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蒙医五味甘露药浴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蒙医药浴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常用的蒙医五味甘露药浴功效,阐述医五味甘露药浴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壮医药浴;作用机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49-01
药浴是蒙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蒙医药浴源远流长,是千百年来蒙古族人民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自古至今,蒙医药浴一直是壮族人民预防疾病、强身健康的重要方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传统医学,尤其是民族医学的崇尚程度越来越高,对包括蒙医药浴等民族医学预防疾病的方法的不断重视,使壮医预防疾病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蒙医药浴主要方法有药水浴、蒸汽浴、缚敷浴三种,其中水浴为常用,蒙医五味甘露药浴水浴中最好的方法。
本文就蒙医五味甘露药浴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1 蒙医药浴的作用机理
蒙医药浴是利用水的作用使人体的外部浸渍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施治方法。
药浴的原理是逐体内热邪和病气于黄水中,再使黄水自毛孔中排出,从而改善气血的运行。
基于漫长形成的丰富经验的传承,在预防、保健、养生、疾病治疗和康复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最终实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2常用的蒙医五味甘露药浴和特点
以冬青叶、刺柏叶、水柏枝、麻黄、小白蒿所组成称为五味甘露浴。
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长久以来经久不衰而不断发展,特别是蒙医经典《甘露点滴》[1]及《蒙医药选编》[2]等著作对五味甘露浴的传统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它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明确记载。
蒙医学认为,五味甘露之药有各自的功能主治等蒙药特征外,传统理论认为五味配合,具有祛巴达干(似祛寒),除黄水(似燥湿),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等功能。
用以治疗四肢僵直或拘挛,胃火衰败,脾血不足,肾脏寒症赫依(气),外症汤疮以及皮肤疾病等症颇有良效。
根据病情加减,疗效繁多,故蒙医经典盛称“甘露之液”
3 蒙医五味甘露药浴的应用
蒙医五味甘露药浴疗法具有发汗,消炎,止痛,平黄水,活血通络。
对风湿类疾病,尤其对类风湿性
关节炎、风关炎、强制性脊柱炎、布鲁氏杆菌病、产后风、皮肤病(尤其对银屑病)、偏瘫等有独特疗效。
将药浴散倒入浴盆,并根据病情,配好加味药,与主药同时注入浴盆。
水温40
℃,浸泡全身或患病部位,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浴后卧热炕发汗。
浴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7日。
总之,蒙医药浴是在壮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药物放在水中,利用水的温热刺激,通过浸泡、洗浴、冲洗局部或全身,来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一种预防保健方法。
参考文献:
[1] 伊希巴拉吉尔.甘露点滴[M].锡林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0:340.
[2] 罗布桑却泊勒.蒙医药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5:431.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