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5篇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及时疏导这些压力,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及时修复自己受损的心灵,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1生活真的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但是快乐也是有成本的,要得到快乐,必须先磨练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我们必须先播下种子,然后用不计收获,理智的心情去等待快乐的果实。
我们都要乐观,因为乐观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乐观像一首没有歌词的永无止境的欢歌。
它使人的灵魂得以宁静,使人的精力得以恢复,使美德得以芬芳。
人的精神、灵魂、美德都从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滋润,尽管烦恼和不安总在时时吞噬着这种美好的心情,各种挫折和磨难会一点一滴地消耗它,但这如清泉甘露般的美丽心情永远不会枯竭,而是历久弥坚以至永远。
要用这几种方法调整自己,使自己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一直为自己未有鞋而感到不幸,直到遇到一个没有双足的人。
”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希望,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2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
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
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
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
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怀疑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
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定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一.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我们日子过得不好,经常会给自己找原因,认为之前经历的事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
如:因为我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现在也过得不幸福;因为我很宅所以我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
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
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不了,是认为找到了保护壳,可以逃避责任,不至于让梦想破灭。
例如:谈恋爱可能会遇到被伤害、被拒绝、被嫌弃,所以选择宅在家就会避免这些情况出现,从而安慰自己,如果不宅的话,也能找到男朋友。
所以人们的不幸福,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二.一切烦恼均来自人际关系我们的烦恼来自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评价。
习惯于和他人比较,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失败,经常会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好。
自卑感人人都会有,比如:我没有她白,没有她高,没有她聪明等等。
自卑感不是来自客观事实而是来自主观的解释,是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而产生的。
自卑感本身不是坏事,它能促进人努力进步,能帮助你做更好的自己。
自卑情结却是不好的,它是种借口,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往里扔的一个垃圾桶。
例如:同样是个子矮,自卑感的人会觉得还好啊,起码我还是聪明的,我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知识,还带有幽默风趣;自卑情结的人会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矮呀,找不到老婆因为我矮啊,挣不到钱因为我矮啊……当成了借口使用的一种状态。
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
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经常和别人作比较。
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阿德勒否认寻求别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
我们要会课题分离,不要害怕被讨厌。
我喜欢你是我的课题,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课题,和我没关系。
我们只负责把马带到水边,喝不喝水是马的事情。
如何区分是谁的课题,就看选择的结果由谁来承担。
所以人际关系中,把对方看成伙伴,建造和谐平等的横向关系,保留自己的社会认知,纵然是上下级,也不必压制自己的想法观点,因为这是你的自由。
自由就意味着被讨厌,不为所动,不被拘束。
也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三.认真活在当下阿德勒认为人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的。
你的过去决定不了你的现在,你的现在也决定不了你的未来。
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有把握的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用完结的心态过好每一刻。
如何让当下活得有幸福感?阿德勒提出了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不同于自我肯定。
例如:我考了60分,我说我现在就是状态不好,我状态好的时候一定能考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
自我接纳是我承认我现在就是60分的水平,但我要想怎么才能考到100分。
他者信赖是我们选择相信别人的时候,不要有附加条件。
例如:我这么信任你,你不能背叛我。
在日常捐款活动中,我们往往在得知捐款对象生活富裕后而愤怒,想要把钱拿回来。
就是因为我们附加了条件——你要穷得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
这也是前面所说的课题分离问题,我信任你是我的事,你骗我是你的事。
选择无条件相信人,才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
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对象去决定信任,毕竟选择相信后的结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他者贡献是你的价值来自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贡献。
这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在劳动中能获得价值感。
你不需要被别人认可,只要自己感觉到对别人有用就行。
例如:之前我身体不佳,每天浑浑噩噩虚度。
在工作上显然不被别人认可,但在家庭中,我的存在就是价值,是父母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包括心理学家张德芬,影视明星曾宝仪。
它能真正地帮助到心理苦闷的人,只要我们能不在乎外界的评判,感知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我们就能获得幸福感。
也能胜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3不久前跟朋友唠嗑,期间时有对生活状态的抱怨,说是否需要找找心理医生之类的,便被安利了NLP。
当时也是一脸懵逼,什么NLP,我还以为是“你老婆”的缩写,还想现在流行把“你大爷”变成“你老婆”的说法了?哈哈,没文化真可怕,然后就去百度搜索了一下。
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原来是一种心理疗法,而NLP简快心理疗法正当盛行之时。
在这种疗法中,把人每一天的行为看做是一个一个的程序,也就是人每天都是按一定流程在做事情,即个人习惯。
其中简快心理疗法实际是另一个概念,治疗师关注的是如何更快更省力的介入到受导者。
NLP和简快疗法有两个区别:第一,简快疗法注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NLP疗法更注重问题的解决。
第二,简快疗法更注重系统,研究家庭系统如何影响个人,而NLP疗法更注重个人如何运用自身能力照顾自己,进而影响家庭。
而以NLP为理论基础形成的NLP简快心理疗法,注重人的内在潜力及自我价值的提升,实施起来简单、快捷、有效,是心理学的一种新的方法。
这种心理疗法的重点不在“为什么”,而是在“做什么”,“怎样做”。
NLP疗法的理念1. NLP相信人具有无限潜能在这点上,首先引入了BVR这个概念,BVR代表信念、价值观、规条,是Beliefs、ValuesRules的缩写。
这三个东西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信念系统,每个人在信念系统的支撑下都有无限可能。
所以NLP 坚持以人为中心,相信人有需要不断实现的潜能,有无限追求热情和各种心理体验。
2. NLP的疗法基本步骤主要是聆听-发问-区分-回应聆听聆听主要关注几个方面:对方的话语、身体语言、对方的信念、价值观、情绪和感觉。
聆听不单单靠耳朵来听,还需要用眼睛和自己的感觉去聆听。
还有一种聆听的境界是不受任何经验限制和束缚地聆听,完全达到客观的聆听。
发问发问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他的潜力所在。
区分区分是让对方更加清晰,哪些行为是对自己目标有用的,哪些属于“乱添”之类。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受导者的自我洞察力,让受导者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支持受导者改变心态。
回应回应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一份情绪和感觉,可以是一个行为,可以是一种状态,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保持沉默,可以导致抗拒,也可以引起你的学习。
3. NLP的一些常用技巧1 和谐气氛这是NLP治疗过程中对重要的前提,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彼此才能建立起真诚的桥梁。
2 打破状态打破状态实际是换一个思路,或者简单点就是换一个话题,用另一种假设或者状态来打破当前不顺意的状态。
3 未来测试未来测试的目的是引导受导者想象在未来运用所学到的东西,或者测试所应用的技巧是否有效。
4 呼气或吸气这里其实跟冥想哟异曲同工之妙,在吸气和呼气是专注于某一个部分的动态变化,反复多次进行。
5 时间线有些人的时间线是很有规划的,过去现在将来都很清楚,而有些人的时间线是一团糟。
这个时候帮受导者梳理时间线,就很容易找到治疗效果。
6 经验擎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遇到某件事时会同时把人带回以前的一种经验和感受中,这就是所谓的经验擎。
经验擎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主要分为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和内感觉型四类。
7 与潜意识沟通很多人并不觉得潜意识有多牛逼,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靠潜意识确实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
8 创造未来景象这个概念实际我理解为意念的力量,不是有句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运用NLP处理负面情绪首先要了解,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给人一份推动力,推动当事人去做出行动。
这种推动力或者是指出了一个方向,也可能是给予了一份力量,有时还可能是两者兼备。
有负面情绪时不应该是逃避它,而是应该正面出击,对负面情绪做出自己的估计。
比如当你感觉到工作上有压力时,不妨问一问“最近是否需要再工作中加入一些动力呢?”如果是肯定的,就要让自己去体会这种压力,当你真的投入其中的时候,会发现此时压力已经不是压力了。
进一步来说,情绪的本质,是本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里有一部分被冒犯了,你无法接受而导致的。
我觉得这个理解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懂了情绪的本质后就能更好的处理负面情绪。
比如在工作中,你正在做一项紧急的工作,突然你的同事过来找你有事情,你会为突然被打断而感到恼怒。
而另一种情况下,同样是你在做一件紧急的工作,如果是你的老板过来找你有事情,或许你还会屁颠屁颠的为老板服务。
这就是因为同事的打扰,是破坏了你的规条中的某一条了,而老板的找下属有事情可能在你看来天经地义,随时都应该服从。
从而同一种情景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要改变情绪,而是要改变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