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死因监测现状与未来讲解

死因监测现状与未来讲解

③ 形成了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水平能承受的保健体系。 基线调查显示,40万人口的定县,年人均收入30元(15美元),
粗出生率和粗死亡率分别为40.1/1000和32.1/1000,婴儿死亡率 为199/1000, 腹泻与痢疾是6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新生儿破 伤风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37%的死因,是可以通过公共 卫生措施预防的。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出生、疾病、死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正是根据上述模式,是1978年由何广清教授倡导建立的综合疾 病监测系统。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
中国死因报告系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北京,南京有死因登记报告系统。
死因回顾性调查
中国1973-1975年死因回顾性调查 1992年死因回顾性调查 2006年死因回顾性调查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
死因监测
公共卫生学家陈志潜在河北定县农村社区卫生实验示范区建设 中开创的。
① 收集社区基本信息,并建立定期采集制度。所采集的信息包括 患病和死因、学生健康状况、村民经济状况;
② 每村培养一名村卫生员,完成基本卫生工作,但不提供治疗服 务,他(她)们的工作得到上级社区中心的支持和监督。
5
全球死因报告系统
WHO地区
总数
可获得完 整数据的 国家数量
国家数量
可获得有用 数据的国家
数量
无近期数据的 国家数量
不能获得数据 的国家数量
非洲
46
1
4
42
25
美洲
35
14
33
2
0
东地中海 21
3
7
12
6
欧洲
52
39
50
20东ຫໍສະໝຸດ 亚1104
7
4
西太平洋 27
7
17
10
4
世界
192
64
115
75
39
2019/6/9
采取ICD-9或ICD-10作为死因登记编码,28个国家错误 编码高于20%;
其中39个国家的资料可以使用,其中12个国家的资料质 量较高。
很少国家的死因登记质量很高,中高质量的国家仅占全 球20%,很难为决策提供参考。在公共卫生系统建设中, 健全死因登记系统十分重要。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09~1934年我国有18个区域发表了关于婴儿死亡率的报 告,1925年广州婴儿死亡率高达555.0‰,据陈达估计, 1934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275.0‰。1917~1933年全国各地 区有31处发表死亡率报告,其中仅17处的报告较合理。综 合上述资料,估计当时全国的总死亡率为33.0‰(陈达, 1981)。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
中国的死因调查和监测
1910年10月~1911年4月中国东北发生的流行性鼠疫;
中国最早的现代人口普查是在1909年至1911年进行的,但 这次普查仅有4个省完成,因1911年辛亥革命而终止。
金陵大学1929年至1931年组织的农业调查,收集了农村人 口资料,涉及17个省、101个区域2817名死亡男性和2682 名死亡女性。根据该调查结果,编制了中国农民寿命表。 当时中国农民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男性为34.85岁、女性为 40.08岁[[1]]
其他来源的死因回顾调查和死因登记很多,覆盖人 群不请
医院死因直报系统:2004年开始有80%的县级医院 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报告医院死亡个案信息。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
死因统计工作质量评估框架
数据质量 相关产出 可比较性 产出的及时性 数据的可及性
过去50年,中国分别发展了四个与死因报告有关的系统:
1957年开始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 1978年开始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1995年开始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
监测; 2004年开始医院死因网络报告系统。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
中国死因登记现状
计算疾病负担,指导资源配置 干预评价 千年发展目标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死因登记和监测历史
伴发疾病控制产生而产生;
最早的监测可以追溯到1348年鼠疫流 行期间。
1532年,伦敦议会提出了有关死亡登 记的议案。英国学者John Graunt于 1662年[2]发表了著名文章“关于死亡 资料的自然和政治观察” 1839~1879年间,William Farr[1]作为 大不列颠共和国生命登记部统计司的 负责人,负责收集、分析死亡数据, 并发布死亡情况周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105个WHO成员国死因垃圾编码情况
垃圾编码类别 中位数
不明原因死亡 4.0
垃圾编码分布
第25百分位 第75百分位


2.1
8.7
伤害
0.5
0.2
1.3
癌症
1.0
0.5
1.5
心血管疾病 5.3
2.7
7.7
合计 12.0 7.0
17.2
最大值
44.0 5.1b 2.7 23.4 48.8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全球死因监测现状
2003年全世界有115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死因, 75个国家没有报告;
只有64个国家死因报告覆盖率比较完整,23个国家死因 登记覆盖人群达到90%,欧洲国家达到100%;
有28个国家覆盖人群低于70%,非洲国家低于10%;中 国和印度死因登记覆盖率很低,但他们采取抽样方法作 为补充。
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57年以来,开始在几个城 市登记死因。目前覆盖全国90个区县、约1.2亿人口, 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和中东部地区。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1990年,通过多阶段整群随 机抽样,建立了由145个监测点组成的全国疾病监测 点系统,目前覆盖所有省,约1000万人;
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1996年,卫生 部妇幼司在部分地区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 妇死亡进行监测。具体覆盖人口数不清。
死因登记和监测工作进展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周脉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提纲
死因登记和监测的历史与现状 死因数据的质量评价 死因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数据的展示与共享 死因监测的发展方向
2019/6/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死因登记和监测的重要性
了解人群死亡水平和模式
确定疾病控制优先权(限制车速,安全带法、 限制酒后驾驶法律的制订和实施,肺癌的研究 与控制,淮河流域癌症高发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