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采用污灌节省了灌溉用水,并且使污水得到了土壤的净 化,减少了治理污水的费用。
但因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矿企业废水中含有许多有毒、 有害物质,成分相当复杂,如果将这些污水、废水直接 输入农田,可能造成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
水质污染型的土壤污染特征
经由水体污染所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由于污 染物质大多以污水灌溉形式从地表进入土体, 所以污染物一般集中于土壤表层。但是,随着 污灌时间的延续,某些污染物质可随水自土体 上部向土体下部迁移,有时甚至达到地下水层。
有害固体废物长期堆存,经过雨雪的淋溶作用,可溶成分随 水从地表向下渗透,并向土壤迁移转化,有害物质富集,使 堆场附近土质酸化、碱化、硬化,甚至发生重金属型污染。
这种污染的污染特征属点源性质,主要是造成土壤环境的重 金属污染,以及油类、病原菌和某些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污染。
4. 农业污染型
指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不断使用化肥、农药、城市垃圾堆肥、 污泥等引起的土壤环境污染。污染程度与化肥、农药的数量、 种类、利用方式及耕作制度等有关。
害(鞠美庭,2004)。
污染判定:
从土壤污染的概念来看,判断土壤是否发生污染有两个指 标:
一是土壤背景值(或本底值):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 超过背景值,即发生了土壤污染。
二是生物指标,土壤中某有害元素或污染物含量较高时, 被植物吸收的量也相应增加,可引起植物的一系列反应, 土壤微生物区系会发生变化,受污染的植物被人们食用后 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上述植物、微生物及人体受 到的危害程度等均可作为度量污染的生物指标。
2. 大气污染型
污染物质来源于被污染的大气,其污染特点是以大气污染源为中 心呈环状或带状分布,且长轴沿主风向伸长。污染的面积、程度 和扩散的距离,取决于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形 式及风力大小等。
大气污染型的土壤污染特征是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主 要污染物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它们通过 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使雨 水酸度增加,从而引起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肥力与生态系统地 平衡。
有些农药如有机氯杀虫剂DDT、六六六等,可在土壤中长期残 留,并在生物体内富集。氮、磷等化学肥料中凡未被植物吸收 利用和未被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会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 入地下水,成为潜在的环境污染物。
各种大气飘尘中包括重金属、非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散落 物等多种物质,它们也会造成土壤的多种污染。
3. 固体废物污染型
固体废物系指被丢弃的固体状物质和泥状物质,包括工矿业 废物、污泥和城市垃圾等。在土壤表面堆放或处理、处置固 体废物、废渣会占用大量耕地。
固体废物除了占用大量耕地之外,还可通过大气扩散或降水 淋滤使周围地区的土壤受到污染,因此,将这种土壤污染称 为固体废物污染型。
目前,我国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 近年来,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700ha,因
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3ha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 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
污灌有没有好处?
很多年来污灌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灌 溉形式。如果使用恰当,利用经过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 水或某些工业废水进行农田灌溉,一般可有增产效果, 因为这些污水中含有许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二)土壤污染的类型
1. 水质污染型 2. 大气污染型 3. 固体废物污染型 4. 农业污染型 5. 综合污染型
1. 水质污染型
这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类型,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 城市生活污水和受污染的地面水体。
据报道,在日本曾有受污染的地面水体所造成的土壤污染 占土壤污染总面积的80%的情况,而且绝大多数是由污水 灌溉(污灌)造成的。
理论上: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 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
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存在吗?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开放体系,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 和演变中,特别由于人类对土壤需求的日益扩展, 地球上的土壤几乎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目前已经很难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 影响的土壤。因此,所谓土壤背景值只能代表土壤 某一发展、演变阶段的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数值,即
土壤污染的概念:
现在介绍土壤 污染的概念!
土壤污染就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污染物), 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出了土 壤的容纳能力和土壤的净化速度,因而使土壤的 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积 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破坏了土壤的自然动态平 衡,从而导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 恶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以致造成作物产量 和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引起对生物和人类 的直接危害,甚至形成对有机生命的超地方性危
第五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与污染源 第二节 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与污染源
一、土壤污染与土壤自净 二、土壤环境污染物与污染源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
一、土壤污染土壤背景值
介绍土壤污染之间 先介绍土壤背景值!
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能不受 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
土壤背景值的获得
确定土壤背景值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基础性研究。 我国在1990年出版了《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
一书。 土壤背景值的研究技术系统:情报检索、野外
采样、样品处理和保存、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分析数据统计检验、制图技术等。
“基准” 数据
土壤背景值的应用
农田施肥:是预测元素丰缺程度,制订施肥规划、方案 的基础数据。
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质量评价,划分质量等级和进行污 染评价,划分污染等级,均必须以土壤背景值作为基础 参数和标准。
土壤环境容量: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订土壤 环境标准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环境医学和食品卫生:通过对元素背景值的分析,可以 找到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群之间某些异常元素的相互 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