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建造师执业划分为 个专业: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民航机场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矿山工程、冶炼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用与城市轨道工程、通信与广电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

鼓励和提倡注册建造师“一师多岗”。

、一级建造师应具备的执业技术能力: 、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理论和相关经济理论水平,并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 、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施工管理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 、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实践经验和资历,有较强的施工组织能力,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二级建造师应具备的执业技术能力: 、了解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有关行业管理的规定; 、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 、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实践经验和资历,有一定的施工组织能力,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建造师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建造师的执业范围:担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工作;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法律关系就是由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的。

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指参加或管理、监督建设活动,受建设工程法律规范调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组织一般应为法人。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一般客体分为财、物、行为和非物质财富。

法律意义上非物质财富是指人们脑力劳动的成果或智力方面的创作,也称智力成果。

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和义务。

、这种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即是人们通常称之为的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实际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活动。

行为包括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能够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行为内容合法表现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则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皆为合法。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在代理关系中通常涉及三个人,即被代理人、代理人和第三人。

代理有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种形式。

、委托代理可采用口头形式委托,也可采用书面形式委托。

委托代理应注意下列问题:被代理人应慎重选择代理人;委托授权的范围要明确;委托代理的事项必须合法。

、法定代理是为了保护无行为能力的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种代理形式。

指定代理,是指根据主管机关或人民法院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时效一般可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权利时,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

诉讼时效的种类分为普通诉讼时效、短期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和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 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短期诉讼时效为 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特殊诉讼时效期限为 年,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为 年。

、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诉讼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债的发生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债因以下事实而消灭:债因履行而消灭、债因抵消而消灭、债因提存而消灭、债因混同而消灭、债因免除而消灭、债因当事人死亡而解除,仅指具有人身性质的合同之债。

、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物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土地使用权、采矿权等属于用益物权。

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属于担保物权。

、我国承认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的主要知识产权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四大基本特征: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质、专有性(独占性或排他性)、地域性、时间性。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中规定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条件:已经办理了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现场已经具备基本施工条件,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已经确定施工企业;已经具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施工设计文件已经按照规定通过了审查;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按照规定应当委托监理的工程已委托监理;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建设工期不足 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 ,建设工期超过 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领取建筑工程许可证的法律后果: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 个月内开工。

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 个月。

既不能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超过延期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 个月内,向发证机关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向发证机关报告;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因故不能按期开工或者中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批准机关报告情况,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 个月的,应当重新办理开工报告的批准手续。

、从事建筑工程活动的企业或单位,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颁发资格证书。

、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

、符合下列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招标: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前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招投标活动的基本原则:公开原则、公平原则、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每个序列设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等级。

工程勘察资质分为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分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 人以上的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 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 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生产中从业人员的权利:知情权、建议权、拒绝权、要求赔偿的权利、获得劳动保护用品的权利、获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安全生产的四种监督方式:工会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公众举报监督、社区报告监督。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群防群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伤亡事故处理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必须实施政府监督管理。

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以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有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为主要手段。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的 天内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应提交以下材料: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商品住宅还应提交《住宅质量保修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后,有关单位应当在 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质量保修书中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

保修范围和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 年;供热与供冷系统,为 个采暖期、供冷期;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 年。

、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工程建设标准是指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保护的统一的技术要求及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的一般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 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 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 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 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 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所谓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

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 个月内,向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