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检测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
这一变化表明A.贵族特权已被完全剥夺B.诸侯国强化对地方管理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D.诸侯争霸战争逐渐平息2.唐代科举进阶后,吏部选官以书判人,“故人竞学书”;北宋时期为了防止考官识别字迹,采取誊录制度,科举进阶后直接授官。
故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耳。
”材料可表明A.书法艺术受选官制度影响B.文人士子审美情趣改变C.书法艺术在唐代达到巅峰D.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这位思想家应是A.朱熹B.王阳明C.黄宗羲D.顾炎武4.清廷重要文武官员之任免及各部尚书、侍郎,各省总督、巡抚等官员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择任用。
这表明军机处A.能够制约皇权B.负责官吏考选C.成为权力中枢D.充当决策顾问5.《资政新篇》中提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
”该措施有利于A.保护民族工业B.完善圣库制度C.促进商品流通D.打击富商巨贾6.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问中国翻译,翻译答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
”这说明当时A.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B.英军熟悉中国国情C.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D.满清政府统治腐朽7.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抵制日货”运动开展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C.“实业救国”思朝高涨D.列强侵华方式改变8.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对重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而整体脉络相差无几。
这说明通讯事业的进步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B.消除了报刊行业竞争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9.某事件发生后清廷极为惊恐,匆忙颁行谕令:“……此举不容轻视,决议用全力痛剿之,今日已有旨令陆军大臣荫昌亲帅近畿陆军两镇乘车南下,先电豫抚就近拔赴援。
海军统领萨镇冰亦赴鄂会剿。
”此次“会剿”是为了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抵抗八国联军侵华C.平息“保路运动”D.扑灭辛亥革命之火10.“这场伏击战是骄横无比的日军自侵华以来踢到的最硬的一块铁板,使日军本来猛烈的攻势被迫陷入停滞,从而部分地打乱了日军在华北的战略部署。
”“这场伏击战”A.奠定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基础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扭转了正面战场颓败的局面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11.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下协议。
协议规定,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瓶装设备。
可口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可能缘于A.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B.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某地人口增长示意图,据图判断该地最有可能是A.深圳B.上海C.香港D.北京13.“它对已经存在的习惯法作了无关紧要的修补和修订,公布了更有社会意义和仅为贵族所知的引起争论的规则,使之成为有章可循的法规。
”“它”A.摒弃了习惯法的规则B.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C.剥夺了贵族阶层特权D.彰显了法律公平正义原则14.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该法案的实施A.完善了议会制度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C.限制了国王权力D.形成了议会专权局面15.有学者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反思:正是从这位美国政治史上的耀眼明星开始,美国动摇了稳健财政政策的基础,建立了一个肆意妄为的财政体制,开启了激进主义管理风格,致使国家权力膨胀及依附于权力的权贵资本主义兴盛起来,如今庞大的财政赤字和毫无顾忌的货币刺激政策就发端于此时。
最能体现其“激进主义管理风格”的法案是A.《紧急银行法》B.《农业调整法》C.《工业复兴法》D.《社会保险法》16.1964-1980年,柯西金主持苏联政府工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新经济体制”的改革措施,重心在于解决行政命令方式盛行、企业缺乏自主权、企业和职工不关心经济成果等一系列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
柯西金的改革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完全解决了经济领域积弊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部分继承了赫鲁晓夫改革17.赫鲁晓夫给普利耶夫大将发了一封绝密电报:我们认为你在击落美国U-2间谍机的事件中行事过于草率,毕竟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和解的可能已经出现。
我们已经决定拆除并撤回R-12 导弹,现在就要开始执行这一措施。
这说明苏联A.意图缓和美苏矛盾B.无力与美对峙抗衡C.内部决策步调不一D.战略优势渐趋显现18.下图为载于2019年 4月《环球时报》的一幅漫画,题为“不平等的贸易”。
漫画反映了A.区域贸易的排他性B.知识产权的垄断性C.“自由贸易”的危害性D. 欧美之间的平等性19.“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这样的时刻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还没有人能向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他不仅作为某种关键性方法的发明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还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
”“这位杰出的天才”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B.开辟了物理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C.挑战了神学创世学说,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D.扩展了天文学的领域,提供了辩证看世界的途径20.“他们将自己的艺术主张、情感融进自己的作品中,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艺术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诗性的自然’。
艺术作品中彰显着激情、梦想、幻境的交织,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宏伟画面。
”下列作品符合这一风格的是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题 15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第24题 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15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商品行业明显增多,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每一交易,动则千万”,交易数额很大。
为了满足人们的交换需要和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出现。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处去,通晓不绝”。
南宋时,临安市场上“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宋代沿海通商口岸陆续增加,广州、泉州等十多处并设立市舶司。
通商口岸既是沿海货物的集散地,又是对外贸易的吞吐港。
丝绸、瓷器对外销售量较之唐代大幅增多。
材料二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穑,贵游食,皆欲货耒耜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
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
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酒肆茶楼“十室之邑必有”,小酒肆更是“不能遍数”。
商品经济的兴盛是书院文化迅速传播的天然动力,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书院达到了720 所之多,在数量上超过了唐五代书院总和的十倍以上”,“而海内文质彬彬矣”。
文学艺术开始通过商品化的形式走向平民大众,成为士庶雅俗、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共享的娱乐品。
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在宋代普遍盛行,昔日受人冷落和鄙视的商人阶层,可以与宗世贵戚联姻、向官府进纳钱粮而跻身仕宦,成为世人倾慕和追逐的对象。
——以上材料摘编自郭山云《浅析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业发展的原因。
(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代商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22. (13分)新中国成立后,在地方管理策略及应对方面很好地体现了灵活性、适用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代中央王朝所奉行的“大一统”而又“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根本准则是君权至上, 故所谓“天下一体”,也皆为王土王臣, 所谓“因俗而治”,不过是给各族统治者以本民族习惯方式继续压迫本族人民的特别代理权。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族人民通过民主选举方式, 推荐自己的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行使自己管理国家事务和民族自治地方事务的权力。
──摘编自李贽、金炳镐《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制度创举》材料二在澳门,96%是中国人,2%是葡萄牙侨民,1%以上是葡中混血儿。
然而,由于中文不是官方语文,占人口多数的中国人不能在正式场合使用中文,难以同管制机构沟通,更难以担任政府公职或得到地位提升。
澳门的司法系统也完全依附于葡萄牙司法机关,加上多元的法律形式,形成了澳门法律多而杂、体制不合的局面。
──李英《澳门平稳过渡的三大难题与对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族政策与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的根本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治理价值上的相同之处。
(5分)(2)据材料二,概括回归前澳门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分析其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为推动澳门发展所采取的方针。
(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国家实现地方有效治理的策略。
(2分)23. (12分)启蒙运动是 18 世纪欧洲一场重大的思想和文化运动,它的核心特征是相信理性和知识的发展是社会合理化和人类幸福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运动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五花八门的思想凑成的大杂烩,但人们更应该从某一中心点去考察启蒙哲学内在的精神脉搏,去发现它真正的历史意义。
启蒙思想的基本倾向不在于反映和描绘生活,而在于相信人的思维具有塑造生活本身的力量和使命,从而推动了思想的世俗化进程以及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