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2
方案的论证
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可将整个系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测温电路、 控制电路、功率电路和加热装置。系统框图如图 1 所示。
显示
测温电路
控制电路
功率电路
加热装置
水
案选择
方案一: 采用运放等模拟电路搭建一个控制器, 用模拟方式实现 PID 控制, 对于纯粹的水温控制,这是足够的。但是附加显示、温度设定等功能,还要附加 许多电路,稍显麻烦。同样,使用逻辑电路也可实现控制功能,但总体的电路设 计和制作比较烦琐。 方案二:采用 FPGA 实现控制功能。使用 FPGA 时,电路设计比较简单,通 过相应的编程设计,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控制和显示、键盘等功能,是一种可选的 方案。但与单片机相比,价格较高,显然大材小用。
控制电路方案选择……………………………………………………………………………1 2.2 测温电路方案的选择…………………………………………………………………………2 2.3 加热控制方案的论证…………………………………………………………………………2 2.4 软件算法方案的选择…………………………………………………………………………2
3.2 总体电路设计………………………………………………………………………………… 4
7
软件设计与实现……………………………………………………………………………………7
4.1 软件流程图………………………………………………………………………………………7 4.2 PID 控制算法……………………………………………………………………………………12
VCC
至 单片 机I/O口
DS18B20
Data
GND
图2 另一种测温电路采用 AD590 集成温度传感器, AD590 将温度转化为电流信号, 但由于 AD 转换大都需要电压信号,因此还需要通过相应的调理电路,将电流信 号转化为电压信号。AD590 测温电路如图 3 所示。
+15V U1 AD581 1
基于 AT89S52 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樊彦
(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 AT89C52 单片机的自动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过程。
该系统具有实时显示、温度测量、温度设定并能根据设定值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实现控温的目的以及达到上下限温度报警功能,控制算法是基于数字 PID 算法。 关键词 :PID AT89C52 脉宽调制 实时
方案三: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同时完成控制、显示、键盘等功能,电路设 计和制作比较简单,成本也低,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案。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方案三作为控制电路。
2.2 测温电路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热敏电阻精度高,需要配合电桥使 用, 要实现精度测量需要配上精密较高的电阻。 此外还需要制作相应的调理电路。 方案二:采用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元件,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 器应用也很广泛,它的精度、可靠性都不错,价格也适中,使用比较简单,是一 个较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方案二作为测温电路。
2.3 加热控制方案的论证
首先要选择好加热装置。根据题目,可以采用热得快进行加热,控制热的 快的功率即可控制加热速度。当水温过高时,一般不能对水进行降温控制,而只 能关掉热得快,让其自然冷却。在制作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也可以放 置一个小风扇,当加热时开启热得快关闭风扇,当水温超高时关闭热得快开启风 扇加速散热。 热得快这类电阻性电器可直接使用 220V 交流电,控制有两种实现方式。 它们的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控制周期 导通角
7 8
1
题目分析
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经过阅读思考,可对题目的具体任务、功能、技术指 等作出如下分析。 1.1 任务和功能 实际上题目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温控系统, 系统的功能是温度测量和控温 在测量部分,要求测量 40~90ºC 的温度范围,还规定了测量的精度需高于 1ºC,测温的结果要求显示。 在控制部分,要求系统能够将水温调节到给定的温度,并进行保温。题目并 未规定温度调节的时间长短,但显然调节时间越短越好。 题目没有具体给出具体加热的器具和方式, 因此选手必须自行选择和制作加 热装置,然后才能真正进行电路制作。 在发挥部分,还要求提高温度系统的控制性能,缩短调节时间,提高控制精 度,增加打印功能。 1.2 主要性能指标 (1) 测温范围:40~90ºC,可以大于此范围; (2) 测温精度:1ºC,发挥到 0.2ºC; (3) 保温精度:1ºC,发挥到 0.2ºC。
GND
Vin
Vout
3
R2 9.1k +15V R4 1k
R3 99k AR1 R5 2k
2
R1 GND 10k
OPAMP OUT
AD590
-15V
图3 由于这个电路输出的是电压信号,不能直接被单片机利用,因此需经过一 个 A/D 转换器,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量。A/D 转换器有很多类型,需要根据精
(a ) (b ) 具体方案如下。 方案一:采用控制导通交流周期数的方式如图(a)所示,为了达到控制 的精度,需要在一个较多的周期数中控制导通的数目,不适用于动态性能较高的 控制。水温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惯性,可以考虑这种控制方式。 方案二:采用控制导通角的方式如图(b)所示,由于对每个周期的交流 电都进行控制,因此响应速度比较高,另外由于导通角连续可调,因此控制精度 比较高。
3
硬件的设计 3.1 单元电路的设计
3.1.1 温度采集电路: 一种电路是采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18B20,可直接输出数字量,单线器件 和单片机的接口只需一根信号线,所以本设计的硬件电路十分简单,容易实现。 能达到 0.5ºC 的固有分辨率, 使用读取温度暂存寄存器的方法能达到 0.2ºC 以上 的精度。 18B20 连接电路图如图 2 所示。
2.4 软件算法方案选择
方案一: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于一个典型的模糊控制系统,考虑它的 输入信号有偏差 e 和偏差变化率 e 两种, 输出信号为控制信号 u 。 根据测试经验, 可选取三角型隶属函数,分为正大、正中、正小、正零、零、负零、负小、负中、 负大,9 个档次。然后根据控制规则列出规则基表。这种控制方法能够较精确的 实现设计要求,但是考虑到单片机的存储量,和实时性,不采取这种尚未完全推 广的控制方法。 方案二:采用经典 PID 控制算法和根据实验数据分区间控制的算法,对
目录 1 题目分析………………………………………………………………………………………………1
任务和功能………………………………………………………………………………………1 1.2 主要性能指标……………………………………………………………………………………1
1.1
2
方案的论证……………………………………………………………………………………………1
Keyword: PID AT89C52 PWM real time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用电器越来越 趋向于自动控制控制乃至于智能控制,针对目前家庭的实际需要,自动控制水温 报警系统比较方便实用,本文就通过 51 系列单片机来实现一种家用自动控制水 温报警系统的设计。 该家用自动控制水温报警系统即实时反映当前系统工作区的 温度信息,温度信息通过液晶屏直观的显示给用户,用户可根据自己对水温的实 用要求,通过键盘自行设定温度及温度的报警值,当温度值超出用户设定的范围 时,本系统可以自动执行语音报警。
结论………………………………………………………………………………………………………13 参考文献………………………………………………………………………………………………13 附录………………………………………………………………………………………………………14
8.1 附 1:元器件明细表…………………………………………………………………………14 8.2 附 2: 硬件电路原理图………………………………………………………………………15 8.3 附 3:软件程序清单…………………………………………………………………………15
2
于温度系统来说,被控对象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热得快加热使得水温具有有热 惯性, 而且检测的实时数据是检测点附近的实时温度并不能完全体现 1 升水的实 际温度,所以经典 PID 控制算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还必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调 整。这种控制算法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且通用性较强。 本设计采用方案二作为控制算法。
5
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12
传感器标定………………………………………………………………………………… 12 5.2 动态温控测量…………………………………………………………………………………12 5.3 测试结果分析…………………………………………………………………………………13 5.4 硬件调试问题…………………………………………………………………………………13 6
3
度和转换速度来进行选择。本设计可采用最常用的 A/D 芯片之一 AD0809 的应用 电路。也可直接选用带有 A/D 的单片机,这样可以省去 A/D 电路的制作,简化了 电路,提高了可靠性。带 A/D 的单片机有很多型号,如常用的 PIC16C711 内含有 4 路 8 位 A/D,C8051F020 内含一组 8 路 12 位 A/D 和一组 8 路 8 位 A/D,凌阳 SPCE061A 单片机内含有 8 路 10 位 A/D。 3.1.2 功率控制电路: 功率控制电路是本系统硬件设计的关键,由于加热装置的电源是 220V,50HZ 的市电,选择器件的耐压至少要两倍以上,否则容易发生损坏。下面就方案论证 中提出的两种方案功能实现的电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确定系统设计电路。 i. 控制交流周期数的方式: 可以采用 MOC3043 和可控硅的功率控制电路, 图中 MOC3043 是具有双向晶闸 管输出的光电隔离器,SCR 是双向可控硅,负载(热得快) 。在 MOC3043 内部不 仅有发光二极管,而且还有过零检测电路和一个小功率双向可控硅。当单片机的 I/O 口输出低电平信号进入 7407 时,MOC3043 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由于过零电 路的同步作用, 内部的双向可控硅过零后马上导通, 使功率双向可控硅 SCR 导通, 在负载中有电流流过, 当 I/O 口输出高电平时, MOC3043 中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 内部双向可控硅截止,所以功率双向可控硅 SCR 也截止,负载中没有电流流过。 控制驱动电路如图 4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