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以案说法警示录家长学校讲座法制近年来,发生在学校及周边的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
因法律知识的缺乏,许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
这里结合近年来法院审理的一些典型案例,为同学们提供了预防犯罪行为的几条对策:一、案例1:某晚14岁的少年方力被5名小伙伴从家中邀约出去,此后数小时内,这5名伙伴对他进行殴打,并往其伤口上撒盐巴、辣椒面,直至其死亡。
方力死亡时身上有60多处伤,左肾、左肺严重损伤。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实施如此残忍手段作案的竟是5名年龄不到16岁的未成年人。
因为一些摩擦想教训一下方力,没想到把方力打死了。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王某、马某等人殴打方力所使用的种种手段都是模仿电视和网络游戏,而电视和网络游戏上的‘人’是打不死的。
所以他们认为仅仅是打了方力一顿,根本想不到方力会‘死’。
可见,充满暴力和不健康内容的网络游戏对他们的毒害之深。
案例2:小芳是一名初二学生,家境优裕。
小芳平时每个月都有好几百元的零花钱,还交了不少社会上的“朋友”,因此私底下被称作“校园大姐大”。
今年4月初的一天下午,小芳看中了同班一位女同学的新款卡通电子表,非要借用几天,那位女同学坚决不肯。
自觉很丢面子的小芳次日下午叫来5名校外男青年,放学后将那位女同学拉到校外一僻静处拳打脚踢,并用烟头将女同学多处烫伤,经鉴定已构成轻伤。
被捕后,小芳称想成为真正的“校园大姐大”。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作案的平均年龄为15.7周岁,其中校园暴力占一半以上。
他们往往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这类犯罪被心理学专家称作“青春期焦虑型犯罪”。
法官提示:提高鉴别能力。
不要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
二、毛华最初结交的是一些与其同样厌学的同学,他们经常在一起钓鱼、到网吧打游戏、到通宵录像厅看录像。
从开始的偶尔一两次逃学,发展到一天、两天,甚至长时间的旷课,后来又结识了陈某等社会青年,一天,陈某召集毛华、林某等几名兄弟伙在一个旅社的房间预谋,准备抢点钱作为到广州的路费。
陈某对如何实施抢劫作了分工安排。
准备一旦得逞,就一同前往广州。
财迷心窍的其他同伙均表示赞同。
没有活动经费,毛华还主动拿出自己的学费,“慷慨”地把400元学费交给“老大”购买抢劫时用的匕首、手套等作案工具愚昧无知的毛华,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进入犯罪的预备阶段,反而还为自己“讲义气、有钱大家用,可以赢得兄弟的尊重”的做法而沾沾自喜。
法官提示:谨慎交往朋友。
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
并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三、1、房山地区绑架案:某中学生在学校中多次向同学吹嘘自己家中有钱,生活条件好,遂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未成年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绑架到一山洞中,跺下手指向家属勒索钱财,犯罪手段极其残忍。
2、初中生为零食偷书数百公斤13岁的小军某中学初一学生。
因为喜欢吃零食,小军经常在深夜潜入原就读过的小学,翻窗进入教室,偷盗小学生的课本以及钢笔等文具。
偷盗得手后,小军先把“赃物”藏在附近,等周末或放假后再用板车拖到集镇上,或卖给废品收购站,或卖到旧书摊,换取买零食的钱。
派出所到小军家调查。
经盘问,小军承认了盗窃事实。
小军交代,迄今为止,他在红岭小学偷书达30多次,偷盗的书本和文具加起来有数百公斤,一共卖了500多元。
小军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为每次偷那么一点书,换点零食吃,没什么大不了。
但他没有想到,因为他的盗窃,许多学生无书可用,以致影响到了学业。
目前,该初中生被警方送进了工读学校。
3、小王是玩游戏机高手,在同学中小有名气。
他觉得玩游戏机能给他带来成就感,能让同学们佩服。
由于父母给的零花钱远远不能满足玩游戏机的要求,小王就从家中悄悄拿了1万元,玩游戏机,请同学吃喝,花了5千元后,将剩余的钱存入银行,准备以后再用。
后来被父母发现后挨了一顿揍,才四年级的小王就辍学了,整天在家无所事事,更增加了玩游戏机的瘾头。
父母不给钱,他就自己想办法,竟然拿着剪刀入室抢劫一名比他更小的孩子,结果被判刑。
一些青少年面对社会的各种诱惑时,会滋生盲目追逐、享乐攀比的习气,还有的孩子染上了吸烟、无节制地泡网吧等不良嗜好。
当经济上无法满足需要时,他们就想到了通过违法途径解决。
我们也应该注意: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法官提示:切莫虚荣攀比。
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四、1、初二女生怀疑某男生喜欢一名女生,而自己又喜欢这名男生,于是就找机会报复那名“情敌”,最终造成持刀伤人,那名无辜的女生险些丧命。
2、少年“早恋”偷食“禁果”无力承担走上不归路贾某性格内向,杨某却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子。
贾某常给杨某辅导功课。
交往中,他们相互有了好感。
两人在一次独处的时候,一时头脑发热偷食了“禁果”。
第二年开春以后,杨某感到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
贾某很害怕,服毒自尽,经抢救无效死亡。
爱情和在爱情中体味酸甜苦辣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和经历。
贾某和杨某的不幸在于过早涉足不该涉足的领域后,没有力量去维护和承担爱情带来的责任。
在面对问题时,如果贾某能敞开心扉与老师、朋友、家人及时沟通,事情也许不至于发展成一个悲剧。
现在,悲剧发生了,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
法官提示:杜绝过早恋爱。
未成年人要杜绝早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要过早谈情说爱,影响到双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五、深秋,一天下午放学后,初一年级的晓芳同学赶回家正埋头做作业,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晓芳以为是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就连忙去开门。
谁知,进来的却是一个20岁左右的陌生人,这人手中拿着一把锋利的尖刀,他从刚打开的门缝里硬挤进来后很快将门关上,用尖刀顶着王晓芳的胸脯,恶狠狠地说:“你家里的钱放在哪里,赶快交出来!”只身在家的晓芳害怕极了,吓得不敢说话。
于是,陌生人让晓芳站在大房间的门口,开始翻箱倒柜在寻找,见到值钱的东西就往背上的小包里放。
当他走到一张抽屉被锁住的书桌边时问小王钥匙在哪里,小王回答说不知道,陌生人很恼火,便挥着尖刀,准备撬抽屉。
见此情景,晓芳灵机一动,说:“你这样会把抽屉撬坏的,爸爸妈妈可能将钥匙放在小房间里了,让我到里面的小房间里找。
”陌生人就让她去小房间。
没想到晓芳进入小房间后突然关上门,陌生人不由大吃一惊,接着听到里面传来“110、110”的呼叫声,他顿时慌了手脚,拔脚就逃。
晓芳站在房间的窗口看见陌生人跑出了大楼,才从小房间里出来,赶快将家里的大门关严,打电话告诉爸爸家里出了事,让其赶快回家。
爸爸回家后,详细了解了家中被抢劫的情况,就到派出所报案了。
派出所根据王晓芳描述的陌生人脸上特殊胎记,很快将其抓获归案。
案例点评:同学们,面对手持尖刀的犯罪分子,王晓芳没吓懵了,而是急中生智,想到了“110”报警电话。
在房间无电话的情况下,她故意大声呼喊“110”,终于吓跑了犯罪分子。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晓芳还记住了犯罪分子的主要特征,这给公安部门抓获罪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
王晓芳的机智勇敢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同时,也遗憾地看到王晓芳对待陌生人敲门缺乏警惕且轻易让陌生人入室则是错上加错。
这一点教训是值得大家吸取的。
方法技巧:王晓芳家遭抢劫是因为王晓芳缺乏警惕,没有运用正确自护自救方法所致;王晓芳急中生智吓跑窃贼,最终使自身和家庭避免了更大损失,又恰恰是因为正确运用了自护自救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遇到意外情况或犯罪分子时,掌握必要的自护自救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由本案启发,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自护自救的方法:(1)拔打“119”(火警)、“112” (救护)、“110”(报警)求救电话。
(2)一人在家,谨慎对待敲门人。
现在有许多犯罪分子以传销、抄煤气、电表、送货或以是父母的熟人、家庭的远房亲戚为藉口,骗取青少年开门,然后实施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
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谨记:对陌生人绝对不能轻易开门,以确保家庭和自身安全。
(3)沉着冷静,急中生智。
同学们当您突然遭遇暴力袭击或意外情况时,一遇困难难免紧张恐惧。
但我们必须迅速冷静下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同犯罪分子周旋智斗,或拖延时间,或吓退罪犯,或寻求有效的救助。
同时,当您和犯罪分子斗争的过程中,您要努力记住犯罪分子一项或几项比较明显特征,比如:个子高大、长头发、蓄胡子、脸上有伤疤或胎记等等,讲什么方言等等,以便为公安部门尽快破案提供线索。
法官提示:增强防范意识。
中学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
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六、小学生机智斗歹徒:在海淀区蓝旗营一过街天桥上,一名小学生被一伙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拦路抢劫,小学生身单力薄,遂把书包给了犯罪嫌疑人。
后该名小学生马上返回学校报告老师,老师追出两里路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除了勇敢之外,还需要智慧,讲究策略。
就以对付抢劫犯罪来说,面对劫匪的突然出现,如果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实施正当防卫。
如果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脱身。
常见的有:“呼救脱身法”、“周旋脱身法”、“恐吓脱身法”、“对犯罪分子进行说服教育法”等等。
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在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相比的情况下,人身权利自然大于财产权利,自然应舍弃财产以保全自身。
我们也不鼓励青少年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犯罪分子时,“大义凛然”“勇于搏斗”,去做无谓的牺牲。
法官提示:掌握自救本领。
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七、某初三中女生被强奸致精神病案:初中女生王某长得非常漂亮,是学校的校花。
三名社会闲散人员谎称让王某帮忙找人,将王某的自行车和书包拿走,骗王某到街心花园取车,后三被告人将王某轮奸。
王某被轮奸后精神失常。
法官提示:谨防上当受骗。
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
八、一日中午,王某在家里忽然接到一名陌生男子的电话:你的儿子被绑架了,如果想要儿子,下午送4万元到某网吧放到厕所内。
王某一听吓坏了,哭着哀求:“千万别伤害我儿子。
”但对方不耐烦地让她尽快送钱来。
王某说:“我手里哪有那么多的钱啊,你怎么也得给我一天时间去借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