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生殖系统教案模板

解剖生殖系统教案模板

解剖生殖系统教案模板
第1篇:妇科复习总结生殖系统解剖和系统生理妇产科学是为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及生育调控的专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
骨盆的分界:以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假骨盆和真骨盆。

真骨盆特点:宽而浅、前浅后深。

外阴,前面为耻骨联合,后面以会阴为界。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后壁长10-12cm。

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

子宫:
1、形态为倒置梨形,上宽下窄,分子宫体及子宫颈两部分。

子宫峡部约1cm,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

2、(1) 子宫内膜:受性激素影响,功能层有周期性变化,基底层无周期改变。

(2) 子宫肌层:0.8cm厚,外纵内环中交织,产后宫缩时血管收缩,有效止血。

(3) 子宫浆膜层:脏层腹膜。

有膀胱子宫返折腹膜,直肠子宫陷凹。

(4) 子宫颈:粘膜上皮细胞高柱状,腺体分泌粘液,临床意义—判断排卵。

阴道部为鳞状上皮覆盖,鳞柱交界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涂片可早期发现病变。

3、位置
子宫韧带(4对):
(1)圆韧带(round ligament):12-14cm,使宫底保持前倾。

(2)阔韧带(broad ligament):翼形的腹膜皱襞,外端延伸至盆壁,称骨盆漏斗韧带(含卵巢动静脉),内侧为卵巢固有韧带,两侧为宫旁组织,富含血管、神经、淋巴。

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

(3)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横行于宫颈与盆壁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4)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将宫颈向后上牵引,保持前倾。

由于这些韧带及盆底肌、筋膜的支托作用,使子宫呈前倾前屈位置。

输卵管:为精卵相遇的场所;分4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管壁分为:浆膜层、肌层(内环外纵,可逆蠕动运送受精卵)、粘膜层(高柱状上皮,纤毛可摆动)。

卵巢:产生卵子及性激素的性腺,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动脉:
1.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

2.子宫动脉:于宫颈内口2cm处,横跨输尿管达子宫侧缘。

3.阴道动脉:
4.阴部内动脉:
淋巴:
1.外生殖器淋巴:分腹股沟深、浅淋巴结2 组。

2.盆腔淋巴:3 组。

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髂总组成。

骶前淋巴组
腰淋巴组神经:
1.外生殖器由阴部神经支配。

2.内生殖器: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骨盆底:
(一) 外层:含会阴浅筋膜、3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及肛门外括约肌。

(二) 中层:即泌尿生殖膈,其间有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

(三) 内层:即盆膈,由肛提肌及筋膜组成。

有加强盆底托力及加强肛门与阴道括约肌的作用。

临近器官:
1.尿道(urethra):短而直,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urinary bladder):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3.输尿管(ureter):下行至宫颈外侧2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绕行入膀胱。

行子宫切除术结扎子宫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4.直肠(rectum):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应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5.阑尾(vermiform appendix):妊娠期可向上外方移位,妇女患阑尾炎时也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应注意鉴别诊断。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一生的阶段分期:
(1)胎儿期:
(2)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3)儿童期:4周-12岁(4)青春期:WHO规定为10-19岁,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时期。

(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5)性成熟期:18岁开始,持续30年。

(6)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40岁左右,经时1-2年,长至10余年。

(7)绝经后期:60岁以后称为老年期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为围绝经期。

10 % -30%妇女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月经的定义(mensturation):随卵巢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血的特征:不凝固、暗红色、含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出血的第一天至下次月经第一天为一个月经周期。

21-35日,平均28天。

每次月经持续时间为经期,2-7天,多为3-5天。

月经正常为30-50ml,超过80ml为多。

卵巢的功能:
1、排卵—生殖功能,
2、分泌女性激素—内分泌功能卵泡生长阶段: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
自月经第一日至卵泡发育成熟,称为卵泡期,10-14天。

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黄体形成及退化:排卵后7-8日为成熟黄体,排卵后9-10天退
化,寿命14天,形成白体。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

卵巢甾体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排卵前第一高峰,排卵后7-8日第二高峰(较平坦),月经前水平最低。

(2)孕激素:排卵后开始增加,排卵后7-8日达黄体成熟时最高峰,以后下降,月经时回复至排卵前水平。

(有升温作用,是排卵的重要指标)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内膜分功能层及基底层,功能层又分海绵层及致密层, 其组织学的周期性变化分3期: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在雌激素影响下,内膜很快修复,从薄到厚,间质致密、水肿,腺体数增多、增长、弯曲,至增生晚期内膜可达2-3mm,高低不平呈波浪形。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孕激素,腺体更长、屈曲,出现核下空泡;间质水肿、疏松加剧,晚期可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并超出内膜厚度。

此期内膜可厚达10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

体内雌激素水平更低,无孕激素存在。

内膜血循环障碍,组织变性、坏死、出血。

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

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排卵前,随E 水平不断增高,宫颈粘液分泌量逐渐增多,变为稀薄而透明,似蛋清,在排卵期达高峰,延展性较强,可拉成细丝达
10 cm以上。

在月经第6~7天涂片检查,干燥后可见羊齿状结晶,排卵前最典型。

排卵后,受P 影响,粘液量渐少,质地粘稠而混浊,延展性变差,拉丝时易断裂,涂片检查,结晶模糊,可见成排的椭圆体。

月经周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第2篇: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案07.12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08.年2月 26 日课程名称
妇产科护理学
年级
05
专业、层次
护理本科
授课教师
黄亦武
职称
副主任护师
课型(大、小)
理论大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