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艺术论第一章教学艺术概述第一节艺术与教学艺术一、艺术:情感、美二、教学艺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艺术就是塑造人、培养人的艺术。
在此过程中,教学艺术突出了艺术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审美形式来体现的。
第二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一、教学艺术的历史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追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一)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二)教学艺术局限于技艺技巧的偏差(三)教学艺术论的研究现状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偏差赫尔巴特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求真共性普遍可复制艺术:创新个性特殊不可复制第三节教学艺术的特点及作用一、教学艺术的特点(一)形象性:语言、表情、动作、图象、音响等,形象。
(二)情感性:真情实感打动人。
知情意行……。
情感交流……。
(三)创造性与灵活性: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高难度性;创造性地运用校内外各种教育影响;面临的新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即兴性的、应变的。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四)表演性:现场表演。
教师还应作导演,师生双方共同演出。
(五)个性化:不可盲目模仿照搬(六)审美性二、教学艺术的作用第二章教学幽默第一节“幽默”与“教学幽默”一、幽默(一)众说纷纭的幽默定义(二)幽默的特性幽默的三点特性:1.幽默有趣,引人发笑。
2.幽默意味深长。
3.幽默有时需要依赖一定的艺术手段。
(三)幽默与讽刺、滑稽相互关系的辨析讽刺:否定性喜剧,愤怒和厌恶;幽默:正面发笑,善意的,直率而风趣。
滑稽:以美遮丑,或只为发笑。
二、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一种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
(一)教学幽默的内在表现教学幽默的本质在于寓庄于谐,一个完整的教学幽默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引起悬念、渲染铺垫、反转突变。
(二)中小学教学幽默的必要性(三)教学幽默的类型1.复杂的教学幽默与简单的教学幽默2.言语的教学幽默与非言语的教学幽默第二节教学幽默的特点与功能一、教学幽默的特点:(一)教育性:教育为本,寓教于乐。
(二)趣味性:轻松愉悦、引人发笑。
(三)含蓄性: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四)启发性:品位思考,得到启示(五)美感性:和谐愉悦,审美体验二、教学幽默的功能(一)活跃课堂气氛:振奋精神,调动情绪。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缩短距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新鲜生动,激发兴趣。
(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五)启发学生的心智:通俗易懂,促进理解。
(六)展现教师的才能和机智:机动灵活,化解冲突。
第三节教学幽默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教学幽默的实践论一、教学幽默在中小学的实践(一)教学幽默的原则1.态度真诚 2.服从教学 3.时机恰当 4.分寸适中 5.方式有别6.题材创新 7.内容高雅(二)教学幽默的方法1.巧用修辞法 2.借题发挥法 3.有意差错法 4.褒贬换用法 5.夸张变形法 6.活用数字法 7.逻辑归谬法 8.自我调侃法二、培养中小学教师教学幽默的策略第三章教学机智第一节教学机智及教学意义一、教学机智的内涵与性质(一)教学机智的内涵教学机智: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教学动态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
(二)教学机智的性质第一,随机性:突发事件。
第二,敏捷性:快速反应。
第三,主体性:难以模仿。
第四,有效性。
方法得当、效果良好。
二、教学机智的意义第二节教学机智的心理学基础第三节教学机智的实践一、调控情绪二、教学突发事件的种类及应采取的相应手段第四章课堂气氛第一节课堂气氛及其心理学机制一、课堂气氛的内涵课堂气氛: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评价课堂气氛的三个维度:秩序、参与、交流。
二、课堂气氛的心理学机制三、课堂气氛的教学意义第二节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课堂气氛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教师的领导方式: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二、教师的威信:1.学生相信教师讲授和指示的正确性;2.教师的要求能够有效转化为学生的需要;3.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能够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师生协同合作,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艺术的一方面表现,就在于教师与学生融洽、教学与学习融洽、播种与收获融洽、理想与目标一致。
四、教学的合作与竞争第三节课堂气氛的强化第五章教学节奏第一节节奏与教学节奏一、教学节奏教学节奏: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和充分展示所体现的变化规律。
教学节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教学节奏的时间因素,包括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起伏高低,各教学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体现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和周期性;二是教学节奏的力的因素,即在教学中各因素自身所表现的强弱变化,具体指教学内容的详略之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情感的起伏波动等,正是这些教学因素强弱变化的存在,才使得教学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第二节教学节奏的理论基础第三节教学节奏的优化过程一、教学节奏的“整体化”:教学过程要素。
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整体,应对各个要素进行妥善的编排。
二、教学环节“清晰化”:张弛有度,起伏有致,动静结合三、教学内容“重点化”:疏密相间,快慢相宜四、教学语言“生动化”:教学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教学言语与非言语表达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五、教学方法“灵活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六)教学情感“丰富化”六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达到教学节奏的和谐统一第四节教学节奏美的探究第六章教学情境第一节教学情境的内涵、特点及类型一、教学情境的内涵教学情境:理解为教学双方情感、认知、行为和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思维互动,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情境的特点(一)教学情境的生活性(二)教学情境的情感性(三)教学情境的学科性(四)教学情境的形象性(五)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六)教学情境的审美性三、教学情境的类型划分按照教学情境创设的手段将教学情境分为以下几种:(一)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二)借助身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三)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四)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五)借助实物创设的教学情境第二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一、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二)运用表演来创设情境:(三)运用游戏创设情境:(四)运用问题创设情境:1.实用性问题。
2.层次性问题。
3.兴趣化问题。
(五)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图像、声音、影像及互联网技术和课件(六)运用实物创设情境:1.实物讲解。
2.实地观察。
3.图片教学。
(七)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八)运用尝试错误法创设情境第三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其对策一、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二、改进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第七章教学风格第一节教学风格的本质一、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学习、创新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念、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独具个性魅力、较为成熟的教学活动特征的综合。
1.核心是教学艺术个性化。
2.内外统一、形神兼备的整体。
(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作风) 3.教学艺术个性化相对稳定的状态。
4.教学风格是富有成效的。
三、教学风格的类型几种常见的分类。
(一)将教学风格划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中间型(二)将教学风格分为主谋型、主导型和主言型(三)将教学风格分为典雅型和新奇型第二节教学风格的特点一、独特性:二、多样性:三、稳定性:四、发展性:第三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一、基础因素:(一)文化基础。
(二)心理基础:认知品性、意向品性和个性特征二、内部因素:(一)教学经验。
(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但教学个性并不等于教学风格)。
(三)主观追求三、外部因素:时代背景,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
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三方面因素是整体统一的。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创造性地结合时,才能有教学艺术的独特性表现——教学风格。
第四节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的层次第一层次:教学技术:最低层次。
第二层次:教学技能:运用教学技术第三层次:教学技巧:教学技能熟练第四层次:教学技艺:创新,产生美感。
第五层次:教学艺术:最高层次,独特的稳定的具有审美价值的风格二、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一)模仿性阶段(二)独立性阶段(三)个性化阶段(四)风格化教学阶段三、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策略(一)进行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二)树立教学激情,热爱学生(三)树立知己意识,发挥个人优势(四)模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第八章教学言语艺术第一节教学言语艺术的意义第二节教学言语艺术的内涵与特征一、教学言语艺术的内涵教学言语:是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专门用语。
教学言语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富有艺术化语言手段(口头或书面),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的专业活动。
(一)教学言语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融合体(二)教学言语是规范性、文明性、准确性的口头语第一,运用普通话教学。
第二,摒弃粗俗词语,如脏话、粗话、俚语等,学会使用文明用语,为学生树立高尚的品格形象。
第三,把握语气词使用频率。
第四,遵循语法规则。
(三)教学言语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景设计的表演语和艺术语(四)教学言语是教师的独白语和师生的对话语三、教学言语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二)专业性(三)教育性(四)启发性(五)激励性(六)针对性第三节教学言语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一、教学言语艺术的内容二、教学言语艺术的形式(一)语音:音质、音色、音速、音量等多个因素。
(声音)(二)情感:建立在授课内容基础上的真实情感(三)修辞:排比、比喻、借代、引用、暗示、排比、夸张、对偶、拟人、反问、反语、设问等。
第四节教学言语艺术能力的培养第九章教学非言语艺术第一节教学非言语艺术的概念、主要特征与分类一、教学非言语艺术的概念(一)非言语艺术的定义非言语艺术:可以概括为:人们运用非语言手段(诸如头部、表情、四肢、服饰等)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的活动。
(二)教学非言语艺术的概念界定教学非言语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与态度的有意义的非言语行为之和。
二、教学非言语艺术的主要特征(一)示范性:教师形象(二)筛选性:积极而非消极的(三)差异性:1.文化的差异性。
2.学生个体差异性。
3.学科差异性三、教学非言语艺术的分类(一)非言语艺术的分类(二)教学非言语艺术的分类按照教学非言语的发出部位,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面势语:面部器官2.身势语:头部、四肢、躯干。