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井下急救必须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后搬运;对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一、止血1、手压止血法1)头顶前部止血:用手指压耳屏前上方的颞颥动脉。
2)额面部出血:手指压下额角前下凹的面动脉。
3)头后部出血:用手指压耳后突起下面外侧的耳后动脉。
4)肩部出血:在锁骨上窝摸到血管博动处,向后下方压锁骨下动脉。
5)上臂与前壁出血:在上臂侧中段将脚动脉压于骨干上。
6)手部出血:在手腕两侧压迫挠动脉与尺动脉。
7)下肢出血: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将股动脉压于股骨干上。
8)足部出血:用一手拇指压迫踝后下方的胫后动脉,另一手拇指压迫足背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方法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布料盖住伤口,然后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以达到止血目的。
3、加垫屈肢止血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它是利用肘关节和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
4、绞紧止血法可用毛巾、三角巾、绷带、衣片等折叠成节状,在伤口上先加垫,然后用带子绕衬垫一周打结,用小木棒插入其中,先提起,适当绞紧至不出血,而后固定。
. 学习.资5、止血带止血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
可用橡皮止血带压迫出血伤口的近心端进行止血。
二、包扎1、包扎材料1)胶布:用作固定纱布点和绷带2)绷带:有多种规格,可用于四肢和颈部的包扎。
3)三角巾:1m见方的,白布对角剪开即成,用于全身部位的包扎。
4)四头节:多用于鼻、下颌、前额及头后部的包扎2、包扎方法1)绷带包扎有以下几种:(1)环形包扎法(2)8字型包扎法(3)螺旋包扎法(4)螺施反折包扎法2)三角巾包扎有以下几种:(1)头部包扎法(2)面部包扎法(3)胸部包扎法(4)腹部包扎法(5)头(足)包扎法(6)悬臂带包扎法3)毛巾包扎法有(1)头顶部包扎法(2)单肩包扎法(3)全胸包扎法(4)腹部包扎法4)四头带包扎,用较宽1m长条白布或毛巾,将两端的中间顺向剪开,中间留约1/3长不剪开。
四头带包扎法适用于鼻、下颌、前额及头后等部位的包扎。
三、人工呼吸1、施行人工呼吸前应做的准备工作1)先将伤员搬运到安全、通风的地点,解开领口,放松腰带,脱掉靴子,注意保暖。
2)两肩垫高,使头向后仰至下颌尖和耳垂线与地面垂直,使口微,头偏向一侧。
3)口腔里若有煤、泥、血块、假牙等,可用手将其下颌掰开、拉出舌头,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伸入口腔直到舌根部,清理并取出异物。
4)用双手将伤员下颌骨抬起,使下牙越过上牙。
2、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将伤员仰面平放,解开衣服和领口,背部垫起10cm—15cm,使头尽量后仰,不垫枕头2)救护者跪在伤员头部一侧,一只手捏紧伤员鼻子,另一只手托起伤员的颈部或抬起下颌,使伤员的口呈微开状。
3)救护者自己先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将嘴贴紧伤员的嘴将气吹入,吹气量的大小应依伤员的情况而定,伤员身强力壮,吹气量宜大,反之宜小。
一般吹气后,以伤员胸部有微隆起为最合适。
4)每次吹完气后,要离开伤员的嘴,松开鼻子,使其呼气。
这样有节律的反复进行,每分钟做14—16次。
直到伤员恢复呼吸为止。
3、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4、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四、骨折的固定1、上肢肱骨骨折固定2、前臂骨折固定3、股骨骨折固定4、小腿骨折固定5、脊柱骨折固定五、伤员的搬运1、颅脑伤伤员的搬运2、颈椎骨折伤员的搬运3、胸、腰椎骨折伤员的搬运4、腹部受伤伤员的搬运5、骨盆受伤伤员的搬运6、肢体断离伤员的搬运7、昏迷伤员的搬运自救器自救器是一种小型的携带式防毒呼吸器具,主要用于井下发生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等事故时供矿工使用,使其免于中毒或至息。
自救器主要有三种:过滤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前两种供矿工使用,另一种主要供矿山救护队使用。
一、过滤式自救器(一)过滤式自救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AZL—40型过滤式自救器主要有金属上部外壳、下部外壳、前封口带及过滤器组成。
在过滤药罐装有一氧化碳触媒剂,它能在常温下将剧毒的一氧化碳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
为了排除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在自救器的口具盒设有降温网,用以降低吸入口腔空气的温度。
另外,在过滤药的下部装有一层高效率的干燥剂,用以滤掉吸进空气中的水分,保护触媒的催化活性。
在过滤罐的外面还装有一层纱布袋,用来滤掉空气中的灰尘。
(二)过滤式自救器的佩戴方法1、将自救器从腰带上取下或移至胸前,取下橡胶保护罩。
2、用拇指掀起开启板手,一直板到打开外壳密封,并用力拉口带。
3、打开并扔掉上部外壳。
4、抓住头带将过滤器拔出,扔掉下壳,从口具上拉开鼻夹。
5、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嘴唇紧贴口具,使口部密封,与外界隔绝。
6、两手拉开鼻夹弹簧,正确地夹住鼻子,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7、取下发全帽,把头带戴在头上。
8、戴上安全帽,立即撤离灾区。
(三)佩戴注意事项1、在井下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的征兆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不可等看到烟雾时再戴,因为无味的一氧化碳气体可能扩散到烟雾前面。
2、戴上自救器后,过滤器逐渐变热,吸气温度逐渐升高,证明自救器工作正常。
吸气愈热,说明一氧化碳浓度愈高,要忍住口腔干热继续戴下去,直至到达安全地点,千万不可因干热而取下口具,以防中毒死亡。
3、撤离途中,要匀速快步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快跑。
当感到呼吸困难时,可适当放慢行走速度。
4、若自救器外壳变形取不出过滤器时,可连同外壳一齐佩戴,这时呼吸阻力略大,但可以保证呼吸。
此时可用手托住过滤器,以减轻牙齿的负担。
5、过滤或自救器有效使用时间仅为40min,所以只能供本人从灾区撤离时使用,不能去救人或从事其他工作。
二、隔离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是靠化学生氧反应装置产生氧气,供佩戴者呼吸,因此,它的使用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在井下发生各种事故灾害时,氧含量降低到不能维持人体正常呼吸时也可使用。
它的使用时间,在中等活动强度情况下不少于40min,静坐待救可维持2h—3h。
该自救器为一次性产品,使用一次即报废。
(一)隔离式自救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隔离式自救器主要有外壳、封口带、开启环、生氧罐、启动装置、呼吸导管、排气阀、气囊、口水降温盒、口具、口具塞、鼻夹、背带、腰带等组成。
当人佩戴上隔离式自救器后,人体呼出的气体经口具、降温盒、呼吸导管进入生氧药罐,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与生氧剂发生化学反应—吸收二氧化碳后同时产生氧气,含有富氧的清净气体进入气囊贮存起来。
吸气时,在肺部负压的作用下,贮存在气囊中的气体再次经过生氧剂、呼吸导管、降温盒及口具进入肺部,完成呼吸循环。
当产生的氧气多于人体需要时,气囊因充气而膨涨,气囊上的硬壁随之拉动尼龙绳,把排气阀打开,排出多余的呼出气体,以保证呼吸的正常进行。
(二)佩戴方法1、用手指板启开启环,拉口带;2、掰开上盖,拉破硫酸瓶,扔掉上盖。
3、注意不要把尼龙绳拉断,造成启动装置失灵;4、将有呼吸软管的一侧贴身,把背带套在脖子上;5、拔起口具塞,立即咬住口具,不要放走气囊中的氧气,夹上鼻夹;6、调整背带长度,使口具不致被拉掉;7、将口水降温盒两边的布带子沿面部绕过两耳,系于头上,戴好安全帽,立即撤离。
(三)佩戴注意事项1、如果启动装置失灵,启动药块不启动,气囊未鼓起,则应在咬上口具后,用嘴向气囊吹一口气(若环境允许可多吹几口),立即夹上鼻夹,待药块放氧后即可正常行走,佩戴约20分钟后,启动药块由于受热而自行反应,这时氧气过剩,会有短时不适感,一般10秒—30秒后即可恢复正常。
2、如气囊气体很足,呼气困难时,可用手向外拉一下排气阀尼龙绳并立即松手,可以克服因排气阻力大而造成的呼吸困难。
3、撤离时,不要惊慌,要匀速快步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快跑,在未到达安全地点前,千万不可取下鼻夹和口具。
一、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一)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容及含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有着较为丰富的涵。
“安全第一”方针的具体含义有三点:(1)在煤矿生产建设整个过程中,要树立人是最宝贵的,矿工的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
(2)在煤矿生产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
(3)每个职工都要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把“安全第一”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
要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
要实现“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
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的关系上,只有以预防为主,才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防治形成之前,消灭在萌芽之中。
“预防为主”意味着预先熟悉并掌握矿井自然灾害因素规律,预先分析发生各种灾害或事故的可能性,预先采取防治措施,预先制订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依靠科学管理,技术装图示和对职工培训等有效的防措施,把各种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二)煤炭工业坚持“安全第一”方针的必要性“安全第一”方针是煤炭生产建设事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党和国家根据煤矿生产的条件,特点和自然规律,经验教训以及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产业工作方针。
1、煤矿生产的自然规律及特殊条件决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处于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中,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忽视安全,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煤矿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方针。
2、为了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和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发展生产必须保护生产轿生产力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身体健康,积极性高,并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因此,必须搞好安全生产保护生产力,作为改善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
3、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目的决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是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代表人民利益,保护人民利益。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增长的物质、文化生产的需要。
劳动者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正是关系人民利益最到关重要的大事,煤矿事故不仅严重侵害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给职工及其家属的生活造成很大困难。
所以,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4、煤矿生产的经验教训决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我国煤矿生产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什么时候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煤矿事故就大幅度下降,安全状况就大为好转,煤炭产量就会提高;不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忽视安全,事故就大幅上升,恶性事故频繁,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