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泉足浴泰式保健按摩

富泉足浴泰式保健按摩

富泉足浴泰式保健按摩泰式保健按摩一、泰式洗浴保健按摩简介泰国式洗浴保健按摩简称泰式按摩,它是流行于泰国的一种按摩方法,是由我国的传统按摩手法演变而来的,它以活动关节为主,但无穴位之说,手法简单而实用,好学易懂,是洗浴后保健按摩的较佳手法。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吃、穿、住、行上开始追求高档化、现代化,并且开始注重自身保健。

各种规模的洗浴中心悄然兴起,人们浴后的保健已必不可少。

泰式洗浴保健按摩可以起到消除疲劳、强身健体、美容的作用,能够促进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因此,泰式洗浴保健按摩受到大众欢迎。

泰式洗浴保健按摩是跪式服务,左右手交替动作,用力柔和、均匀,速度适中,顺序进行,无痛苦。

浴后经泰式保健按摩可以使人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能,精力充沛,从而进人良好的工作状态;还可增强关节韧带的弹性和活力,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

泰式洗浴保健按摩整套手法需 120 分钟,亦可根据被按摩者的要求在特定部位,重点加强或重复手法,在感受中得以加深力度,透达肌肤深部。

二、泰式洗浴保健按摩顺序及操作手法(一)仰卧位按摩1(足部按摩预备式:受术者仰卧,双腿分开略宽于肩,施术者双腿跪在受术者双腿之间,并面向受术者。

(1)足背下压法施术者双手大拇指放于受术者足部趾尖内缘,其余四指自然放在足背,略呈扇形,手掌扣住足五趾,相互交替(左压一下、右压一下)做下压动作。

姿势如附图2—1所示。

要领:手掌心及掌根用力,用力方向垂直向下,用力不宜过猛、过大,以防拉伤筋骨,不能同时做下压动作,这是泰式按摩区别于其他手法的特点。

(2)点压足心法施术者双手大拇指放于受术者的足心部,其余四指自然放在足背。

虎口扣住足部内缘,大拇指用力点压足心,左右手相互交替动作,力度可大一些,方向垂直足底。

姿势如附图2--2。

要领:施术者要用大拇指的指腹压,力度可使受术者的足心略有酸痛感为宜。

(3)点揉足背法施术者双手大拇指放于受术者足背上端(足背与小腿交界处),其余四指自然下垂,左右手相互交替点揉足背并向足趾方向缓慢移动。

姿势如附图2—3。

要领:力量要适中,点揉相融合,频率不宜过快,用力方向要垂直足背。

切记应左右手相互交替动作。

(4)牵拉足趾法施术者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受术者的足趾,从小趾依次牵拉到大趾,左右手交替进行牵拉动作。

姿势如附图2—4所示。

要领:夹住足趾的力量不宜过大,以免受术者疼痛;牵拉方向斜向上,使足微微离开床面为宜,可有轻微的抖动。

(5)推扳足趾法施术者双手五指扣住受术者的双足五趾,做往返的推、扳动作,左右手交替进行。

姿势如附图2—5所示。

要领:要平推,用力不宜过猛、过大,应缓慢用力,以防止造成跟腱拉伤。

2(下肢部按摩预备式:受术者抑卧,双腿分开略宽于肩,施术者双膝跪在受术者双腿之间,并面向受术者。

(1)指压(双侧小腿内侧法施术者双手拇指指腹作用于受术者小腿内侧(靠胫骨下缘),其余四指自然并拢下垂,顺序从内踝向上直至胫骨内侧髁(即掴窝靠内侧部),左右手交替按压。

姿势如附图2—6、附图2—7所示。

要领:一定要用拇指指腹,不可用指尖,以免划伤受术者皮肤,用力要适度,以受术者产生酸胀感为宜,并且缓慢向上移动,不可过快。

(2)按揉膝部法施术者双手掌心作用于受术者的髌骨(即膝盖)上,身体略前倾,使全身的力量作用于膝部,双手掌心做按、揉的动作。

姿势如附图2—8所示。

要领:下按动作不宜用力过大,揉的动作幅度亦不宜过大,通过术者身体重心来调解双手力量的大小。

(3)掌按大腿正侧法施术者双手掌面作用于受术者大腿正侧,先从膝上部开始,逐渐按到大腿根部。

左右手交替进行。

姿势如附图2—9、附图2—10所示。

要领:随着按压部位上移,身体逐渐前倾,重心上移,此动作应与按摩膝部法相连接;切忌用掌根用力,应用整个掌面用力,使受术者不致疼痛。

(4)指压单侧小腿内侧法预备式:将受术者的一侧腿,摆放成约90度角的姿势,施术者面对其弯曲的一侧腿而跪。

然后,施术者的拇指指腹作用于受术者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顺序从内上踝至胫骨内侧髁(小腿上端),另一手扶住膝部,做单侧按压。

姿势如附图 2—11、附国o一12、附图2一13所示。

要领:一定要用指腹,用力要柔和、均匀,缓慢向上。

(5) 双手指压单侧大腿内侧法施术者双手拇指相并拢,按压受术者大腿内侧肌肉,从膝部至大腿根部,依次缓慢向上按压。

姿势如附图2——14所示。

要领:此动作紧接上一动作,双手拇指指腹要同时均匀用力;力度适中,以受术者产生酸胀感为宜。

(6)依次做动作,至大腿根部。

姿势如附图2一15所示。

要领:受术者的腿应放于施术者的腿上做动作;拿肌肉时不应用指尖,防止划伤肌肤,应用五指指腹拿住肌肉。

(7)腿单侧叩打法施术者双掌相合,五指呈扇形分开,自然放松,叩打受术者大腿、小腿肌肉,从大腿根部至小腿下端,往返两次即可。

姿势如附图2-16所示。

要领:此手法为放松肌肉手法之一,叩打时要轻柔,有节律,全身放松,用力不宜过猛,要像音乐节拍一样轻松、自然。

(8)肘小臂点按大腿法预备式:受术者的被按摩的一侧大腿放置在施术者内侧腿上,术者外侧腿伸直压住受术者的被按摩小腿。

然后。

术者用内侧(靠近受术者)手臂、肘点按后,手臂外旋下压。

受术部位:从大腿内侧上端至大腿内侧下端。

姿势如附图2—17、附图2—18所示。

要领:肘点接力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受术者疼痛。

一定要注意腿的姿势。

(9)肘小臂点按小腿外侧法预备式:受术者的一侧小腿支起,放置在施术者两腿之间固定。

施术者双膝跪在床上,夹住受术者小腿。

然后,施术者用靠近受术者身体一侧的手臂、肘点按小腿外侧(胫骨与腓骨之间),然后小臂伸直向下压,依次从小腿上端至小腿下端。

姿势如附图2—19、附图2—20所示。

要领:力度不宜过大;一定要注意腿的姿势。

(10)抹足背法预备式:施术者跪坐在受术者双腿之间,背向受术者,将受术者的被按摩腿放在术者的大腿上。

然后,施术者双手扶住受术者的足两侧,双手大拇指由内向外做倒“八”字抹的动作。

姿势如附图2—21所示。

要领:在做抹的动作时,双手用力要均匀而柔和。

(11)向内扳足法预备式:施术者背向受术者,跪坐在受术者大腿之间,将受术者的被按摩腿放在施术者的大腿上。

然后,施术者双手五指扣住受术者足面前端,向内用力做扳的动作。

姿势如附图2—22所示。

要领:利用身体的上半身重心后倾用力,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拉伤筋腱。

(12)肘点按足心法预备式:施术者双膝跪向受术者足部一侧或者面向受术者双膝而跪,一手托住受术者足跟部。

然后,施术者用靠近受术者身体的肘臂、肘尖点按足心。

姿势如附图2一23所示。

要领:肘点接力度可略大,使受术者足心产生酸胀感为宜。

(13)蹬大腿内侧法预备式:施术者双腿伸直,坐在受术者双腿之间,双手同时握住受术者的足腿,被按摩的大腿成90度屈曲。

然后,施术者双足蹬受术者大腿内侧,靠近掴窝处的足蹬住固定不动,另一足由大腿根部依次蹬按至大腿内侧近掴窝处。

姿势如附图2—24所示。

要领:用力柔和、缓慢,不宜过猛。

(14)指按小腿内侧法预备式:施术者双腿盘屈坐在受术者双腿间,受术者的被按摩腿成90度屈曲。

然后,施术者一手扶住被按摩腿的膝盖,另一手的拇指按压小腿内侧,从内踝处至小腿内侧近掴窝处。

姿势如附图2—25、附图2—26所示。

要领:指压部位是胫骨内缘,力度柔和、缓慢,受术者产生酸麻的感觉即可。

(15)搂大腿外侧法预备式:受术者的腿呈30度屈曲,放于床面上,施术者的双腿盘屈,面向受术者。

然后,施术者一手扶住被按摩腿的膝盖,另一手扣住被按摩大腿外侧肌肉,向内做搂的动作,依次由大腿根部至膝部。

姿势如附图2—27所示。

要领:搂的动作,应用五指指腹用力,不可用指尖,以防划伤皮肤。

(16)掌按大腿内侧法预备式:施术者双膝跪在受术者双腿之间,面向被按摩肢体一侧,外侧手扶住膝部。

然后,施术者内侧手手掌面按于被按摩的大腿内侧,由大腿根部至大腿近掴窝处。

姿势如附图2——28所示。

要领:施术者将身体的重量作用于掌面,来调解手掌按的力度。

力度不宜过大。

(17)叩打大腿内侧法预备式:施术者盘腿坐于按摩床上,受术者大腿放于施术者的大腿上。

然后,施术者双手握空拳,叩打大腿内侧,由大腿根部至大腿近掴窝处。

姿势如附图2——29所示。

要领:此手法为放松手法,不可用力,要有节律地叩打。

(18)小腿外侧按法预备式:受术者仰卧,蜷起一腿,施术者双膝跪压在被按摩腿的足面上。

然后,施术者以一手轻扶蜷腿的膝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自下至上,依次按压小腿胫、腓骨之间的骨缝。

姿势如附图2——30、附图2——31所示。

要领:强调施术者一定用膝部压住受术者的足面,使其固定;用拇指指腹缓慢向上移动,用力均匀、柔和。

(19)大腿外侧按法预备式:受术者仰卧,蜷起一腿,施术者双膝跪压在被按摩腿的足面上。

然后,施术者以一手轻扶被按摩腿的膝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自掴窝外侧部至大腿根部外侧按摩。

姿势如附图2—32、附图2—33所示。

要领:用指腹按于骨缝间,用力要柔和、均匀,缓慢沿腿向上。

(20)大腿正侧夹法预备式:施术者双膝跪在床上,双腿夹住受术者的足部,被按摩的腿蜷起。

然后,施术者双手十指交叉,夹住大腿正侧部肌肉,自下至上,依次由松到紧用力。

姿势如附图2—34所示。

要领:夹起肌肉时,不可用强力,要缓慢由松到紧地用力,力度使受术者能忍受为宜。

(21)搂小腿法预备式:受术者仰卧,蜷起一腿,施术者双膝跪压在被按摩腿的足面上。

然后,施术者以一手扶住被按摩腿的膝盖,另一手以手掌搂住小腿后部肌肉群,由里向外用力。

姿势如附图2——35所示。

要领:用全手掌,不可用指尖,以免划伤肌肤,用力不可过度,以受术者能忍受为宜。

(22)提足跟法预备式:施术者取蹲跪式,受术者的腿蜷起;施术者用双膝固定受术者的足面。

然后,施术者十指交叉,以双手掌夹住足跟,用力向上提,使受术者足跟离开床面。

姿势如附图2——36所示。

要领:施术者必须踩住受术者的足面,两手要夹住足跟,缓慢向上提,不可突然动作。

(23)拉蹬踩压法预备式:受术者仰卧,施术者取坐式。

然后,施术者双手握住受术者被按摩腿的踝关节部,一脚蹬住被按摩腿的掴窝部,另一脚自掴窝部至大腿根部进行踩压。

姿势如附图2—37所示。

要领:施术者以脚掌蹬踩大腿后部肌群为主,用力和缓,双手牵拉力度适中。

(24)提压股前肌肉法预备式:施术者一腿跪在床上,另一腿屈膝呈弓步。

然后,受术者伸直小腿,足跟搭在施术者屈膝弓步的膝上方,施术者一手握住被按摩腿的足踝部,另一手按压受术者大腿前部的肌肉群。

姿势如附图2—38所示。

要领:按压力度不宜过大,用力要均匀、柔和、适中。

(25)屈膝、屈髋下压法预备式:施术者双膝跪在受术者被按摩腿的一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