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代码:570202二、入学要求与修学年限入学要求:普通初中毕业生。

修学年限:基本学制五年,学习年限5-7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石油炼制、油品加工等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炼油生产工艺操作与控制、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 知识结构(1)理解工程类专业高职生数学、语文、英语、思政理论等通识文化知识。

(2)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制图与识图、石油炼制工艺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油品性质、流体传送、化工设备传质及蒸馏、精馏专业知识。

(4)掌握气防、消防知识、HSE管理体系等专业拓展知识。

(5)理解石油炼制生产与油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结构(1)具有工程类专业必需的数学计算、应用文写作等通识能力。

(2)具有识读典型石油炼制流程简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基本能力;(3)具有炼油装置管路、阀门、现场仪表安装、拆卸、调试、维修的基本能力;(4)具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炼油工艺准备、运行、停车的工艺参数设置能力;(5)具有按照标准对石油炼制产品进行分析检验,分析数据的基本实验能力。

3.素质结构(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

(2)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诚信品质,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意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培养模式本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浙江省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舟山石化产业基地对人才需求和专业实际,设计符合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强化对学生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突破现有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动性。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共同指导校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学生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中职+二两高职,学生在高一为基础文化知识学习阶段,高二在继续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始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学习,高三第一学期继续专业课学习,学生具备中级职业技能,第二学期到石油化工企业实习。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实习,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深入了解后,进入高职段,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高职阶段第一学年主要是人文素养的养成和专业基础的夯实,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主要是面向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基本具备高级职业技能,最后半年是顶岗实习,实现职业能力的有效融合与提升,从而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职生。

七、课程体系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共同构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图注:其中标注的课程为核心课程图 1 课程体系框架图八、实践教学体系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专业办学特色。

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践教学体系有课内实践,包括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实训;课外实践构建,包括综合实习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

(1) 基础技能模块: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

包括两课实践、军训、体育训练、社会实践、外语听说读写、计算机基础训练等环节。

(2) 专业技能模块: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训练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职业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如化工产品检验、有机化学、化工制图与识图、化工单元操作、仪器分析、油品分析、石油化工生产主控操作等课程中的实验。

(3) 综合实习模块: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综合知识和生产技能的认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主要由职业证书培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构成。

(4) 创新实践模块: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环节。

2.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内实践教学分布在常规教学过程中,由各课程老师承担和实施。

工艺操作与控制实训分布在化工单元操作、反应过程操作与设备、石油化工生产主控操作等课程中,分析检验实训分布在分析化学实验、油品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中。

课外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创新实践、考证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践。

创新实践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环节,在专项项目老师带领下实施科研、竞赛、兴趣活动等。

考证实训由教学团队组织实施;综合实习有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项目组织实施安排如下:九、培养进程1. 综合教学环节分配2.2. 课程设置与安排高职阶段教学进程安排表3. 教学进程与安排备注:打“*”的是专业核心课程。

4.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中职段)5.学分分配十、考核评价(一)知识考核依据《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实施细则》之规定,进行考试或考查并评定成绩。

鼓励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如笔试、口试、理论+实践、理论+技能进行考试等方式,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二)实践考核1.实训实习实训实习是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课程实训、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

实行课程化管理,实习不合格者不具备毕业资格。

2.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和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代替毕业(论文)设计,依据《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规范》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要》规定评定等级。

3.技能证书考核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级各类等级证书,包括:外语等级证书、CAD 中级证书、省高校计算机二级证书、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等。

视证书等级给予相应学分,记入学生毕业总学分(不超过6学分)。

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前获得至少一本以下职业资格证书:石油产品精制工、燃料油生产工、化工总控工或与石化类专业相关的其他职业技能证书。

(三)素质考核依据本专业素质考核指标体系实行过程性考核。

十一、保障措施(一)师资条件的配置要求(1)专任教师要求专任教师应该具备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硕士为全日制正规学习背景,师资的数量为1-2人/班为宜。

专任教师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企业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和技术能力,更好地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兼职教师要求。

兼职教师应该具备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学习背景,师资的数量为1人/班为宜。

兼职教师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和技术能力,实践经验丰富,能更好地指导和完成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要求(1)校内实训基地配置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是完成专业职业能力训练所应具有的包括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专业实训项目的要求,并涵盖职业资格鉴定和社会培训项目。

(2)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承担的课程及项目。

(三)教学建议1.教学资源(1)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机房等多媒体设施,开发多媒体课件、引进各类专业软件,加强学生的专业化认知。

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精品课程网、专业资源库网、微课、网络公开课等网络资源,使教学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加强学生的课外拓展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校外企业等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2.教学组织(1)本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中职阶段3学年,高职阶段2学年实施教学。

以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方式进行任务学习,其中部分学生可能以企业订单班的形式提前顶岗实习。

(2)课程思政的实施在专业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整体方案设计中,让专业课成为学生德育思政的实验基地,学生在专业课中进行实践和体验,在实践中拓展思想,从而促进自身德育素养的提高。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工匠精神、热爱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

寻找合适的渗透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和恰当的载体,即根据教学环节中各模块的内容和形式,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要有突兀感,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更不能喧宾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过程中同时提升德育教育。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外,应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文明礼仪等各项素质。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乐趣。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以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形象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及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2018级)惯;在课外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通过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3.学分互认素质拓展课超过10学分的可抵冲公共选修课相应学分。

十二、毕业条件依据《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本专业的学生在全程修完本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和证书,方能准许毕业并获得规定的毕业证书。

1.学分规定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满292学分,必修课235学分,选修课57学分。

其中中职段200学分,必修课174学分,选修课26学分。

高职段92学分,必修课61学分,选修课31学分。

2.证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任选一门)(1)石油产品精制工中级(2)化工总控工中级(3)燃料油生产工中级(4)其它与石化类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十三、有关说明1.培养方案编制过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企业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收集并研读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人才培养方案由本专业骨干教师拟草,经专业团队及学院讨论,于2018年6月制定完成,并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通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