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3 课时作业17

高中生物必修3 课时作业17


RJ·生物·必修3
第35页
RJ·生物·必修3
第25页
系列丛书 RJ·生物·必修3
第26页
系列丛书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或寄生 ;甲种蛾幼 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 ;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 关系是 竞争 。
(2)由此可见,信息传递能够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3)烟草叶片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 化学信息 。
息传递中的 物理 信息。这种方法的运用涉及猪的体内稳态调节 中的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机制。
RJ·生物·必修3
第34页
系列丛书
解析:(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CO2 形式进 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2)甲图中碳从无机 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 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即甲图中的 ③④等过程。(3)乙图中 A 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 比 A 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 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音乐通过声音传播,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物理信息;题干中“心情愉快、提高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对应 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确的是( D )
A.提高农产品产量 B.提高畜产品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RJ·生物·必修3
第5页
系列丛书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 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RJ·生物·必修3
第6页
系列丛书
4.利用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防治害虫的优越性表
RJ·生物·必修3
第29页
系列丛书
(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 化学 信息,而 不是 物理 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3)微量的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说明引诱剂具有
高效 性和 专一 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
RJ·生物·必修3
第28页
系列丛书
14.(15 分)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 3 km 以外的雄 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量不到 0.01mg, 但雄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 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 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 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 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国外应用“迷向法”对森林 大害虫舞毒蛾的防治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 防治棉铃虫试验,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 99%以上, 交配率和虫害均下降 20%左右。
RJ·生物·必修3
第23页
系列丛书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 物网,A 正确;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 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 正 确;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 错误;对生 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D 正确。
RJ·生物·必修3
第9页
系列丛书
解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 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 提供大量有用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
RJ·生物·必修3
第10页
系列丛书
6.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 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地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
( D)
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种物理信息 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
RJ·生物·必修3
第19页
系列丛书
解析:A 项描述了信息传递的种类,B 项描述了信息传递的 作用,C 项描述了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春小麦的生 长发育过程中,受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多种信息的影响。
序号)等过程。
(3)乙图中 A 表示 初级消费者同化 的能量。B 比 A 的能 量少的原因是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RJ·生物·必修3
第33页
系列丛书
(4)如果乙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猪,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有 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可使猪心情愉快,减少疾病。音乐属于信
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 不断进化、发展,共同进化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A 正确;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正确;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除了来源于无机环境,还来自生物, C 正确;一种生物的信息素不仅在同种生物个体间发挥作用,也 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 错误。
RJ·生物·必修3
第27页
系列丛书
解析:生物与天敌之间一般表现为捕食或寄生关系,甲、乙 两种蛾幼虫都可以取食烟草叶片,因此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 关系是捕食,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竞争。烟草 释放出挥发性化学物质是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而释放出 来的,作用于甲、乙两种昆虫,因此将三种生物联系起来,以调 整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RJ·生物·必修3
第20页
系列丛书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信息传递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无机环境 D.一种生物的信息素只在同种生物个体间发挥作用
RJ·生物·必修3
第21页
系列丛书
A.自然选择 B.种间斗争 C.生态平衡 D.适应的相对性
RJ·生物·必修3
第2页
系列丛书
解析:本题通过草能产生化学物质也就是化学信息,能使昆 虫迅速变态成为成虫,这就要求同学们联想到信息的作用,这就 是本题的创新之处。因为这种作用是对昆虫起作用而不是那种 草,所以为种间斗争。
RJ·生物·必修3
第3页
系列丛书
课时作业17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RJ·生物·必修3
第1页
系列丛书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有一种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阻止取食这种草的 鳞翅目昆虫分泌保幼激素,其结果是使这些昆虫迅速变态成为成
虫,从而减少对草的危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B )
RJ·生物·必修3
第17页
系列丛书
解析:因为物理信息并不都来自于环境,还有可能是生物; 植物并不都是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故选 D。
RJ·生物·必修3
第18页
系列丛书
10.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 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 5~10 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RJ·生物·必修3
第14页
系列丛书
8.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 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RJ·生物·必修3
第15页
系列丛书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 于生物,A 错误。
RJ·生物·必修3
第16页
系列丛书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RJ·生物·必修3
第31页
系列丛书
15.(15 分)甲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在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 题:
RJ·生物·必修3
第32页
系列丛书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 CO2 形式进行循
环的。
(2)甲图中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光合 作 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甲图中的 ③④ (填
RJ·生物·必修3
第22页
系列丛书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 道
B.使用粪便作肥料,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 利用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 性
RJ·生物·必修3
第24页
系列丛书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3.(10 分)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 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 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 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请回答:
系列丛书
2.生态系统的下列基本功能活动中,不是以其营养结构为基
础的有( B )
A.生物生产 B.信息传递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
解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 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信息传递不是按食物链来传 递的。
RJ·生物·必修3
第4页
系列丛书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