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大连大学Dalian University2014.10目录《电工技术》教学大纲 (1)《无机化学B》教学大纲 (4)《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9)《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11)《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14)《有机化学C》教学大纲 (16)《物理化学B》教学大纲 (21)《物理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26)《仪器分析B》教学大纲 (28)《仪器分析实验B》教学大纲 (32)《工程制图D》教学大纲 (34)《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39)《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44)《普通生物学B》教学大纲 (46)《环境学》教学大纲 (52)《工程力学C》教学大纲 (55)《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59)《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63)《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68)《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72)《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74)《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79)《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82)《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8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89)《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92)《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大纲 (95)《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99)《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102)《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 (105)《环境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09)《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教学大纲 (111)《环境工程化学》教学大纲 (116)《室内空气污染监控技术》教学大纲 (119)《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123)《环境工程概预算》教学大纲 (126)《膜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130)《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134)《工程环境监理》教学大纲 (137)《生态工程学》教学大纲 (141)《环境工程设备基础》教学大纲 (144)《工业水处理技术》教学大纲 (149)《产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15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57)《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59)《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6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程设计》教学大纲 (163)《环境专业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 (165)《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167)《金工实习B》教学大纲 (169)《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1)《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3)《电工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Electrician Technology总学时:40 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8学分: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物流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电工技术》是非电类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介绍了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变压器、交流电机原理等内容,并且融入了部分实验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发展的概况,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应用情况,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将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6学时)教学内容: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1.2 电路的工作状态1.3 电路的参考点1.4 电路中的参考方向1.5 理想电路元件1.6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要求:(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 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
(4) 掌握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6学时)教学内容: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2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3结点电压法2.4叠加原理2.5戴维宁定理教学要求:(1) 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
(2) 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方法,并能够应用于电路分析与计算。
(3) 掌握结点电压法。
(4) 熟练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研究性学习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8学时)教学内容: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3.3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3.4 串联交流电路(R、L、C 串联)3.5 电路的功率因数教学要求:(1) 掌握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特征量。
(2) 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 掌握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在频率、相位、有效值、相量值等方面的关系,理解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
(4) 会分析与计算简单R、L、C串联交流电路。
(5) 理解功率因数的概念与提高的办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4章:三相电路(6学时)教学内容:4.1三相电压4.2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4.3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教学要求:(1) 了解三相电压的产生。
(2) 掌握三相电压的星形联接与角形联接。
(3) 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与角形联接。
授课方式:讲授第5章:变压器(2学时)教学内容:5.1 变压器教学要求:(1) 了解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 了解变压器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第6章:交流电动机(4学时)教学内容:6.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6.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6.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教学要求:(1) 了解交流电机的分类。
(2) 掌握旋转磁场、转差率等基本概念。
(3)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4)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实验成绩及课程出勤、完成作业情况。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1) 平时成绩:总分100分,占总成绩30%。
由实验成绩、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依次占总成绩的15%、5%和10%。
其中实验成绩执行相关成绩评定标准。
(2) 期末考核:总分100分,占总成绩70%,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1] 秦曾煌.电工学(上册,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唐介.电工电子技术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 邱关源主编.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撰写人:张瑾审核人:别玉霞,宋琳课程负责人:张瑾《无机化学B》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总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过程控制、环境工程、中药、医学检验、制药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环境专业,医学院中药、检验专业,生物工程制药专业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解释物质的结构、成键情况、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能够运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认识自然,为生产服务。
同时,不断充实本学科的科技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课程可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化学研究及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化学热力学初步与化学平衡(4学时)教学内容:1.1焓及反应焓变1.2熵及反应熵变1.3吉布斯自由能及吉布斯自由能变1.4吉-赫方程、化学反应等温式1.5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1.6多重平衡规则1.7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要求:(1) 了解焓及反应焓变、熵及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及吉布斯自由能变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掌握化学反应自由能变的计算,运用Δr G判断反应方向和限度。
(3) 熟练运用吉-赫方程、化学反应等温式进行有关Δr G0298、Δr G298、Δr G0T、Δr G T的计算,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2章:酸碱反应(6学时)教学内容:2.1酸碱质子理论2.2酸碱电子理论2.3鲍林规则2.4无机酸碱性的一般判断规则2.5 强弱酸碱、盐溶液的pH值教学要求:(1)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电子理论。
(2) 掌握鲍林规则并用其估算氧合酸的Ka1、Ka2。
(3) 了解无机酸碱性的一般判断规则。
(4) 掌握强弱酸碱溶液、盐溶液pH值的简单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3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6学时)教学内容:3.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3.2四个量子数3.3波函数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图形3.4几率、几率密度、原子轨道3.5多电子原子体系中能级分裂与能级交错3.6鲍林轨道填充顺序图3.7核外电子排布3.8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3.9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教学要求:(1)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量子化特征及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特征。
掌握波动力学中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波函数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图形。
(3) 掌握鲍林轨道填充顺序图。
(4) 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及常见元素的电子构型。
(5) 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电子构型的关系。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及族的结构。
(6) 理解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4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6学时)教学内容:4.1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4.2价键理论4.3杂化轨道理论4.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5分子轨道理论4.6分子间力及氢键教学要求:(1)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特点。
(2) 掌握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成键特点及类型。
(3)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会用该理论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4) 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用其判断分子构型。
(5)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用其分析同核双原子分子的成键情况。
(6) 了解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掌握氢键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教学内容:5.1氧化还原5.2原电池5.3标准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5.4能斯特方程5.5元素电势图教学要求:(1) 掌握氧化还原、氧化值的概念。
熟练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 掌握原电池的构造、电池符号的写法。
(3) 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关系。
掌握有关能斯特方程的计算。
掌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0与Δr G0298、K0间的关系。
(4) 了解元素电势图,能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进行某电对标准电极电势的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6章:配位化合物(4学时)教学内容:6.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6.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6.3配合物稳定常数教学要求:(1) 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及描述其某一方面结构特征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