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轨道交通某地铁站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广州轨道交通某地铁站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第一章总说明1、广州市轨道交通*号线【**站】土建工程招标文件。

2、广州市轨道交通*号线【**站土建工程】招标文件澄清的函。

3、关于广州市轨道交通*号线【**站】土建工程招标文件补充说明及澄清的函。

4、广州市轨道交通*号线工程**站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广州市轨道交通*号线首期工程(滘口至文冲段)车站土建招标设计**站说明书及招标图纸。

6、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规程。

7、有关地铁施工的劳、材、机定额。

8、施工现场调查的情况。

9、我局现有的机械和技术装备。

10、我局从事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建设的经验。

1.2 编制原则及要点1、严格遵照招标文件各项规定和条款要求。

2、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3、坚持先进性、科学性、经济合理性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4、坚持对施工过程严密监控、科学管理、文明施工的原则。

5、坚持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力、资金、机械、施工方法和反馈信息的优化处置,实现造价、工期、安全、质量的最佳目标效果。

科学组织施工,满足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等方面要求。

合理组织安排,充分利用有利的季节和条件,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劳动力、机具、材料在使用方面的不平衡现象,合理提前工期;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开支,降低工程造价;积极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1.3 编制软件1、施组文字采用Microsoft word 软件。

2、施组附图采用AutoCAD2002 软件。

3、施组进度计划采用Microsoft Project 软件。

§2 工程概况2.1 工程范围及主要工程量本标段工程范围为**站(起止里程 YCK20+72.70~YCK20+216.10)及其附属工程,以及地面的地铁分局 1、3、5 号线派出所。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前期准备及辅助设施工程;2、主体结构围护工程;3、车站主体结构及防水工程;4、附属建筑围护结构及支护体系;5、附属建筑物结构及防水工程;6、地面派出所主体工程;明挖车站主体、附属部分以及派出所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明挖车站主要工程量表车站附属工程主要工程量表派出所工程主要工程量表2.2 工程环境**站位于广州市**区****路与废弃的旧铁路交汇处,拟建车站主体沿废弃的旧铁路呈东西向布置,长143.4m,车站西端为盾构吊出,东端为盾构调头。

**站西边为废弃的旧铁路,东面临近广东**厂,南侧为***** 车队的油库及2~9 层的居民住宅,北侧为**花园4~5 层的居民住宅区、**变电站及高压电输送塔架。

东西两边地面较平坦,南北两边地势较高。

地形有一定起伏,地面标高8.34~12.57m。

本车站的南、北面各有一小山岗,地面标高分别为18.2m 及16.1m。

交通比较繁忙。

2.3 周边环境状况2.3.1 地下管线现状根据现有资料及现场考察,本站范围内及周边的各种管线如下表。

车站沿****路穿过车站走向的主要管线表穿过车站主体沿**大道走向的主要管线表2.3.2 地下管线迁改、防护措施迁移管线表以上管线暂定为临时迁改管线,改迁原则:利用不影响的人行道浅层临迁;利用施工条件临时支吊。

对于平行于车站,位于车站范围内的管线,车站施工时均临时迁改至车站北边的民房下,车站完工后改移回原位。

横跨车站的管线根据管径、重量选用钢管或钢桁架或钢梁做悬吊处理。

大直径的重力管临迁时需做好管下垫层。

2.3.3 地面交通及出入口情况**站位于规划**大道与****路十字交叉口,车站设4 个通道,其中I 号通道为了满足**大道西侧与滨江住宅区的人流需要,并与残疾人轮椅牵引机一起设置;II 号通道为远期预留;III 号通道平行于****路主要吸引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居民区人流;IV 号通道设在车站西北侧,出入口沿**大道布置,主要吸引穗乐园及**居民区人流。

车站横跨****路,经与交管部门协调,同意在施工期间封闭车站主体处****路,在车站主体原位设10 米宽施工便桥连接**** 路。

2.3.4 地面构筑物情况**站位于****路与废弃的旧铁路交汇处,车站主体呈东西向布置,西边为废弃的旧铁路,东面临近广东玻璃厂,南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518 车队的油库及 2~9 层的居民住宅,北侧为成龙花园4~5 层的居民住宅区、**变电站及高压电输送塔架。

站址周边地下管网已经形成,管线较多,大多管线沿****路纵向布置。

主要管线见地下管线表及迁移表。

2.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2.4.1 地质总体特征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号线工程**站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州市轨道交通*号线**站位于****路与旧铁路交汇处,地貌上属剥削残丘及山间冲洪积地带,地面有一定起伏。

其地层表现为二元结构,即上部为第四系的杂填土、冲淤积成因的淤泥质土、砂土和(粉质)粘土、红层风化的残积土,总厚度3.8~18.6m ;下部为白垩系的陆相沉积的红层风化岩带,包括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和微风化带,各个风化带的划分基本明确,各种风化带之间为过度型的接触关系。

但由于岩性的成分、构造裂隙和地下水的变化,造成较多的夹层和透镜体。

在地质构造上,本场地处于**向斜的轴部偏南翼,但并未有明显的断裂构造迹象(如断层角砾、断层泥、擦痕、破碎带等),因此本车站场地是较为稳定的。

本车站范围及其附近区域没有有毒物质(含有毒气体)的生产部门,岩土没有受到有毒物质(含有毒气体)的污染,地下水也没有被有毒物质(含有毒气体)污染;从个别钻探孔中揭露的淤泥质土成分分析,含有机物或腐植物,在车站基坑及基础施工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

2.4.2 岩土工程条件评价本站址场地主要土层有人工填土层(Q ml)〈1〉、冲洪积成因的中粗砂层(Q4+3al+pl)<3-2>、粘土层(Q3al+pl)<4-1>、淤泥质土层(Q3al )<4-2>、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层(Q el )<5-1>、<5 -2>,总厚度为3.8~18.6m。

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砾岩等各风化带组成。

各层分述如下:人工填土层(Q ml)〈1〉:杂填土分布连续,由黄褐色、灰褐色等杂色的碎石,砼块、砖块、砂土及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较高,结构松散或稍压实。

1 次标贯实测击数N=3 击。

平均厚度1.49m。

中粗砂层(Q4+3al+pl)<3-2>:灰白、灰黄色,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粘粒,含少量粉细砂、砾砂,饱和,松散状为主。

仅有个别孔揭露。

层厚1.0m,层面埋深5.1m(标高5.49m)。

冲-洪积粘土层(Q3al+pl )<4-1>:以粉质粘土和粘土为主,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或硬塑状;标贯实测击数 N=3~19 击,平均 10.0 击;主要土性指标含水量W=19.1%~27.9%,湿密度ρ=1.91~2.07g/cm3,孔隙比e=0.551~0.792,塑性指数I =10.2~16.0,液性指数I L=0.27~0.53,凝聚力C=13.2~24.2kPa,内摩擦角Φ=21.7~33.5°,压缩系数α=0.230~0.484MPa-1,压缩模量E s1-2=3.625~6.762MPa,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N)估算得变形模量 E0=6~38Mpa,因此本层强度较低,属中压缩性。

层面埋深0.6m~3.0m(标高6.24~10.73m )。

河湖相沉积的淤泥质土层(Q3al)<4-2>: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砂,局部含腐植物,饱和,流塑状态。

仅有个别孔揭露。

层面埋深1.10m(标高10.11m)。

可塑状残积土粉质粘土层(Q el)<5-1>:由泥质粉砂岩和砾岩风化残积而形成的粉质粘土组成,以粉粘粒为主,含粉细砂,局部含中粗砂、砾石或卵石,湿,可塑状态;标贯实测击数N=6~14 击,平均10.0 击;主要土性指标含水量W=19.7%~32.5%,湿密度ρ=1.92~2.11g/cm3 ,孔隙比e=0.548~0.840,塑性指数I p=10.3~16.5,液性指数I L=0.33~0.61,凝聚力C=18.1~27.0kPa,内摩擦角Φ=21.8~31.0°,压缩系数α1-2=0.264~0.443MPa-1,压缩模量 E s1-2=4.037~6.452MPa,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N)估算得变形模量 E0=12~28Mpa,因此本层强度中等,属中压缩性,但本层具有泡水软化强度降低的特点。

层面埋深0.60m~6.20m(标高4.10~8.31m)。

硬塑~坚硬状风化残积粉质粘土层(Q el)<5-2>:主要由泥质粉砂岩和砾岩风化残积而成的粉质粘土组成,局部为粘土,以粉粘粒为主,含粉细砂,局部含中粗砂、砾石或卵石,局部可见风化残留岩石碎屑,呈硬塑~坚硬状;标贯实测击数N=11~30 击,平均 20.5 击;主要土性指标含水量 W=17.0%~27.0%,湿密度ρ=1.97~2.16g/cm3 ,孔隙比e=0.497~0.710,塑性指数I p=10.0~18.5,液性指数I L=0.09~0.24,凝聚力C=29.3~42.7kPa,内摩擦角Φ=25.4~36.1°,压缩系数α1-2=0.132~0.246 MPa-1,压缩模量 Es1-2=6.392~11.71MPa,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N)估算得变形模量 E0=22~60MPa;因此本层强度较高,属中压缩性,但本层具有泡水软化强度降低的特点。

层面埋深0.00m~12.90m(标高-2.38~12.57m)。

岩石全风化带(K)<6>:棕红色为主,岩性有泥质粉砂岩和砾岩等组成,原岩已风化成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岩芯呈密实或坚硬土状,在可挖性方面属于土层。

标贯实测击数N=30~48 击,平均38.1 击;主要土性指标含水量W=15.2%~23.5%,湿密度ρ=2.00~2.15g/cm3,孔隙比e=0.436~0.642,塑性指数I p=12.1~16.9,液性指数I L=-0.20~0.00,凝聚力C=34.8~44.9kPa,内摩擦角Φ=34.5~36.2 °,压缩系数α=0.100 ~ 0.171MPa-1,压缩模量E s1-2=9.126~14.39MPa,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N)估算得变形模量E0=60~96MPa;因此本层强度较高,属中压缩性,但本层具有泡水软化强度降低的特点。

层面埋深3.80m~25.00m(标高-14.98~5.56m)。

岩石强风化带(K)<7>:棕红色为主,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砾岩等组成.局部与中风化岩或微风化岩呈互为夹层或透镜体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