵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不接种(或接种与A组等量的经灭菌处理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⑶相同且适宜⑷干旱或停止浇水紫花苜蓿死亡率结果预测与分析: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
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
20.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
乙图曲线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强度的变化光合速率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环境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这两个时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是(列举两种可能情况)可能①:,理由是:。
可能②:,理由是:。
(3)乙图中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刻叶绿体中C3的含量,NADPH的含量。
【答案】(1) 等于(2) ①适当提高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②适当增大CO2浓度在一定CO2浓度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暗反应增强,光合作用增强(3)少多21.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
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 01%、0. 1%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15-20min,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3)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4)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①质量分数为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5)下图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 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3) 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最后取平均数(4) ①0.01% ②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5) 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22.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2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1)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
(2)若不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3种类型,请你在下面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的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