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白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春天一到,天地间的那一片白皑皑就被f ěicu ì绿给取代了,r óun èn 的小草四处绵延,绚烂的小花点缀其间,给人间增添了几分生气,几分美丽。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 .科学家们又在思考了: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B .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

(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C .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

D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 .它制造的幻象如同海市蜃楼....,让人迷醉和恍惚。

B .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C .等人的时候,我总是漠不关心....地环看四周,希望她的出现。

D .我们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对人民的疾苦怎么能麻木不仁....,不闻不问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一④每题1 分,⑤一⑥每题2 分)① ,草色入帘青。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 。

③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④独学而无友, 。

⑤当你 ,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⑥愈在《马说》中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

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 , 。

5.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4分)在学校举行的“爱鸟周”活动中,同学们观鸟、咏鸟、谈鸟、写鸟,收获颇多。

参与进来,相信你也会乐在其中。

【观鸟写话】鸟是人类的朋友,课外观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右边“大雁南飞”图,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美感?请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出来。

(30字以,3分)【咏鸟比武】如果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一次以“雁”为主题的诗词赏鉴比赛,请你也仿照例句,再写两句话。

(4分)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王维以“归雁”自比,写出飘零之感。

【谈鸟益智】学习小组开展“养鸟利弊谈”活动,请你准备一份发言提纲,表明你的见解。

(至少从三个方面来谈,3分)【写鸟抒怀】面对鸟,展开你的想像和联想,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段话。

(要求语言表达清楚、连贯。

字数、句式不一定要求一致)(4分)例句:鸟是春天的眼睛,她在枝头深情瞭望,树枝便快乐地吐露绿的芬芳。

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唐朝韦应物的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完成第6题。

(6分)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注:本诗是作者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颇有感慨而作。

淮上:淮水边(今一带)。

梁州:指兴元府(今市)。

6.⑴诗中描写作者昔日在江汉作客与故人欢聚的诗句是:,。

(1分)⑵赏析三、四两句中“浮云”、“流水”运用的妙处。

(3分)⑶诗题曰“喜会”故人,但真正相会时的情感却是复杂的。

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分)(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14分)【甲】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活板》)【乙】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②多荡摇。

指爪③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④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⑤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⑥其理。

注:①方家: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②水浮:磁针穿过灯草浮在水面。

③指爪:指甲。

④缕:麻线,丝线。

⑤纩kuàng):丝绵。

⑥原:推究。

7.根据要求,完成⑴、⑵题。

(6分)⑴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

(4分)①不用则以纸帖.之()②木格..贮之()③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④但坚滑易坠.()⑵下列各句中,与“磁石之指南”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C.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D.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8.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2分)不若缕悬为最善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⑵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10.指南针和印刷术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但这样的发明都经历过失败。

请你从【甲】【乙】两文中任选一个容加以说明。

(2分)(三)阅读《你的体重,大脑做主》(节选),完成11~13题。

(10分)①减肥,大家都感兴趣。

如果没有肥胖,不就不用减肥了?那为什么会肥胖呢?真的只是吃得多、运动少引起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体重,大脑控制。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过胖或过瘦,因为人体有一个非常精密的调节系统,以保证体重与身高的某种平衡,而调控这种平衡的“司令官”就是大脑,更确切地说,是大脑的下丘脑部分。

当我们吃饭后,脂肪储备增加,导致热量增多,这时脂肪组织中就会分泌出一种激素,也就是瘦素;然后,瘦素会被运送到大脑,通知中枢神经系统,让神经系统发出“停止饮食”的指令,然后人就不会继续吃东西,这就减少了能量的摄入,防止了肥胖的出现。

因此,我们说“大脑控制体重”,实际上是“瘦素控制体重”才更为准确。

③瘦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1994年被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它在控制饮食和体重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如果瘦素的“生产”过程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肥胖。

比如,当我们本来已经吃了很多食物了,但脂肪组织没有及时“生产”足够的瘦素,大脑就不会接到“停止饮食”的命令,我们会继续大吃大喝,长期这么下去,不肥胖才怪!⑤如果瘦素的“运输”过程出现问题,也会引起肥胖。

比如,当你吃饱后,瘦素产生了,但是缺乏有效的“运输”工具,不能被及时地“运送”到大脑,大脑依然不会发出“停止饮食”的指令。

最为恐怖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出“故障”。

想象一下,当我们饱餐后,瘦素“产生”了,也被及时“运输”到大脑里了,但“大脑”“不认识”这是瘦素,对瘦素“视而不见”!这时候大脑就不会发出“控制饮食”的指令,如此一来,肥胖也就在所难免!⑥维生素D是瘦素“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因此,补充维生素D是提高瘦素“生产率”的方式之一。

其次,你还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生活方式激发体的瘦素。

比如说排减压力、满足自己的某个小愿望、少食多餐、选择低脂肪食品、每天有丰盛的早餐、充足的睡眠、适量的体育运动等等。

通过这些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身体瘦素的含量,进而控制饮食,防止肥胖的出现。

(选自《未来科学家》2013.2)11.阅读第②段,完成下面“瘦素控制体重”的工作示意图。

(3分)分泌被运送发出12.第④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13.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四)阅读《保护善良》(于平),完成14~16题。

(10分)①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惟有一种叫做树虎的动物没有走。

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

工人们深感奇怪,不明白树虎为什么不走。

②他们找来动物学家桑普。

他的话让工人们吃惊,他说一定有一只树虎被树胶粘在树上了,所以其他的树虎才不走。

③大家仔细搜寻,果然发现树干上有一只树虎。

原来,一千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被粘在树上,从此再也不能动弹。

让人感动的是,一动不动的树虎仍然可以活很多年。

因为周围的树虎都会轮番喂它。

伐木工人听了十分感动,他们将整棵树移到树林深处。

于是,所有的树虎也都跟着迁移了。

④但多少年后,树虎还是在世上灭绝了。

因为它的毛皮非常昂贵。

于是,有人先将一只树虎用胶粘住,其他树虎便相继跟来,寻食喂养这只不能走的树虎。

善良使它们落入猎人的圈套,被贪婪者一网打尽。

⑤南非沙漠里还有一种动物叫沙龙兔,沙龙兔之所以能在沙漠里成活而没有干死,完全是因为一种团结精神。

沙漠每两年才会下一次像样的雨水,这对于任何生命都极为珍贵。

每次下雨,成年的沙龙兔都会跑上几十里,不吃不喝,不找到水源不回来。

每次它们都能把好消息带给大家。

它们在返回时,连洞都不进,因为沙漠的水有时会在一天中蒸发掉。

这是沙龙兔在一两年中惟一的一次正经补水。

于是,为争取时间,平日很少见到的沙龙兔群集的景象出现了。

大队大队的沙龙兔,会在这只首领的带领下,跑上几十里路去喝水。

⑥而那只成年的沙龙兔,一般都会在到达目的地后,因劳累过度而死。

⑦又是人类,利用沙龙兔的这一特点,故意设置假水源,当大批沙龙兔到达后,会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水而渴死。

于是捕猎者不费吹灰之力把它们装入口袋。

⑧动物的善良与奉献精神,让人类感动;而人类的残忍,却让人类自己胆寒。

世界动物组织调查表明,动物这种善良、献身的精神,正是基于繁衍的需要。

这种善良与献身,使它们能代代相传、永远生存下去。

⑨世上没有任何天敌能战胜善良,只有人类做着灭绝善良的事。

所以人类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杀生不杀生的问题,而是保护善良的问题。

(《课外阅读》2013年第03期)14.本文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2分)15.第⑧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4分)16.文章中列举的树虎和沙龙兔的例子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再围绕中心论点列举一则角度不同的例子,你能举出来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4分)(五)阅读《只想和你接近》(吴念真),完成17~20题。

(20分)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床上——那种把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

不过,不包括父亲在。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

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

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