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在于人民的精神品质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决议》,市委书记俞正声在讲话时强调,要结合上海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
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社会的凝聚剂,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俞正声书记在上海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上讲到的“三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把文化对一个城市、一个社会以及广大市民的重要性深入到人们心中的一个至高位,让我们对文化肃然起敬,倍感珍惜。
是的,文化是向心力,是意志力,是忍耐力,是坚持力,没有文化对人心的凝聚,民族、国家、社会将失去对共同理想的追求,失去对崇高精神的培育,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持续力,最终国将“失魂落魄”。
自打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文化战略部署开始,我国在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随着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文化强国”的口号也随之喊得响亮,行动自然也是紧紧跟上。
今年前些时候,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如今的文化建设已经早已步入发展轨道,并朝着更高的目标在前进。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上海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四大价值取向,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和期待。
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有前途;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拥有未来。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这个价值取向,需要全体上海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石。
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地方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实力也强大不起来。
毋庸讳言,当下社会面临多方位的诚信危机。
个别官员信誓旦旦、口口声声称执政为民,干的却是执政为己、贪污受贿的行径。
有些企业见利忘义,热衷于
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干的是侵吞百姓钱财,危害百姓健康的勾当。
有的媒体不仅善于炮制假新闻,还为虚假广告大开方便之门。
人与人之间,“做黄牛”、“开大兴”、“放白鸽”现象比比皆是,欠债不还,甚至赖账的现象司空见惯。
试想,让不守承诺、不讲诚信、互相欺骗的不良风气蔓延,后果十分可怕。
发展不能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如果牺牲了诚信,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让百姓从自己做起,显然不够,也不会长久。
重要的是自上而下,从高层官员做起,从各大媒体做起,从大小企业做起,从社会各方做起,多方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社会舆论、道德教化、法制保障作用,从根本上来扭转不良风气,让理想的诚信社会早日到来。
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
经济靠一时的投资拉动,或许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没有包括公众良好的精神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支撑,数量的外廷扩张是走不远的。
今天我们遵循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这个发展不仅是指经济的发展,也同样意味着人的发展。
发展需要的资源保证,不但指物质,也指精神。
今天人们更愿意用“幸福指数”来衡量、评价生活质量,其实也正是说明:民生问题不仅是表达了民众对物质利益的诉求,也同样表达了民众对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期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上海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尤为需要核心价值取向的提振、支撑和引领。
坚持用公正、包容、责任、诚信来潜移人,默化人,塑造人,当公正、包容、责任、诚信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践行、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为推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四班
李婷婷
10011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