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设计:《襄阳好风日》
项目创意:
A.开辟学习新教材的新视角
B.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C.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水平
D.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项目名称:襄阳好风日
时间范围:2010年9月到12月
参加人员:本班学生85人,语文教师一人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采访调查,搜集整理,总结交流
课时:三课时
[过程描述]
学习了鲁迅的小说《故乡》之后,同学们对鲁迅的故乡有了一定的了解,更看到鲁迅为建设美丽故乡的美好愿望。

是啊故乡是每一个人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是每一个人嘴里永不老去的话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故乡吗?故乡的民俗风情,故乡的经济文化,故乡的昨天与今天。

在故乡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演绎了多少故事,创造了多少神话。

为了让学生更多、更详细地了解故乡,我决定让学生看故乡、知故乡、说故乡,并自编一份介绍家乡的作品,题目就叫《襄阳好风日》。

具体要求:
1.编制介绍家乡的小书,画册或录像作品。

2.可搜集相关家乡的美文,照片,图片分类整理。

3.仿照课本体例,分单元或章节。

4.自己设计封面。

5.书要图文并茂,可配速写,摄影等作品,也能够自己设计插图。

6.可利用录像,图片,配上解说词,制成影视作品。

7.家乡不过本区,也不过本市。

8.必要时,可请家长帮忙。

9.两月内交稿。

布置完这个题目,同学们先是鸦雀无声,面面相觑,似乎有些怀疑,紧接着就像煮开了一锅粥,开始了激动而兴奋的交流,个个磨掌擦拳,跃跃欲试。

这时,我顺势利导,提出写作或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分小组实行,自己确定编写(制作)主题。

2.要广泛收集资料。

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报刊上寻找新闻、图片,倾听老人的述说,到工厂企业去采访、拍摄等。

3.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又要团结协作,多交流意见,资源共享。

4.编写(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尽量克服,必要时可请家长、老师协助。

例如:联系采访、录像剪辑等。

5.编写(制作)的时间是利用课外和节假日。

6.内容、字数不限,但要求全面、详细表现家乡风貌。

7.各小组长每周统计任务完成情况,上报语文老师。

8.老师每周公布各小组进度,作为总结打分的依据。

就这样,学生们开始了对故乡这片热土的了解与探究。

一周后的总结会上,学生们就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全班15个小组都已经选定了主题,有的还分了章节,制定了计划。

张杰小组决定编一本乡土教材,仿课本体例,分“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今名人”等;王军小组的“故乡与三国”,决定编排《三国演义》中相关襄阳的人和事;侯小鸥小组决定制作“故乡旅游”专题,拍摄故乡美景并配上解说词;仅仅刘珊小组准备收集故乡美文,却不知如何收集资料。

但是我发现他们基本没有确定“今日襄阳经济”与“未来发展前景”相关话题。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全面了解家乡,增强实践水平,使本活动顺利完成,我充满深情的说:“当前,你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带给老师的不但是惊喜,更是赞叹,我希望你们通过实践去了解故乡的今天与未来。

”然后,我表扬了侯小鸥小组的“襄阳旅游”等创意。

接着,我说:“只要同学们大胆实践,你们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持续的惊喜。


最后,我安排小组长实行经验交流。

1)谈制作整体构思。

2)收集资料的方法。

3)采访的技巧。

就这样,在每次小组总结会上,我都即时给予适当的点拨。

比如:了解故乡的未来可到区建委、区交通局等处采访;了解故乡的旅游可采访旅行社;了解故乡的经济可深入工厂企业。

另外,为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定期公布各小组进度,另一方面决定将作品作为本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作品分类打分:一类10分,二类8分,三类6分。

这样不但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协作水平,学生的编写激情也空前高涨。

到了交稿的时间,所有的小组都上交了自己的作品。

他们交上作品的笑容是我以前所从没见过的,那是自信的笑,是收获的笑。

学生的作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写书型,二是录像型。

学生的作品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书写工整认真,插图质朴美观,图片丰富多彩,资料详尽具体,编排多种多样。

刘珊小组的光故乡美文还添加了两篇学生自己的作品,颇具文采;王杨小组的《襄阳欢迎你》分为“地方小吃”“交通旅游”“经贸发展”等,肯定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周磊小组的“地名与传说”,更是让大家大开眼界,知道了很多山名、镇名、村名的由来……
在总结班会上,首先由学生互相评阅,投票选出一、二、三等的作品。

一等30%,二等40%,三等30%。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这次活动的收获。

郭金豆这位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说:“以前,我总认为家乡比较贫穷落后,没法跟大城市相比,总想着有一天要走出去。

这次活动,使我真正了解了我们的家乡,它是多么的美丽富饶,我将来一定要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付会会说到:“这次活动,增强了我的社会实践水平,更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最后,我总结到:“同学们,你们收集的资料,完成的作品带给我的不但是惊喜,更是惊叹。

我觉得你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更培养了水平,增强了自信。

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你们对家乡的骄傲与自豪。


[案例分析]
以上所描述的是襄阳区双沟中学展开的综合性学习探究实践活动之一,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学习的尝试。

从整个过程来看,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卓有成效的,取得了成功。

这次活动有以下几处亮点,值的学习。

首先,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可操作性强。

作为古城,襄阳不但在古代军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更是如今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枢纽要地。

相关襄阳的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经济文化等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些有的是耳熟能详,稍加整理即可,有的只需对身边实行调查、采访,十分便利。

第二,活动的要求灵活多样。

结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可整理,可采访,可写解说词,可制
录像片。

这样形式灵活,避免了单一化,充分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发挥他们的潜能。

第三,让学生唱“主角”。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角。

无论是选题、采访、制作,还是最后的综合评估,都是让学生去“演”、去“唱”。

教师仅仅个“配角”,起到一个组织、策划、穿针引线的作用。

即使是他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也仅仅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这样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闯,去摸爬滚打,才能练就一身本领。

第四,注重学生品质教育。

在活动中,以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为中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团结协作精神。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还有应该改进的地方,比如:“一等30%”的要求就有些不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给不同的作品设定奖项,大面积的给予肯定,这样就会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就感,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