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第六讲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测试题

某足球运动员有个亲弟弟,可这个弟弟没 有亲哥哥,怎么回事?
一个瞎了眼的人走到悬崖边,没人喊他, 却站住了,怎么回事? 什么东西,左手能拿,右手不能拿? 1ⅹ3=?


请你来做几道题



由两个阿拉伯数字“1”组成的最大的数是 多少? 由三个阿拉伯数字“1”组成的最大的数是 多少? 由四个阿拉伯数字“1”组成的最大的数是 多少?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智商
级别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3 11.3 18.1 46.3 14.5 5.6 2.9




140以上 - 极优秀(超常) 120-139 - 优秀 110-119 - 中上 90-109 - 中等 80- 89 - 中下 70- 79 - 边缘水平 55- 69 - 轻度智力低下 40- 54 - 中度智力低下 25- 39 - 重度智力低下

(三)把握创造机遇
(四)培养创造个性


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他与普通人的区别 在哪里?爱因斯坦回答说,如果一个普通 人在一个干草垛中寻找一根针,那个人在 找到一根针后便会停下来;他则会把整个 草垛掀开,把可能散落在草垛中的针全部 找出来。
积极的个性品质

正确的世界观—指南针和锐利武器 远大的理想—指引方向,鼓舞斗志和勇气 勤奋—高效率活动 求知欲和好奇心—提出问题 勇敢、大胆、敢于冒险—突破障碍的关键 乐观、幽默、游戏的态度—活化思维、情绪 顽强、坚韧、持之以恒的意志力—保障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宝贵品质
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 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 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知觉情境、定势 作用都会影响到问题表征。
错误或不完整的问题表征来自于:

信息遗漏
信息误解
隐喻干扰

暗示效应
创商(创造力商数)
CQ
IQ
EQ


什么是创造力
定义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定势作用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种预先 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功能固着:人们倾向于将某种功能赋予某个物体
而不能认识到物体还有别的功能的现象。
智力游戏



心理学家曾设计了这样一种思维游戏,木桌面上 摆着一张10美元的钞票,钞票正中压着一把竖直 放着的没有开刃的菜刀,菜刀上支撑着一个横过 来的木杆,木杆两段系着两个平衡锤一样的东西, 稍微晃动就会倒下来。现在要求游戏者在保持木 杆平衡的前提下,把10美元的钞票取出来。 经过多次尝试,游戏者们发现,不管怎样小心翼 翼,要想不碰倒木杆而取出那张钞票几乎是不可 能的。 如果是你,该怎么办?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 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 态度等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储存 组织,就是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按照其 间的类属关系进行编码,从而为一组信息建 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 整体。


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知觉情境

知觉情境就是被直接感知到的问题的空间组织形 式。一般而言,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显著,解决 问题就越容易。复杂、隐匿或容易引起误解的知 觉情境都将妨碍问题解决。

举例:请用连续四条线段把九个黑点连起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可以表现于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并经过大量 练习,在准确性和速度上均得到不断提高,直 到成为高度灵活、纯熟的技能、技巧、技艺。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样做”的知识。 (2)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其运用形 式常常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体现 在动态的操作过程中的知识,其运用常要对信息 进行变形和运算,结果往往得出不同于输入刺激 的信息。 (3)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是一个有意地、 主动地激活有关命题的过程,速度较慢;而程序 性知识一旦熟练,则可以自动执行,速度较快。 当然,在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 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
你能想象吗?
你面前有一张纸,你把它从正中折叠一次,纸的面积 减小一半,而厚度则增加一倍。然后,再从正中折 叠第二次、第三次……直至50次。请问,这张纸的 厚度将达到多少? 答案及启示:如果你以前从没计算过或想过类似的问 题,那么,你根本无法想象这张纸折叠50次之后所 达到的令人吃惊的厚度。稍懂点数学知识的读者能 够计算出,一张普通的打字纸折叠50次后,其厚度 将增加“2的50次方”倍,也就是说,其厚度将达到 5000万公里左右,比从地球到太阳整个距离的一半 还要多。所以,这张纸无论多么大,多么薄,你都 不可能把它折叠50次。所以,你应该领悟到,你从 未经验的事物,往往很难对它进行正确的想象,因 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你应尽可能多地去丰富自 己的经历、参与实践。

积极的遗忘: 积极的遗忘是指当新的知识或上位 的命题习得后,一些下位的命题和具体的事例或 细节的遗忘不会导致知识的实质性损伤,反而减 轻了记忆的负担。

消极的遗忘: 消极的遗忘是指新的知识或上位命 题发生了遗忘,或与同化它们的原有观念发生了 混淆,从而使知识产生了实质性的损伤。 陈述性知识的巩固过程实际上就是同消极遗忘做 斗争的过程。

问题解决:个人利用已有知识来处理新的情境的过程。

特征:
1、问题情境性 2、目的指向性 3、操作序列性
4、认知操作性
老 人 在 画 里 还 是 在 画 画 ?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知觉情境(外因) 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问题表征 记忆与理解 认知结构 知识经验 情绪动机 噪音(外因)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


知识提取过程并不是把输入头脑中的信息原封不动 地简单再现出来,而是对命题网络或图式进行搜索 并做出决策地过程,同时也是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 程。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都是通过激活的扩展来实 现的。问题和任务首先转化为命题表征,进入工作 记忆,将与该命题的节点有关的命题激活,并通过 激活的扩展在长时记忆中找寻能够直接回答问题或 完成任务的命题,如果该命题已经存在并被找到, 则直接提取该命题出来回答问题即可,这就是陈述 性知识的提取过程。如果经过搜索发现原有命题网 络中没有能直接回答问题的命题,则根据现有的知 识建构一个合理的新命题来作为答案,这就是陈述 性知识的建构。
不同学科的最佳创造年龄(Lehman)



化学:26-36 数学:30-34 物理:30-34 实用发明:30-34 医学:30-39 植物学:30-34 心理学:30-39



生理学:36-39 声乐:30-34 歌剧:35-39 诗歌:25-29 小说:30-34 哲学:35-39 绘画:32-36 雕刻:35-39


思维定势的改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常常要伴随 着巨大的痛苦。所以,改变思维定势需要长期训练,比如 以下这些项目经过长期训练,都能有效地弱化思维定势。 1.假设以前不敢想的疯狂念头。 2.多练习用比喻,比来比去,就能找到奇妙的联系。 3.多想象,让心思自由游走。 4.多从事一些考脑筋的业余活动,如围棋、智力题等。 5.用左手试试,笨拙也不要紧。 6.只读半本书,剩余的留给自己来假设结局;做事情也如 此,在结果没有出来前,练习提前猜测结果。 7.破除自身一些清规戒律。 8.需要注意的是:该突破时突破,不该突破时千万别乱突 破。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200以上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90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80以上 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180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65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165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60 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160以上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140以上


狭义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传统理解中的知识,一般 仅指能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 意义。 广义的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 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学习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1983) 认为,通过信息加工过程人们获得两类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创造力与年龄、性别 创造力与人格 创造力与家庭、学校及社会
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

(一)知识的概念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 映,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它“有时表现为主 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 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知识”的定义有狭义 与广义之分。
一组:谨慎、有进取心、自信、不屈不挠、有坚
韧性等。
自信
思考:


创造力培养
抽象思维
(一)形成创造意识 (二)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
非逻辑思维
想 象
联 想
幻 想
直 觉

1、扩展思维视角,克服思维定势
2、强化非逻辑思维训练,提高想象力

如何克服思维定势?
创造力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1、创造力与年龄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