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效课堂建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革 “慕课” MOOCs (大规模在线课程)风暴:席卷
全球教育 微课深研……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情感教育)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高万祥与人文教育》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 《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 《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
总结反思 提升智慧
(图1)
初读文本 发现问题
细读文本 精选专题
研读文本 多元探讨
拓展文本 丰赡结论
聚焦核心问题 合力深入探究
建模优模方法 3
实践 → 模式 → 理论
以生活展示情境 以实物演示情境 以图画再现情境 以音乐渲染情境 以表演体会情境 以语言描绘情境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掌
听读,读准“掌”的字音。zh ǎng →zhǎng 辨读,看清“掌”的字形。 书空“掌” 悟读,理解“掌”的字义。 美读,演示“掌”的词语: 鼓掌 掌声 掌厨 掌嘴 掌权 掌故 掌门人 掌上明珠 摩拳擦掌 掌上电脑 写读,工工整整地写“掌”
设计思路
听读 → 辨读 → 悟读 → 美读 → 写字
定量建模的基本程序:(1)建模目的;(2)认 识课例;(3)初步模式;(4)数学模型;(5) 求解方法;(6)实施程序;(7)最终模式; (8)建模评价。
3、遵循原理
只有充分认识典型课例的内容与形式,根据需要 合理地进行适度的简化、科学抽象,才可能成功 地建模、选模、用模、评模。
只有目的明确,针对问题从发展上认识模式的多 种类型及其使用条件,才可能合理地建模、选模、 用模、评模。
学生自主活动模式:讨论式活动、操 作式活动、实验式活动、表演式活动、 实践式活动、游戏式活动。
龙秀苇老师在为“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名师语数 外精品课展示活动”上的《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 巴黎广告内容,借鉴其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城市。 分步任务:
一年调查发现:根本原因在教师死教书,课堂存在 严重的“低效、无效、负效”现象。
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变课后练习为当堂训练
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教育特别顾问卡梅尔布丁 率领30多位教育高层领导代表团访问后说:“闸北 八中校长做了一件我们美国人一直想做而不知道怎 样做的事。”
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能成功!
《王二小》: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主题教学的“三情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生,课中 悟情情更浓,课终喑情情未了——真情永伴。
“1+X”课改中的课堂变革:
基础目标:一流好人格,一身好身体,一生好习惯, 一种好思维。
特色目标: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一门好汉语。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上课拒绝重复自我,追求大象无形教学境界:
《刘可钦与主体教育》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 《蓝继红与诗意教育》(以下为第二辑) 《张世义与发展性教育》 《贾桂清与觉醒教育》
《……与……》
请您沉浸反思,智慧总结:
您校新课程课堂教学一般 流程或常用方法是什么?
请用“关键词法”“图式法”概括……
1980年建校,1982年即面临倒闭,学生厌学、辍 学、转学现象极为严重,家长、社会意见很大。
马文兵老师在为“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名师语数外 精品课展示活动”上《平方差公式》课的结构:
①拼图游戏,体验感知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 ②投影(x+2)(x-2)等组题,尝试解题。 ③小组讨论,推导出平方差公式。 ④运用平方差公式解题,及时反馈评改,总结运用
公式的方法。
建立概念框架 循序建构知识
2005年总结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 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板块:预习、 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针对问题改进,形成“导学、互助、探究、展示、 总结”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问中学、发现中 学、创新中学、比较中学、归纳中学、 评价中学、选择中学、读中学、做中 学、欣赏中学;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 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 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 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 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 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 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 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 习工具。
①畅谈想去的城市,自然引入新句型。 ②阅读课文找疑难句,小组互问互答,教师相机
指导。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广告语的写法。 ④小组合作写广告,组间互听互评。 ⑤总结得失,分享经验。
课堂探究学习怎样才 高效?
吴丹丹老师2008年12月24日所上《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和失水》课的活动流程:
听字音 辨字形 明字义 会用字 写好字
设计理念
体现汉字特点:音形义合一 遵循识字规律:多认少写,认写分流;主动识字,
学以致用。
[例2] 用手机录制微课 [例3] 手机+白纸
听读字音 → 辨读字形 → 悟读字义 → 美读词语 → 写好汉字
《说文解字》:“模,法也。”
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 思维的方法。
建模优模方法 1
原型 → 模式 → 新型
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 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 究的开始。
沈老师课的内容是 “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 不退位和退位)。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区教研员何老师一起观了 沈老师的课。
模式是客观实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 式),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 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 像模式和语义模式)。
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乔伊斯等人提出, 《教学模式》(1972)介绍了22种教 学模式。
教学模式:依据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 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 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 系。
鄢文俊的字族文识字 谷锦屏的小学听读识字 黄剑杰的科学分类识字 黄亢美的字理识字 陈树民的潜能识字 李卫民的奇特联想识字 王春民的电脑双拼识字 北京景山学校的集中识字 戴汝潜的大成序法识字……
舍恩(1987年):“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公 式: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
①视频激趣,发现问题; ②聚焦问题,提出假设; ③设计实验,小组评估; ④优选方案,实验验证; ⑤得出结论,总结反思。
聚焦核心问题,形成探究专题; 提出多种假设,设计探究方案;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总结反思,提升智慧。
聚焦核心问题 形成探究专题
提出多种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 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 师。”
请您美美回顾,沉浸反思:
您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 经验有哪些特点?
如用五个词语概括,就是…… 如用三个词语概括,又是…… 如用一个词语概括,只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 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 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微课深研
以学生真实学习活动发生为微课深研起点 以学生高效学习活动持续为微课深研难点 以学生高质学习活动提升为微课深研重点 以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为微课深研落脚点
2、建模有序
定性建模的基本程序:(1)建模目的;(2)典 型课例;(3)抓住特征;(4)确定关键词; (5)简要表述;(6)具体实施;(7)形成子 模式群;(8)建模评价。
教育在于激活人的天赋:让傻的变聪明,使潜能成 现实。
变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为反复成功的良性循环。 (成功是成功之母)
请您沉浸反思,理性审视:
您校新课程课堂模式存 在哪些突出问题?
请用“画问题树法”或“鱼骨刺法”分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请您
边聆听,边感悟
建议用“思维导图法”优化自己的新课程课堂模 式……
认读感知:朗读或默读课文 辨体析题:辨析文体、标题 定向问答:学生的三问三答 深思质疑:生提问师生评问 复述整理:口述或自读笔记
(导读的“三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
读读 议议 讲讲 练练
最初的教学改革效率低下
0+45:教师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
10+35:教师辅导控制在10分钟之内
“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 直面于“人” 根植于“爱” 发轫于“美” 着力于“导” 作用于“心”
建模优模方法 2
问题 → 模式 → 求解
课堂自主学习怎样才 高效?
启。即启发。 读。即阅读。 练。即练习。 知。即当即知道结果。 结。即小结。
定向:确定学习重点 自学: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小组讨论解疑 答疑:全班讨论答疑 自测:学生自我测验 自结:学生回忆总结
只有进行模式的检验、变换及组合,整体地将理 论、模式、实践三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有效地建 模、选模、用模、评模。
4、与时俱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课型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 无模之模,乃为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