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编版

在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编版

在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在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2011年3月23日)同志们: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出席本次会议的海南省卫生厅局领导、各示范医院领导及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对承办本次会议的海南省中医院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是在全国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2011年中医药工作重点,中医药事业面临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首次全国中医药信息化示范工作座谈会。

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10年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中医药信息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中医医院(包括民族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化实现更快更好和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新道路提供重要支撑。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医改为契机,认真开展中医药信息化基础工作为了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落到实处,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去年以来,我局组织有关专家就卫生信息标准研究、技术规范和试点工作与中医药信息化衔接工作,进行了紧密配合,同时,启动了中医药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一)配合医改,开展信息标准和规范制定工作。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受到了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遵循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律,开展中医药信息标准和规范研究,为中医药信息化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与卫生部共同发布《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后,我局发布了《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转发〈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的通知》,提出了中医药信息化试点方案,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为适应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我局于去年组织修订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现已在局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研究制订了《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含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功能技术规范》等,相关正式文件正在研究起草之中。

三是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修订,提出在建立国家、省、地市三级信息平台,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医疗服务信息、新农合医疗信息、药品管理信息、卫生综合管理信息五大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本数据库,健全覆盖全行业的卫生专网(简称3521工程),以及在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等任务中,应包括中医药信息化相关建设任务的意见,《指导意见》近期将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

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也加强了对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努力增加投入,集中力量抓好规划设计,这无疑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深入调研,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各项政策措施迅速展开,从管理层面、业务层面和服务对象层面都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我局在认真总结“十一五”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广泛深入调研,科学筛选建设项目,组织起草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会前已发给大家。

中医医院信息化是规划的重要内容,各示范单位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从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和角度,深入研究“十二五”期间中医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好“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要突出前瞻性,讲清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要求。

要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应用、统筹规划、合力建设的总体原则,把握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思路,突出重点。

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好本单位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工作重点。

(三)认真总结,推广示范工作成功实践的典型经验自去年4月,我局在无锡召开全国中医药信息化经验交流会以来,各示范单位按照会议要求,一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创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着进展和成绩。

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涌现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这些经验对全国有普遍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据2010年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2845家中医医院中,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单位占79.09%,其中:具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占68.65%,具备医生工作站的占37.86%,具备护士工作站的占61.55%,具备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占74.41%,具备病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占51.60%。

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了大量工作,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引领着中医药行业信息化的方向,体现的是国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一种新理念,给群众的健康效益来了实惠,极大地调动了中医药系统的积极性,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和健康质量,成为卫生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桥梁纽带,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医院的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应用水平与综合性医院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信息化发挥的作用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医信息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中医药信息基础研究、信息标准体系开发还比较薄弱;信息化投入不足与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

如何解决在政策、管理和技术等层面的问题,强化科学指导,健全制度规范,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各示范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提高对中医药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紧密围绕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心,认真思考,攻坚克难,迎接新的挑战,承担起建立实用共享的中医药信息系统的历史重任,适应医改对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全面把握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形势在将要出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落实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工作安排的意见》中提出“继续推动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中医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按照统一项目安排,在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中医医院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

在51个中医医院试点基于中医电子病历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继续开展专科管理与协作网络平台建设,在已有300多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通重点专科管理与协作全网平台的基础上,在部分地市级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特色专科视频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远程会议等工作。

继续开展中医医疗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数据库。

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中,将具有中医药内涵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资源纳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体系建设内容”。

从上述医改任务部署的时间表上可以看出,政府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政府在信息化资金投入和政策导向上,将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明确重点,注重信息化建设成效。

“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中医医疗服务和应急体系更加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有关医改文件政策,紧密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任务部署,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机构功能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制定本地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注重成效,实现滚动式发展。

中医医院信息化工作一定要围绕这一目标要求,确定信息化建设重点,保障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符合医改的总体要求,符合中医医院工作制度与流程,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深化医改和中医药服务的期望和需求。

(二)强化制度,保障信息化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大家应该认识到,当前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如电子病历合法性、数字签名有效性、患者信息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规范性制度措施还有待健全与规范。

同时,要注重中医药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避免受单纯技术驱动影响,在没有技术支持和运维保障基础上,盲目开展建设项目,导致需求不明确,保障不到位,信息系统难以运行和发挥效益等方面问题。

(三)重视基础建设,抓好复合型人才培养。

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当前适合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理论技术、信息标准还需要积累和完善;第二,当前信息化软件开发能力和运维保障能力还难以适合大规模信息化应用要求;第三,当前许多地区和单位的计算机装备、网络设施、安全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根本条件,研究基础不坚实,试图在很大范围内,实现跨医院、跨区域的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只能是一个空想。

为此,我们要继续抓紧中医药信息化基础建设,注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定基础,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建设队伍、提升能力是信息化成功实践的必要条件。

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缺乏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地方,做标准、做项目、做科研、做医院,就是那么几个人,术业有专攻,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性那么强的工作,没有专业分工,没有专业队伍,水平不会很高。

再如,医改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需要有更强的机构和队伍来实现目标,而我们从上到下信息机构和人员依然未得到加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除各地卫生和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统筹规划之处,作为医院管理领导、业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中医药信息化相关知识,增强与信息技术人员沟通和交流;作为信息技术人员,一定要了解中医药管理和业务工作,明确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稳步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当前形势是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严峻考验。

各示范单位要主动承担起这项历史赋予的重任,做出应有贡献。

(一)要相互协作,加大技术培训和应用推广力度。

中医药信息化快速发展,必然引发人才短缺问题。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资金可以随着改革的深化、扶持力度的加大得到增加,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可以采购和积累,但是人才绝不可能短期内满足需求。

为此,各示范单位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技术培训和应用推广工作,既要注意培养高层次开发和研究人员,又要普及中医药信息化相关知识,加强对管理和业务人员的培训,丰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一是以示范单位为主要参与单位,组织建立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研究协作组,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制定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计划,充分发挥专家团队指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信息化示范、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