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学第2章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第2章外环境

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 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 的环境,为得到良好的室内气 候条件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 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地各主要 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在许多因素 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对建筑密 切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太阳辐 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等。
3
建筑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
70
80
90
100 110
大气压力(kPa)
大气压力的变化
平均气压随纬度分布
气压日变化(2‰)
26
大气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机理:人体内脏和血液系统维持一个与外部 大气压 力抗衡的压力以保护人体的安全。一旦平衡被打破, 可能影响人的生理机能甚至导致死亡。 人体可以忍受的极限范围:0.303~15atm 低压缺氧环境:胸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神经 系统发生障碍
时间(小时)
40
逆温层
正常的温度梯度:地表热,高空冷
41
空气温度的局部效应
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影响,离
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

空气温度的局部效应
霜洞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
面上的空气温度
43
44
有效天空温度
日照百分率
Tsky [0.9Td (0.32 0.026
48
地层温度
深度达到某一个部位,最
热月时此处的温度反而低 于该点的全年平均温度,
而在最冷月时,该点的温
度要高于全年平均温度。 如果考虑地热的影响,深
度每增加1米,地层平均温
度一般就会增加1/30 ℃左 右。但与当地地质条件有 关。
未考虑地热影响的
49
湿度
来源
水体蒸发
植物蒸发
水蒸汽分压力
36
空气温度
主要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空气与地表面以导热、对流和长波辐射形式进行 热交换而被加热或冷却——以对流为主。对短波 辐射几乎是透明体。 空气温度是如何产生变化的?
白天地表温度升高与空气温度升高,谁是诱因? 夜间地表温度与空气温度降低,谁是诱因? 白天和夜间的空气垂直温度分布应该是怎样的?
公转轴(年/转)
7
第一节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太阳的位置与 日照的关系
赤纬 :太阳 光线与地球赤 道平面之间的 夹角
北回归线
赤纬δ
南回归线
赤纬的简化计算公式:
284 n 23.45 sin 360 365
n——计算日在一年中的日期序号。
8
第一节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 有衰减和延迟;1.5m后日变 化被滤掉;一定深度后便成 为恒温层,温度比全年气温 平均温度高1~3℃。
46
47
地层温度
未考虑地热的影响,可以采用付立叶导热微
分方程来求地层在周期温度作用下的温度场。
假定地壳是一个半无限大的物体,有: 2 a y 2 2 边界条件为过余温度 (0, ) Ag cos ℃ Z Ag是地层表面温度的波幅(℃),Z是波动周期 (小时)。
冬季较低,夏季较高
湿热地区:15~20 mbar
影响因素
地面性质
水体分布 季节
寒冷和沙漠地区: 2 mbar
日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内陆地区夏季:上午9~10时和 晚上9~10时最高,凌晨和午后 最低 沿海地区夏季和各地秋冬季: 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50
所谓太阳总辐射照度一般仅包括前两部分
16
太阳辐射能与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 17
大气质量 m
为什么太阳高 度角接近0˚和 90 ˚时垂直面的 日射量都小?

地球表面处法向太阳直 射辐射照度
IN = I0 P m m = L’/L = 1/sin
18
太阳日总辐射照度与朝向
地点:北纬40°
长波
被CO2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所吸收
剩下的
可见光+近红外线
15
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 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水蒸汽和CO2)吸收后 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 可以忽略。
met
a
33
风玫瑰图
某地的风向频率分布
实线为全年,虚线为7月份
某地一年的风速频率分布
34
北京地区的风玫瑰图
粗线:全年
细实线:冬季, 12~2月份 虚线:夏季, 6~8月份
35
蒲福风力等级表
自由海面状况 风 力 浪高 等 级 一般(m) 最高(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0.1 0.2 0.6 1.0 2.0 3.0 4.0 5.5 7.0 9.0 11.5 14.0 - 0.1 0.3 1.0 1.5 2.5 4.0 5.5 7.5 10.0 12.5 16.0 - 陆地地面征象 距地 10 米 高处的相 当风速 米/秒 静,烟直上 烟能表示方向,但方向标不能转动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方向标能转动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大树枝摇动,举伞困难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树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 建筑物有小损,烟囱顶部及平屋摇动 可使树木拔起或使建筑物损坏较重。陆上少见。 陆上很少见,有则必有广泛破坏 陆上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0~0.2 0.3~1.5 1.6~3.3 3.4~5.4 5.5~7.9 8.0~10.7 10.8~13.8 13.9~17.1 17.2~20.7 20.8~24.4 24.5~28.4 28.5~32.6 32.7~36.9
3000m高度:7天~3个月适应高山反应 3000~5000m高度:重症高山反应 8500m高度:生理极限
高压环境:人体组织被氧饱和
恢复正常必须缓慢减压,否则脂肪中积蓄的氧有部分就会 停留在人的机体内,并膨胀形成小的气泡阻滞血液、液体 和组织,形成气栓而引起病症,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阴晴
湿度
日变化
相对湿度与气温变化反相
30
大气环流
地球的自转把赤道上空向两 极流动的气流变成西风
31
海陆风和山谷风
32
风的测量
测量开阔地面 10m 高处的风 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测数据 风速有梯度,地面为 0 m/s, 可认为按幂函数规律分布,如:
v
met a h Vh Vmet ( ) hmet
19
关于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通过的路径长度密切相 关,从而影响日射强度。太阳高度角低则日 射强度小
太阳高度角低
冬季 清晨和傍晚 高纬度地区
太阳高度角高
夏季 中午 低纬度地区
20
太阳高 度角冬 夏不同
21
大气透明度
消光系数
定义:Ix/I0 = P = exp (-kx),P=1 最透明 变化范围:0.65~0.75,在一个月份的晴天中可近似 认为是常数 我国将大气透明度划分了6个等级区域,1级最透明
时间
地球每转1°
北京时间
90 E
需要4分钟
真太阳时T和
地方平均太阳时Tm
T=Tm ± (L - Lm)/15
问题:西安的地方平均太阳时和北京时间差多少?
9
第一节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问题:在北半球,冬季太阳能能照到北向房间吗?
10
赤纬和太阳高度角有什么区别? 时角和太阳方位角有什么区别?
sin = con cos h con δ+ sin sin δ sin A = cos δ sin h /cos
37
空气温度
日较差:一日内气温的最高 值和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一年内最冷月和最 热月的月平均气温差。 年平均温度:向高纬度地区 每移动 200~300 km 降低1℃。
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
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
38
空气温度的日变化
武汉九月初一天的气象数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气温 一般出现在凌晨4~5时
长波红外线 2.2% 可见光 45.6% 近红外线 45.2% 紫外线 7.0%
14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超短波
X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在通过电离层时, 被O2、N2及其它大气成分强烈吸收
短波
受到天空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水珠等微小 质点的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蓝色 紫外线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前章总结
“人定胜天”还是“天人合一”?这是如何 对待大自然方面的哲学思想上的对立。事实 证明,工业技术的滥用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 的报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工业技 术发展到多高的水平,人们仍然需要了解、 爱护我们的自然界,合理地利用自然界的资 源。
2
为什么要考虑建筑外环境?
4
本章知识要点
宏观气候——太阳辐射作用与地球气候特点
地球绕日运动规律 太阳辐射 室外气候
• 大气压力、风、气温、天空温度、地温、湿度、降水
微观气候——人类营造活动形成的局部微气候
城市风场、城市热岛、建筑日照
我国气候分区特点
5
第一节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经度和纬度
180°
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
地表温度
4
1/ 4 )( 0 . 30 0 . 70 S ) T ] ed 0
4
水蒸汽分压力
空气温度
参考文献:刘森元,黄远峰:天空有效温度的探讨,《太阳能 学报》,Vol.4, No.1, pp.63-68, 19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