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励志小故事
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基督教家庭。
父亲林良英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
林巧稚5岁时,母亲不幸病故。
懂事后,她从大姐和
嫂子的口中得知母亲是因子宫大出血而亡,所以便萌生了长大后当
医生的想法。
1927年7月,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
父亲问她:"毕业后打算做些什么?"林巧稚说:"我要考协和医科大学。
""协和医科大学?"父亲怔住了。
当时,协和医科大学是医学界
名望最高的学府,8年才能毕业,每年的费用是450个银元。
要负
担这么昂贵的学费,对林巧稚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继母在一
旁大声嚷起来:"你已经20岁出头了,再上8年学,还嫁给谁呀?""
那我就不嫁,一辈子也不嫁!"林巧稚坚决地说。
没想到,一句斗气
的话以后竟然成真。
同年8月,林巧稚到上海参加考试。
考试中途,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女友,因而没完成考试。
回家后,她难过地说:"我可能考不上了。
"父亲告诉她:"在人生的
考场上,你很优秀,因为你懂得关心人,懂得爱人。
不论当医生还
是从事其他行业,你都具备了条件。
"父亲的话给了林巧稚很大的安慰。
一个月后,林巧稚意外地收到了协和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原来,主考官被她的牺牲精神以及卷面上所展现的才华所感动,破
格录取了她。
毕业后,林巧稚留在了协和医院,成为协和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医生。
一个圣诞前夜,医院的外国大夫都去狂欢了。
一位年轻的中国妇女突然大出血,命悬一线。
当时,林巧稚还是一名助理医生,无权
做手术,更无手术经验。
她一个个地打电话求助,得到的却是一声
声抱歉。
情急之下,她又像在多年前上海的考场上一样,把自己的
前途和命运抛在一边,毅然走向了手术台。
由于协和纪律严明,如
果手术失败,擅自做主的林巧稚将就此终止做医生的生涯。
但人命
关天,她没有迟疑,毅然做了手术,把同胞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自此,林巧稚的名号在医院无人不知。
除了钻研医术外,林巧稚还提倡计划生育,酝酿筹建我国第一个妇产科医学的研究机构。
她搜集了协和医院里妇科疾病的各种历史
资料,对畸形胎儿的有关资料苦心钻研,攻克了许多妇科疑难病症。
她曾摘除过农村老大娘腹内几十斤重的大血瘤,找到了治疗绒毛膜
上皮癌的方法,攻克了新生儿溶血症无法解决的世界性课题。
她的
许多科研成果填补了世界医学的空白。
病人第一,把自己的荣辱放在最后,林巧稚一生都没有改变这颗赤子之心。
即使后来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仍旧
一如既往,也因此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发自心底的尊重。
男人们总爱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为手足可以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而对心爱的女人纵使百般浓情蜜意,却难如待知己般仗
义豪侠。
很多人对朋友忠肝义胆,能为对方做任何事,只因"他是我朋友";惟独对配偶选择性付出,即付出一定是为了更大的回报,只因另一
半是"自己人",是我最亲近的人,我便有了无限要求你的特权。
时
间一久便对其漫不经心,这是很多男女在爱情婚姻中的态度。
其实爱情,不止是异性间相互吸引彼此爱慕,也要有一点朋友般的肝胆相照;情侣夫妻之间,也要讲点哥们似的情义。
像哥们那样忠于彼此。
诚信是所有契约关系的基础,无论友情还是爱情。
哥们一旦结义,很多便是一生,甚至对方性格、人格有缺陷,仍然不问是非曲直,不论长短高低追随左右。
爱情这种契约,
如果有一点哥们义气,尊重爱情、信守承诺也就获得了更绵长的力量。
像哥们那样侠义、有担当。
不只是在对方罹患重病、遭遇危难,或贫困潦倒、不名一文时不离不弃,同患难共生死,也包括在平淡
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包揽对方的烦闷、困惑、压力、烦躁。
勇于担当,是要担起所有的喜悦和忧愁,悲阔和庸常。
像哥们那样有情有义。
江湖义气的动人之处,恰在于它不问缘由、不计后果、义无反顾,朋友有需要就捋袖冲上;还在于它单纯醇厚,
自始至终。
多一点义薄云天的豪气,自然会对对方生出许多理解和
宽容,爱情也就多出许多生动的色彩。
人的一生需要真正的朋友,来温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不至寂寞孤单。
而最爱的那个人,恰恰是不容错过的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哥们,不仅在生活上相伴,也在精神上相依。
够哥们的伴侣一定会少
一些彼此伤害和辜负,够哥们的爱情一定能多一些坚韧和厚重。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小伙伴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玻璃
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
请求老人宽恕。
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得哭了,最后老
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
父亲并没有因为其年龄还小而开恩,却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
坐
在一旁的母亲总是为儿子说情,开导父亲。
过了不知多久,父亲才
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几对过
失行为负责。
"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
"小男
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跑过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父亲。
由于人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是还捡
捡破烂。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
了他的父亲。
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行为负
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励志文章阅读)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得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
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故事很简短,完全是真实生活的诠释,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关键在于如何在琐碎的生活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处处留心皆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