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 开放,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横琴独特的区位优势,推进体 制机制创新,突出发展特色,着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着力实现经济社 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为促进珠江口西 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港澳 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休闲度假区,生态景观区。
3、科教研发片。位于大、小横琴山之间,中心沟两侧,重点
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功能的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打造开放 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横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教学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科技研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间布局-开发强度
建设用地规模。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布局,采用地理信
区域规划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小组成员: 郭冲、刘晋豪 章麟、陈东 刘鑫、冯绍江
前言
珠海市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与澳门隔河相望,是 珠江口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海岛。经过多年建 设,基本实现了“六通”(桥通、路通、水通、电通 、邮通、口岸通),建成了横琴大桥、莲花大桥,设 立了国家一类口岸,修建了贯通全岛的环岛公路,接 通了供水管道,建成了11万伏变电站,为下一步发 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加快横琴开发建设,发挥带 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作用,特制定本规 划。规划范围为横琴岛,土地总面积106.46平方公 里,规划期至2020年。
合理、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充分挖掘潜力,提升横琴的旅游产业水平。加大 对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设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1培育研发设计产业集群。2
开展教育培训。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建设融合港澳优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吸引国内外高端电子
信息、节能环保、航空零配件企业向园区转移集聚。鼓励澳门、香港与内地 特别是广东开展生物医药科技合作,打造横琴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开发管理模式
开发模式
——面向世界:充分发挥横琴的区位、体制和政策优势,积极吸纳 国际优势资源和先进要素,特别是要通过与澳门联合进行招商引 资,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使横琴成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 口和平台。 ——优先港澳:在与国际、国内投资者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港澳 投资进入横琴,优先考虑港澳投资机构参与资源配置,大力支持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 ——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制定投资准入条件及 政策,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市场运作:横琴的资源配置及使用原则上采用市场化运作。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策略
加强适应横琴发展需要的高端产业人才体系建设。 积极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战略。 建立多层次的产业投融资体系。
基础设施
交通:对外交通。1高速公路2城际轨道3口岸4连澳通道。内部交通。1道 路网系统2公共交通系统3慢行交通系统 能源:加快电网建设,加快燃气设施建设。 供排水:坚持“节流、开源”供水理念,统筹考虑节水措施。按照“减量 化、资源化、循环化”的原则,建立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信息:按照建设“智能岛”的总体要求,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 信网络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至2020年,移动电话、互联 网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进入全球信息化先进水平行列 综合防灾:坚持“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基础设施发展策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全面落实公交优先 政策,引导合理使用私家车加强对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调控。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发展定位
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充分发挥横琴地处粤港澳结合部的优势 ,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 、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 ——“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横琴开发的重要意义
推进横琴开发,有利于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的新载体,为珠三角地区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创造经验。。横琴作为粤港澳紧密合作的新 载体,可充分发挥三地在人才、技术、市场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优势 ,促进区域间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的高效集聚和合理流动,形成 新的政策优势和体制创新优势,以政策、体制创新促发展模式创新, 为珠三角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进行试验和提 供示范。 推进横琴开发,有利于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维护港澳地区长 期繁荣稳定。以横琴为载体,通过创新合作机制与管理模式,共同打 造跨界合作创新区,有利于弥补港澳土地资源有限和劳动力相对短缺 的劣势,为逐步改变澳门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问题提供新的空间;也 有助于粤港澳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克服市场发育程度和相关管理制度 的差异,搭建港澳地区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进入内地的新通道。
生态环境
环境功能区划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治理与末端 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划定环境功能分区。全年城市 空气质量达到Ⅱ级以上标准;水源保护区达到地表水二 类水质标准;横琴周边近岸海域,除北边海域即马骝洲 水道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海域达到二类海水水 质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横琴开发的重要意义
推进横琴开发,有利于共建珠澳国际都会区,重塑珠海发展新优势、 培育珠江口西岸地区新的增长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要(2008-2020年)》提出,珠江口西岸地区要以珠海市为核心,佛 山、江门、中山、肇庆市为节点,进一步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 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能,优化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但西岸地 区目前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缺乏发展龙头,珠海和澳门的经济总量和 辐射能力与带动西岸地区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加快横琴开发, 建设商务服务基地和区域创新平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资源 集聚,共同培育珠澳国际都会区,形成珠江口西岸地区新的增长极。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目标和任务
发展目标。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 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 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目标和任务
主要任务。 1、加强粤港澳在金融服务、产业政策、投融资改革等方面合作,积极探索通关 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体系;2、以全面实施CEPA框架协议为突 破口,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建设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3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培育一批以实用技术和重大产品开发为主业的高技术企 业,建设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4、以跨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粤 港澳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开放通达的交通运输体系;5、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 施,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以信息化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的发展;6、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创造适宜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综合城 市环境,建设优质共享的社会服务体系;7、加强山林、海洋和湿地保护,修复 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建设多功能、复合型的自然生态体系;8、加强资源综合利 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 式,建设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体系。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策略
加大地方财政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引导人 口、资源及产业的集聚,强化公共投资对横琴城市空间 结构的引导作用,规范城市空间开发的时空秩序,确保 城市空间的合理发展。 实现局部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先发展。近期公共投资 的重点是完善中心商务区、口岸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和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保证首期开发的 顺利完成,快速聚集人气。
空间布局-开发强度
主要功能区开发强度。
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配套城市景观和市政设施的前提下,对各 功能区的开发强度实施分类指导和严格控制,将横琴建设成为土地节 约、集约、高效利用的示范地区。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目标
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 现代产业。深化落实CEPA,为澳门居民在横琴投资、就业创造条件,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建设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域创新平台,形成研发设计、文化创意 等若干产业集群,实现要素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 ——建设服务港澳的商务服务和休闲旅游基地,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 商务企业,接待游客人数大幅度增加。 ——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5%,达 到世界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市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80%。
空间布局-功能分区
1、商务服务片。位于小横琴山以东、以北沿河地区,大力发
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商务服务业,形成辐射国内外的 服务产业链。
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国际居住社区。
2、休闲旅游片。位于大横琴山以南,横琴岛南侧的沿海地带
,着力打造与港澳联动发展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建设山 水融合、自然与人文共生共荣的休闲度假胜地。
生态环境
生态空间结构
1.构建大横琴山和小横琴山两个生态绿核。将大小横琴山高程在50米以上部分 山体进行保护,形成城市的两大“绿核”,发挥核心景观及绿化功能,保持 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构建以周边水域和生态防护林组成的两条生态屏障环。建设由十字门水道、 马骝洲水道、磨刀门水道及南海海域共同围合而成的蓝色生态屏障环和沿海岸 线后退120米以上的生态防护林、二井湾湿地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环,共同维 护海岛生态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 3. 构建有机分布、网络交织的生态绿楔系统。构建由中心沟形成的“中心生态 水廊”,重要交通通道沿线的“绿色交通廊道”和城市功能区之间的“绿化隔 离廊道”形成的楔形绿地系统,发挥有机分隔与联系作用,为岛内居民提供广 阔的郊野游憩休闲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