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指导》设计要求与内容1、设计要求工作台水平行程20mm ,重复精度0.05mm ,承重1.5kg ,运行速度5mm/s 2、设计内容确定丝杆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参数;丝杆传动的设计计算;轴承、联轴器、润滑、联接件的选择及校核计算;绘制装配工作图及零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设计任务① 丝杆传动装配图1张(A4图纸); ② 零件工作图2张; ③ 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4、螺旋传动的基本介绍螺旋传动(screw drive),利用螺杆和螺母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
主要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将转矩转换成推力。
螺杆与螺母的运动关系式为:ϕπ2hP l = 其中:l ————螺杆(或螺母)的位移(mm); h P ————导程(mm);ϕ ————螺杆和螺母间的相对转角(rad )。
二、总体方案的构想按工作特点,螺旋传动用的螺旋分为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和调整螺旋。
①传力螺旋:以传递动力为主,它用较小的转矩产生较大的轴向推力,一般为间歇工作,工作速度不高,而且通常要求自锁,例如螺旋压力机和螺旋千斤顶上的螺旋([螺旋千斤顶])。
②传导螺旋:以传递运动为主,常要求具有高的运动精度,一般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工作,工作速度也较高,如机床的进给螺旋(丝杠)。
③调整螺旋:用于调整并固定零件或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般不经常转动,要求自锁,有时也要求很高精度,如机器和精密仪表微调机构的螺旋。
按螺纹间摩擦性质,螺旋传动可分为滑动螺旋传动和滚动螺旋传动。
滑动螺旋传动又可分为普通滑动螺旋传动和静压螺旋传动。
通常所说的滑动螺旋传动就是普通滑动螺旋传动。
滑动螺旋通常采用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其中梯形螺纹应用最广,锯齿形螺纹用于单面受力。
矩形螺纹由于工艺性较差强度较低等原因应用很少;对于受力不大和精密机构的调整螺旋,有时也采用三角螺纹。
一般螺纹升程和摩擦系数都不大,因此虽然轴向力F相当大,而转矩T则相当小。
传力螺旋就是利用这种工作原理获得机械增益的。
升程越小则机械增益的效果越显著。
滑动螺旋传动的效率低,一般为30~40%,能够自锁。
而且磨损大、寿命短,还可能出现爬行等现象。
由于此处工作台的行程仅为20毫米,速度为5毫米/秒,处于低速运行状态,无寿命要求且精度适中、运行平稳,综合以上几点分析,选用螺旋传动。
螺旋传动一般有两种形式:1、螺杆固定并转动,螺母移动。
如图示:该装置的特点为机构的轴向尺寸取决于螺母厚度及其行程大小。
机构刚性较大,结构紧凑,适用于工作行程较长的精密加工设备和监测器。
2、螺母移动,螺杆转动并移动。
如图示:该装置的特点为螺母起支撑作用,可消除螺杆和轴承之间可能产生的轴向窜动,容易获得较高的传动精度。
结构简单,但轴向尺寸较大,刚性较差,适用于微动机构。
缺点是所占用轴向尺寸比较大,刚性较差。
综合以上思考,最终选定第二种方案。
三、设计过程1、弹簧的设计弹簧的材料使用碳素弹簧钢65Mn 。
为压缩弹簧YI 型,该弹簧易于制造,结构紧凑;适于小空间。
弹簧载荷计算公式为: nD Gd F 348λ=式中:G ————弹簧材料切面模量; d ————簧丝直径;D ————弹簧中径;在这里参数选择为:G = 78000MPa d=1 mm D=11 mm λ=30 mm n=10 计算得:k F = 21.3 N2、工作台的设计工作台材料为灰铸铁(HT250),此种铸铁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良好的耐磨性能,且灰铸铁本身的抗压强度高于抗拉强度,故适用于铸造受压状况下的工作零件。
但灰铸铁的脆性很大,不宜承受冲击载荷。
热处理有以下几步:① 消除内应力退火, ② 改善切削加工性退火, ③ 表面淬火。
灰铸铁分≥HT250与≤HT220,其密度分别为7.35g/cm³;与7.2g/cm³。
这里用到的灰铸铁为HT250,则密度取7.35g/cm³ ,工作台体积为55000mm 3,则质量为0.4kg ,同时要求载重1.5kg ,则总质量为1.9kg 。
取灰铸铁的摩擦系数μ=0.3,则摩擦力: μF =μ(物台m +m )= 5.7 N 。
3、基座的设计基座呈“凹”字形,由底座和导轨两部分构成,如图示:底座比较厚,质量较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同时导轨采用“V ”字形滑动导轨。
该导轨的特点为导向性好,能自动补偿磨损。
材料用灰铸铁,为了提高导轨表面硬度,采用表面淬火工艺,表面硬度可达55HRC ,导轨的耐磨性可提高1~3倍。
4、螺杆的设计计算1)螺旋副的选择在精密机械中,螺旋传动可以分为示数螺旋传动、传力螺旋传动和一般螺旋传动三类。
传力螺旋传动机构用于传递动力,如螺旋压力机,螺旋千斤顶等。
传力螺旋传动需要承受较大载荷,因此要有足够的强度,故多采用梯形螺纹或锯齿形螺纹。
梯形螺纹适用于传动双向动力,且适用于精密机械中相对位移的机构,本实验采用梯形螺纹,单头右旋。
梯形螺纹的特点:①牙型角α=ο30,螺旋副的大径和小径处各有相等的径向间隙a。
c②牙根强度高。
螺纹工艺好,内外螺纹以锥面贴合。
③对中形好,不易松动。
2)螺杆的相关参数丝杆采用45号钢铸造。
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 。
螺杆所受轴向载荷为F=μF +k F =5.7+21.3=27N ,这里取F=50N 。
螺杆中径的计算公式为 pp Fd ψ8.02≥ 其中:F ————轴向载荷;p p ————许用压强(7MPa) ψ=2计算得:d 2≥1.512mm取螺杆公称直径为10mm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到相关参数,如图示5、螺杆相关参数的校核公称直径d 螺距P 中径 大径4D小径d310mm2mm9mm10.5mm 7.5mm①耐磨性 校核公式为: []p hbd FPp ≤=2π 式中:p ————螺纹工作表面计算平均压强(MPa);[]p ————材料的许用压强(MPa);F ————轴向载荷(N ); P ————螺距(mm);2d ————螺纹中径(mm);h ————螺纹工作高度(mm),P h 5.0=; b ————螺母高度(mm)。
计算得:p =0.22MPa<[]p =6MPa 校核结果: 满足 ②螺杆强度校核公式为:当量应力ca p σσ≤ 转矩 a 2t r fM =2sin 2F πα⎛⎫⎪⎝⎭式中:3d ——外螺纹小径,取7.5mm ;p σ ——螺杆的许用应力,查机械手册可取值71-118.3MPa ; α ——牙型角,取30°; 计算结果:t M = 111.2N/mm ; ca σ= 20.305MPa p σ≤校核结果: 合格。
③螺杆刚度校核公式为:轴向载荷使导程产生的变形:F 23FS 4FS S ==EA Ed π∆ ; 转矩使导程产生的变形: 2t 24316S Gd M M S π∆=;导程的总型变量:ΔS =ΔS F +ΔS M 。
式中:G ——螺杆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对于钢G=8.5×104N/mm 2; 计算结果:ΔS F =0.63×10-5mm ;ΔS M =0.41×10-5mm ; ΔS=1.04×10-5mm ;许用导程型变量查机械手册,查螺杆每米长的允许螺距变形量ΔS /S ×103, 可得变形量为:7.4μm/m ,本螺杆采用的7级精度,允许的最大变形量为30μm/m 。
校核结果: 合格。
④螺纹强度由于螺杆和螺母使用的是同种材料,那么只用分析螺母的螺纹即可。
校核公式为:螺杆剪切强度:ap 4=bn F D ττπ≤螺杆弯曲强度:a 1b bp243F H =D b n στπ≤式中:D 4——内螺纹大径,取值12.5mm ;p τ——螺纹牙的许用切应力,查机械手册可取值0.6p bp σσ、——螺纹牙的许用弯曲应力,查机械手册可取值(1~1.2)H 1——螺母高度,12H =d =0.75mm ψ; n ——旋合圈数,1H n==12p。
计算结果:p b bp=0.212=0.357ττσσ≤≤校核结果:合格。
⑤自锁螺旋升角:λ=2Sarctan dρπ≤,当量摩擦角:f=arctancos2ρα, 式中:f ——摩擦因数,查机械手册可取值0.15; S ——导程,mm 。
计算结果:S = 3mm 时,ρ′= 7.5°,λ= 4.7°≤ρ′。
S = 1.5mm 时,ρ′= 7.5°,λ= 3.75°≤ρ′。
校核结果: 合格。
6、误差分析(1)螺纹参数误差 ①螺距误差螺距误差分为单个螺距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在传动过程中,螺杆的螺距误差将直接影响传动精度。
而螺母的螺距累积误差对传动精度没有影响(它只影响空回的大小)。
因此设计时,应对螺杆提出严格的精度要求,而对螺母只取适当的加工精度即可。
②螺纹中径误差中径误差直接影响螺旋副的间隙及旋合性能。
为使螺杆螺母的转动灵活和储存润滑油,必须保证螺纹中径公差(螺杆中径上偏差为零,螺母中径下偏差为零)。
所选螺纹的优先配合公差如下表所示:故选择的螺纹配合公差为7H/7h③牙型半角误差牙型半角误差存在于螺纹牙两侧,会使螺纹啮合轴向间隙发生改变。
但对于螺纹全长而言,因是在一次装刀切下来的,所以牙型半角误差在螺纹的全长上变化不大,对传动精度影响很小。
(2)螺旋传动机构装置误差①偏斜误差在螺旋传动机构中,如果螺杆的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方向不平行,而又一个夹角时,就会发生偏斜误差。
②温度误差如果螺旋传动的工作温度与制造、装配时的温度不同,就会引起螺杆长度和螺距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传动误差,这种误差就是温度误差。
在本设计方案中,因为螺杆的工作行程比较短,又工作于常温的状态,故温度误差可以忽略。
四、总结精密机械设计这门课程至此已经画上了句号,课程设计说明书也接进了尾声。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
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得不承认,课程设计是很辛苦的。
但是,也正是通过这次亲身体会,在为期四周的时间中我收获颇丰。
不仅对我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了解到了精密仪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和应用。
有个词叫做眼高手低,本来以为它跟我不沾边,可是经过课程设计我才知道原来我也是眼高手低!在开始前,我觉得这个课程设计很简单,无非就是几张工程图和一篇说明书罢了,但是在真的着手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头绪,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