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统计

第1课时 统计


条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每个 项目的具体数据。
折线统计图能直 观地反映出数据 变化的趋势。
扇形统计图 能较好地反 映出部分占 总体的比例 。
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120×0.25=30(分钟) 120-30-18-24=48(分钟) 答:《校园新闻》的播音时间是30分钟,《故事天 地》的播音时间是48分钟。
上面的数据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 来表示?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28+44+52+43+68+56+49)÷7 =350÷7 =50(个)
(53+63+48+45+37+67)÷6 =313÷6 ≈52(个) 答:女生打字的速度更快些。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求平均数的方法:
(1)先求出总数 (把各部分的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应用练习
1.解决下面的问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 (1)体育老师想了解学校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和体重。 答:可以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学校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和体重。
(2)了解黄豆和绿豆的发芽情况。 答: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了解黄豆和绿豆的发芽情况。
男生平均身高 女生平均身高 我的身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 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50<52
答:一年级学生中有1颗龋齿的人数最多。
10+20+10+5+4=49(颗) 10÷49≈0.204=20.4% 31+14+9+4+1=59(颗) 31÷59≈0.525=52.5%
答:一年级没有龋齿的学生人数约占20.4%, 六年级没有龋齿的学生人数约占52.5%。
答:六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好一些。
(3)学校广播站想了解哪个节目最受同学欢迎。 答:可以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哪个节目最受同学欢迎。
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 集和整理数据的例子吗?
人数
合计 20
优秀 3
良好 9
及格 不及格
7
1
答:小晴每2小时 测量一次气温。
答:13时气温最高, 19时气温最低。
答:气温升得最快是9时 到11时,降得最快是17 时到19时。
数学六年级 下册
第七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统计
一、回顾引入 今天我们对统计内容进行整理复习。
二、知识梳理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通过调查。 测量、实验、查 阅资料等方法收
集数据
可以分类整理,可 以分段整理,也可 以按顺序排一排。
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用统计表 或统计图描述 数据,在进行
例: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六年级学生?
102 25 25
24
28
50 12 15
9
14
你一共长高 了多少厘米? 其中几岁到 几岁长得最 快?
男生平均身高 女生平均身高 我的身高
(2)与全国 小学生的平 均身高比较, 你怎样评价 自己的身高 变化情况? 在全班交流。
从统计图中,你还 了解到哪些信息?
例:7:00的气温是 12℃。
答:《故事天地》的播音时间最长,估计大约有48分钟。
2小时=120分钟 24÷120=0.2=20% 答:《学法交流》占每周播音总时间的20%。
120×15%=120×0.15=18(分钟) 答:《音乐欣赏》的播音时间是18分钟。
分析。
可以看数据的分 布情况,也可以 找一组数据的最 大值或最小值。
可以平均表示一组 数据的整体水平。
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1)可以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数据,在进行分析。
(2)可以看数据的分布情况,也可以找一组 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